……
夏承越在星空中消除躍遷痕跡的時候,還在原界具現“極光一號”,為的自然是進行躍遷飛船的設計,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一開躍遷飛船了。
有過之前給餘溦製造個人飛船的經驗,夏承越開始熟悉地羅列躍遷飛船所必須具備的幾大要素。
首先,既然叫躍遷飛船,那麼躍遷引擎肯定是需要的,躍遷引擎即一個銘刻了空間躍遷矩陣組的“法器”,包含的基礎矩陣數量有數千萬之多,飛船的核心部位。
其次,常規動力,聚變反應堆,生產常規能源——電能,以驅動離子推進器,這方面夏承越早有經驗,他上次造了一個長寬高大致20厘米的聚變電池就足夠推動一艘小型飛船了。
聚變電池的核心在於,引力矩陣組,產生類似恆星內部的引力,推動單質氫一路聚變,直至鐵,需要數百萬基礎矩陣。
之後,就是引力鎖,飛船在天體附近加速、減速的重要元件,常規動力推進器在起飛、降落時會噴射大量超高速離子,對起降平臺的傷害很大,因此引力鎖必不可少,小型飛船的話只需要近千萬基礎矩陣來實現這個功能。
以及靈能儲備。
若是乞丐版飛船的話,到這裡差不多就行了。
類地人工重力、飛船內裝飾、武器、控制計算機什麼的就統統不要了,所有功能都需要駕駛者自己控制,一般來說,只有成就元神才能控制得如此精細。
否則的話,僅僅聚變電池的反應速率控制就要完蛋。
夏承越還是一貫的設計思路,先把乞丐版造出來,之後需要什麼再添什麼,一步步的來,不過這次已經有過之前設計飛船的經驗了,夏承越還是加上了主控制計算機,用“極光一號”就足夠了,之前為餘溦飛船設計的控制系統也可以拿過來用用。
如此的話,一艘簡版躍遷飛船差不多需要1億多基礎矩陣來實現。
這個數字看似很大,但其實相比於一個能夠進行躍遷航行的宇宙飛船來說,太微乎其微了。
現代的電子計算機剛誕生的時候,只用了不到2萬個電子管,而現在隨便一臺電腦的中央處理器都包含數億電晶體,發展速度可想而知。
當然用電晶體、電子管與基礎矩陣類比有些不恰當,但也說明了技術的進步速度,夏承越相信隨著矩陣技術的不斷發展,一艘飛船需要的基礎矩陣數量將會成指數級上升。
過去的人能用不如現在一個小計算器的電腦將人送到月球,現在夏承越設計出僅僅1億多基礎矩陣的躍遷飛船也就不稀奇了。
不過這1億多基礎矩陣的躍遷飛船也不是地球上的國家能夠輕易造出來的,躍遷矩陣組先不談,僅僅是將無數枚小小的標準靈石以及其中的矩陣整合起來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工程。
而夏承越則不需要考慮這樣的問題,對於其他人靈石這樣的優良靈能親和材料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的,但對於夏承越來說,想要多大就有多大。
不說製造難度,僅僅設計難度就大為降低了,不需要考慮離散矩陣整合的問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