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林月萍是睡前才服用助眠藥,除非是兇手潛入過林月萍的房間,否則他怎麼可能這麼清楚?
一開始,林二的推測是兇手就藏身在805,觀察過林月萍的生活規律,並且使用防火門角落的香爐蠟燭來給林月萍製造心理恐慌,同時也可以給8樓的其他住戶製造心理壓力,逼他們搬走或者晚上不敢輕易出門。
而,殺手則是在這個時候尋找下手的機會。
因為要在電梯那裡公開“處刑”才具有震撼的效果,所以兇手必然是要潛伏一段時間。
至少是要摸清楚8樓所有的住戶的人口、生活習慣等,否則他的殺人動作難保過程中不會被人撞破。
基於這個前提,林二才能推測805是兇手藏匿的地方,而鋼琴的琴絃就是殺人的兇器。
也就是說,這個才是基本的事實。
但是剛才,孫城卻說,那個有哮喘的鋼琴演奏家是上週才隨團來演出的。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時間上不對!
要完成這個殺人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縝密偵查,而殺手是上週才來的。
看過了孫城發來的照片,林二確認那就是兇手沒錯!
林月萍確實就是他殺的!
面部特徵,走路姿勢,身體協調比……就是他不會錯!
但是這個兇手是上週剛到的省城,還是外國人。
他是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林月萍的生活作息以及8樓所有的住戶資訊的?
而且他是鋼琴演奏家,他怎麼會熟悉電梯的內部運作?
想到這裡的時候,林二突然腦中靈光一閃。
想起了嚴冬浩當時說的一句話。
林二當時問他是否認識辦公室裡出現的那個男人的時候,嚴冬浩是這麼回答的:
“不認識!不過有點眼熟!好像是在哪見過!”
他當時是下意識地這麼說的。
那個時候,這句話也沒有引起林二的懷疑。
因為,林二的推測是辦公室裡的那個男人可能是政府某個部門的領導。
一些領導是經常要在本地的媒體露面或者在單位的牆上都會有公示,所以林二當時覺得可能是嚴冬浩在某個場合見過該“領導”可是印象又不深,所以才會覺得眼熟卻記不起來!
但是,現在,當林二將那個男人可能是“徐蔓蔓”代入之後,嚴冬浩的話就顯得有點耐人尋味了。
嚴冬浩見過徐蔓蔓?
那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