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針解篇第五十四

黃帝有一天心血來潮,問岐伯大神:“嘿,岐伯兄,我一直對那九針療法和怎麼分辨人體裡的虛實之道特別感興趣,你能不能給我好好講講?”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笑容裡彷彿藏著千年的智慧,說:“黃帝啊,你算是問對人了。咱們就來說說這針灸裡的虛實奧秘吧!”

“首先啊,咱們說‘刺虛則實之者’,這話聽著玄乎,其實簡單。想象一下,你身體裡的能量就像是個小太陽,如果它不夠亮氣虛),咱們就得給它加點火。針灸呢,就像是給這小火苗加了一把柴,針尖下去,你會感覺到一股暖流湧上來,那就是氣開始實了,熱乎乎的,就像冬天裡喝了口熱茶,整個人都暖洋洋的。”

“反過來,‘滿而洩之者’,就是說你身體裡能量過剩,就像是夏天太熱了,得開個窗透透氣。這時候,針灸就像那把鑰匙,一紮下去,哎呀,一股清涼感襲來,針下寒了,那就是在幫你洩掉多餘的氣,讓你感覺輕鬆自在,就像是從桑拿房裡走出來,迎面吹來一陣涼風,爽歪歪!”

“再來說說‘菀陳則除之者’,這個有點意思,就像是家裡堆了太多舊東西,得大掃除一樣。咱們身體裡有時候也會積累些‘陳年老血’,就是那些不再流動的淤血,它們可是健康的大敵。這時候,針灸就像是個精準的吸塵器,專門吸走這些壞血,讓身體重新煥發生機,就像是給身體來了一次深度spa,煥然一新!”

“至於‘邪勝則虛之者’,這就好比是家裡進了小偷邪氣),按你得,先把讓門正氣開啟讓他跑掉,然後再關門上鎖。針灸自己呢,就是那把開門又關門的鑰匙。針一紮進去,邪氣就被趕跑了,然後出針的時候,咱們別急著慢慢恢復,就像是給身體一個自我修復的機會,讓它自己把門關上,加固防線。”

“接下來,‘徐而疾則實者’,這招有點講究。就像是你開車,想要加速就得慢慢踩油門,但剎車要快。針灸也一樣,出針的時候慢慢提,但一按下去要快而有力,這樣能讓氣留在體內,變得更加強壯,就像是給身體打了一針強心劑,精神頭兒立馬就上來了。”

“反過來,‘疾而徐則虛者’,這就像是急剎車後緩緩滑行。針進去要快,出針也要快,但按的時候得慢慢來,讓氣有個釋放的過程,就像是給身體做了一個溫柔的減壓,讓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整個人都變得輕鬆愉悅。”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針灸聽起來好神奇啊,是不是得找對穴位才行?沒錯,穴位就像是身體的秘密開關,每個都有它的獨特作用。不過嘛,現代咱們不用死記硬背那些古老的穴位名,很多都已經有了更直觀的解釋和定位方法。比如,“合谷”穴,你只需把大拇指和食指併攏,那塊凸起的肌肉最高點就是了,按一按,還能緩解頭痛和牙痛呢!

歧伯又接著發言:“言實與虛”,這可不是在說誰說話實在誰又愛吹牛,而是中醫診斷裡超級重要的一對概念。簡單說,實就是體內有多餘的東西,比如溼氣、熱氣、瘀血啥的,多得像家裡過年剩的年貨,堆得滿滿當當;而虛呢,就是缺了啥,氣血不足,身體感覺像被掏空了一樣。這寒溫氣多少,就像是家裡空調的溫度設定,高了覺得熱,低了覺得冷,剛剛好才舒服。中醫看病,就得先摸清這身體裡的“溫度計”和“存貨量”,看看是該“清倉大甩賣”還是“進貨補充”。

說到“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這就像捉迷藏呢,病得不清不楚,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時候,咱們中醫大夫就得使出“察後與先”的絕技了,透過詢問病史、觀察症狀變化,就像是偵探破案,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出疾病的來龍去脈,到底是先頭疼後腳涼,還是先便秘後失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精準打擊。

接下來,“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就是說啊,咱們醫生在治療時,得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該補就補,該瀉就瀉,絕不能含糊。這就像做菜,鹽多了鹹,糖多了膩,得恰到好處才行。要是“若得菲失者,離其法也”,那就是說,如果治療效果不理想,那可能是方法用錯了,得趕緊調整策略,別一條路走到黑。

說到治療的利器,“九針最妙者”,這可是中醫針灸的精髓所在。九針,可不是九把一模一樣的針哦,它們各有各的形狀,各有各的用途,就像是廚房裡的鍋碗瓢盆,每一樣都有它的獨門絕技。比如那毫針,細得跟頭髮絲似的,輕輕一紮,就能疏通經絡,解決小毛病;而那火針,則是用來對付頑固病邪的,熱乎乎的往穴位上一紮,嘿,那叫一個痛快!

說到“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這就更講究了。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人體的氣血執行也有它的規律,就像大海的潮汐,有漲有落。針灸補瀉的時間,就得和這個規律相匹配,趁著氣血“開門迎客”的時候進去補補,或者“關門打狗”的時候往外瀉瀉,效果那叫一個槓槓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至於九針的具體形狀和用途,咱們就不一一細說了,畢竟這不是一篇學術論文,咱們得讓內容有趣起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個小秘密,每次看到那些針,我都忍不住想,它們是不是古代工匠們根據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河流設計出來的呢?每一針都蘊含著大自然的奧秘和智慧。

“刺實須其虛者”。這話說的是,當你面對體內有“實邪”可以理解為身體裡多出來的不該有的東西,比如溼氣、瘀血)的時候,你得想辦法讓它“虛”下來,也就是透過針刺引導這股“實”的力量往外走。想象一下,就像是在給身體裡的“小怪獸”開門,讓它們有序撤退。但別急,這可不是隨便扎一針就完事的。你得等到那股“陰氣”——咱們可以理解為體內的寒氣、溼氣之類的負面能量,在銀針的引導下慢慢聚集、消散,直到你感覺到“隆至”,就像是烏雲散去,天空放晴的那一刻,才是拔針的最佳時機。這時候,你就像是個經驗豐富的獵人,耐心等待獵物進入陷阱。

接下來,“刺虛須其實者”,這話反過來,說的是身體虛弱的時候,你得透過針刺給它“打氣”,補充陽氣。陽氣嘛,就是身體的正能量,溫暖、光明、有活力。針刺的時候,你得找準穴位,比如足三里、氣海這些能激發身體潛能的寶地。當陽氣在銀針的引導下,像陽光一樣溫暖地照進身體,你會感到針下漸漸發熱,這就是“陽氣隆至”的訊號。想象一下,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了整個心房,這時候再緩緩拔針,就像是慢慢關閉那扇充滿希望的門,讓溫暖和力量留在體內。

說到“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這就像是打遊戲時的關鍵一擊,時機一到,就得穩穩當當,不能手抖。經氣,就是氣血在經絡中的流動狀態,它到了,你就得守在那兒,別急著換臺或者退出遊戲。因為這時候,身體正在經歷一場微妙的變革,任何一點小小的擾動都可能影響大局。所以,針灸師得像個耐心的教練,時刻關注著“球員”的狀態,確保他們按照最佳路徑前進。

“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這句話告訴我們,針刺的深度可是有講究的,它取決於病情是在表皮還是深入骨髓。這就像是你挖寶藏,得根據藏寶圖的指示,判斷寶藏是埋在淺灘還是深坑。經驗豐富的針灸師,一眼就能看出病情的深淺,然後決定是淺刺表皮,還是深達肌層,甚至觸及骨膜。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對生命奧秘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近遠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繞,但其實是在說,不管穴位距離身體中心是近還是遠,針刺時的感覺應該是相似的。這就像是你無論在家門口還是遠行千里,對家的思念和歸屬感都是一樣的強烈。針灸師在針刺時,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穴位的反應,無論它們藏得多深或多淺,都要做到“一視同仁”,確保每一針都精準到位。

“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這句話是告誡我們,針灸雖然神奇,但也需要極高的專注度和謹慎。每次下針,都像是站在懸崖邊上,一步之差就可能萬劫不復。所以,針灸師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和敬畏之心,對待每一個患者都像是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懈怠。

再說說“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這可不是要你真的去握只老虎來壯膽哈,而是說咱們醫生在給病人看病或者做治療時,手要穩、要有力,就像掌握著老虎的力量一樣。想象一下,你輕輕搭在病人脈上的手,穩如泰山,那不僅是技術的體現,更是對病人的一種無聲安慰:“放心,有我在,你的病痛交給我吧!”這種“壯”,不僅是力量的展現,更是信心和決心的傳遞。

接下來,“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這句話告訴我們,作為醫者,心要靜,神要專。別想著剛剛誰發的朋友圈,也別惦記著下班後的聚餐,此時此刻,你的世界裡只有這位病人。你得像偵探破案一樣,全神貫注地觀察病人的每一個細微變化,眼神不能遊離,這樣才能準確捕捉到病情的關鍵資訊。想象一下,你的眼神彷彿有魔力,能穿透表象,直達病灶,那種專注,簡直比追劇還入迷!

再來說說“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這句話講的是醫德和醫風,說的是咱們行醫不能有歪心思,要端端正正,堂堂正正。就像武俠小說裡的大俠,行俠仗義,從不走偏門左道。在醫學這條路上,咱們也得堅守正道,以病人的健康為最高準則,不為一己私利而損害病人。這樣的你,走在街上都會自帶光環,讓人忍不住想點贊!

“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人易行也。”這裡說的是,咱們在看病時,不僅要正己之心,還要透過眼神與病人建立信任橋樑。你的眼神要堅定而溫暖,讓病人感受到你的專業和關懷。就像陽光穿透雲層,照亮病人的心房,讓他們相信,只要跟著你的指導走,康復之路就不再遙遠。這種“制其神”的能力,可是咱們醫者的獨門秘籍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提到的穴位嘛,咱們也得與時俱進,用現代的語言來解讀。比如“三里者”,其實就是咱們常說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三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可是個寶貝,按摩或針灸它,能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想象一下,你輕輕地按揉著病人的足三里,就像在給他們的身體加油打氣,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再來說說“跗之者”,這個聽起來有點玄乎,其實指的就是腳踝附近的一些穴位。咱們透過抬起病人的膝蓋,更容易找到並刺激這些穴位。這就像是在給腳踝做spa,雖然手法專業,但目的都是為了讓病人感覺更舒服、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