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至於“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郄穴,那可是急救大穴,一般用來處理急性病症。但如果針刺過深,傷了大血管,那可就不是小事了,輕者頭暈目眩,重者直接倒地不起,臉色蒼白如紙。這告訴我們,急救穴位,用對了是救命稻草,用錯了就是奪命鐮刀。

還有“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氣街穴,跟氣血迴圈息息相關。針沒扎對,血沒流出來,反而可能形成淤血,導致區域性腫脹,走起路來跟“小老鼠”似的,蹣跚不前。這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理兒是這麼個理兒,針灸得講究個“氣血和暢”,不然就是自找麻煩。

再往後,“刺脊間,中髓為傴”,這就更嚴重了。脊髓,人體的神經中樞,一旦受損,那可是不可逆的傷害。想象一下,本想緩解腰背疼痛,結果一針下去,人直接彎了腰,再也直不起來,這得多冤啊!所以,脊柱周圍的針灸,必須慎之又慎,非專業醫師,請勿靠近!

再然後,“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乳房是女性的敏感地帶,也是疾病的高發區。針灸治療時,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引起感染,導致腫脹甚至更嚴重的後果。這就像是在嬌嫩的花朵上動刀子,得小心翼翼才行。

“無剌大醉,令人氣亂。”這話兒翻譯過來就是:千萬別在哥們兒喝得東倒西歪的時候給他扎針!你想啊,人喝醉了,體內那股氣兒都亂成一鍋粥了,你再一針下去,嘿,那不得更亂嘛!就像給醉醺醺的程式設計師改程式碼,一不小心,系統就崩潰了。所以啊,得等人家酒醒了,氣兒順了,再談針灸的事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下來,“無刺大怒,令人氣逆。”這道理也簡單,人要是正在氣頭上,怒火中燒,那氣血肯定是逆流而上,跟瀑布似的。這時候你上去扎一針,不是火上澆油嘛!得,氣兒更逆了,搞不好還能憋出內傷來。咱們得勸他,深呼吸,數綿羊,等心平氣和了再說。

再來說說“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在驚人。”這簡直就是生活小貼士大全啊!剛乾完重活累活的人,身體正疲憊不堪呢,你給他扎針,他能舒服嗎?還有啊,剛吃飽飯的,肚子圓滾滾的,氣血都忙著消化去了,你這一針下去,說不定就消化不良了。再說大飢大渴的人,身體都快乾涸了,你得先給人家喝口水,吃口飯,緩過勁兒來再說。至於“在驚人”,想象一下,你正被什麼嚇到魂飛魄散的時候,突然有人拿針扎你,那不得嚇出心臟病來啊!所以,針灸也要看時機的嘛。

說到穴位,咱們得提提“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這句話裡的“陰股”啊,大致相當於咱們現在說的腹股溝區域,那裡面血管神經豐富得很。萬一扎針時不小心扎到大動脈,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血能嘩嘩往外流,搞不好就危及生命了。這就像在廚房切菜時不小心切到手上的大動脈,得趕緊止血送醫院啊!

再來看“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這裡的“客主人”聽起來挺高大上,其實就是咱們耳朵後面的一個穴位——聽宮穴。要是扎針時手法不當,扎得太深,傷到了裡面的血管或神經,那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輕的可能會變成“內漏”,也就是內部出血或積液;重的嘛,可能就影響到聽力,變成“聾”了。所以啊,針灸師傅的手藝,那可是要千錘百煉的!

“刺膝臏,出液為跛。”這裡的“膝臏”就是咱們常說的膝蓋骨周圍。如果扎針不當,導致關節腔內積液過多,那可就不是走路帶風那麼簡單了,而是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成了“跛腳大仙”。這告訴我們,針灸得精準,得小心,不然好端端的腿就給扎瘸了。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這裡的“臂太陰脈”大概就是咱們現代說的手太陰肺經上的穴位,比如列缺、太淵等。這些穴位靠近動脈,如果扎針時失手,導致大量出血,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分分鐘能要人命的!

至於“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如湧泉、太溪等,都是關乎人體元氣的重要穴位。如果身體本身就很虛弱,再在這些穴位上扎針導致出血過多,那可就不僅僅是身體虛弱那麼簡單了,還可能影響到語言功能,讓人說話都費勁。這就像手機電量低得離譜時,你還想用它拍4k影片,那不得卡成ppt嘛!

咱們再從“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說起。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胸口正中央咱們現代叫“膻中穴”的地方),一不小心扎深了那麼一點點,哎喲,那可是直接“對話”到肺部了。肺部受了點小驚嚇,就開始“抗議”了,表現出來就是喘不上氣,感覺像是被什麼東西壓住了胸口,只能仰著頭拼命呼吸,那場面,簡直是“呼吸也成了奢侈”。所以啊,針灸師們,手可得穩,心得更細,不然這小小的銀針,就成了肺部的“不速之客”。

接著咱們聊聊“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這肘部啊,有個穴位叫“曲池”,是氣血匯聚的好地方。但要是你在這兒扎針時,手勁兒使大了,讓針尖“陷”了進去,嘿,這氣血可就不樂意了,它們聚在一起,不走了,結果呢?胳膊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伸不直也彎不了,那叫一個難受。這告訴我們,針灸啊,得講究個“度”,多了少了都不行。

再來說說“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哎呀,這說的可是大腿內側,離咱們現代的“三陰交”穴不遠的地方。如果在這裡下針太深,哎喲,可能就觸動了控制小便的“開關”。想象一下,本來好好的,突然就感覺有股暖流不受控制地往外流,那場面,別提多尷尬了。所以,針灸師們,在這個區域動手,可得溫柔再溫柔,畢竟,誰也不想在不經意間成為“水龍頭”。

接下來,“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腋下和脅間,那可是肝氣、肺氣喜歡溜達的地方,特別是“期門”、“淵腋”這些穴位附近。如果你在這兒扎針不小心“深入敵後”,哎呀,肺氣一受刺激,咳嗽就跟著來了,而且還是那種停不下來的節奏。看來,針灸不僅是技術活,還是心理戰,得時刻準備著應對身體的各種“小情緒”。

再聊聊“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少腹啊,那可是膀胱的領地,一不小心扎到了膀胱的“敏感點”,好傢伙,尿液就迫不及待地往外湧了。更糟的是,這之後還可能感覺小肚子脹脹的,像是被什麼東西堵住了。所以啊,針灸師們在處理這一帶時,得像是走鋼絲一樣小心翼翼,畢竟,誰也不想在“方便”的問題上給人添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刺脛腸內陷,為腫”,那就是說在小腿肚子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這些穴位附近)扎針太深,可能會導致區域性腫脹。小腿啊,就像是身體的“小馬達”,經絡血管錯綜複雜,扎針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交通堵塞”。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這裡的“匡上”可能指的是眼眶周圍,而“陷骨中脈”則可能是指眼眶內的一些重要穴位或血管。如果在這裡下針不當,哎呀,那可是個大問題,輕則眼睛漏血當然不是真的“漏”出來,是血管受損的意思),重則影響視力,甚至可能引發失明。這簡直就是針灸界的“高壓線”,絕對不能觸碰。

至於“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那就是說在關節處扎針時,如果傷到了關節腔內的滑液,導致滑液外流,關節就會變得僵硬,活動不便。關節啊,就像是身體的“軸承”,得時刻保持潤滑,才能靈活運轉。所以,針灸師們在處理關節時,得比繡花還細心,可不能讓它“生鏽”了。

總而言之,針灸這門藝術,既考驗技術,又考驗心態。它要求針灸師們不僅要熟悉人體的經絡穴位,還要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針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針都精準無誤,讓患者感受到針灸帶來的神奇療效。當然啦,咱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要記得給身邊的針灸師們點個贊,感謝他們用一根根小小的銀針,為我們解除了病痛,帶來了健康。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