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那些老老實實幹活的人心裡就會不服氣,覺得自己付出了更多的勞動,卻沒有換回更多的回報。
他們漸漸的也學會了偷奸耍滑,在工作的時候磨洋工,能少幹一點就少幹一點。
一位長工如此還沒什麼,數千位長工都是如此的話,那麼蘇家村每年可就浪費掉不少資源和時間。
所以蘇晨將白桂山打造成標杆之後,讓那些長工們知道,只要他們好好幹活,是可以成為人上人的。
那些長工們在勞作的時候,積極性也就會越高。
只要不作出損害蘇家村利益的事兒,蘇晨不會可以去敲打白桂山。
“去地裡看看吧!”
蘇晨讓白桂山帶路。
民以食為天。
蘇家村的這一萬畝田地便是蘇家村的根基。
有了大量的糧食,解決了溫飽之後,蘇家才能發展的更好,走的更遠。
現在這年頭,對於尋常人來說,能吃一口飽飯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蘇家村在這方面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一萬畝地,平均分下來,每口人兩百多畝地,一家三口人的話就有七百多畝地。
放在外界也是妥妥的大地主階級。
白桂山帶著蘇晨前往了他負責的田地。
數百位長工正在地裡收割稻穀,他們拿著刀彎著腰割穀子。
將割好的穀子堆在一起,綁起來後再統一的由人揹走。
蘇家村特地整理出了一大片空地用來堆積這些稻穀,然後進行脫殼處理。
脫殼出來的稻穀進行晾曬,最後收歸到糧庫之中。
按照外界正常水地一幕稻穀四百斤的產量計算,蘇家村一畝地稻穀大概可以產兩千八百斤。
兩千畝水田,可以產五百六十萬斤糧食。
這和下來差不多是兩千八百噸。
此時一個成年人每年大概吃500斤左右的糧食。
這兩千八百噸的稻米可以養活一萬一千多人。
再加上小麥以及其他農作物,蘇家村的這一萬畝地養活五六萬人幾乎是沒什麼問題的。
“大概什麼時候能收割完?”蘇晨詢問道。
“快的話大概月底就能收完。”白桂山說道,“這段時間一直加班加點的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