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說說“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這句話聽起來複雜,其實挺簡單的。就是說,如果病是因為體內某種物質過多引起的有餘),那就得先治這個過多的部分本),再處理其他症狀標);反之,如果是因為某種物質不足引起的不足),那就得先補充這個不足的部分,再治其他。這就像減肥和增肥,方法得反著來,對吧?
“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這是告訴我們在治療時要細心觀察病情的輕重緩急,然後根據情況靈活調整治療方案。病情輕的,可以多個方法一起用;病情重的,就得集中精力,先解決主要問題。這就像打遊戲,簡單關卡可以邊聊天邊打,boss戰就得全神貫注了。
至於“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這句話就是強調在解決大小便問題之後,如果還生病了,那就得從根源上找原因,治根本。這就像你解決了口渴的問題喝水),但如果還是感覺不舒服生病了),那就得去找醫生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
想象一下,有個人啊,突然感覺心裡像是被小貓撓了一把,不對,是心絞痛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得趕緊注意。在古代醫書上說,這“心病”啊,一開始就是心痛,就像心臟在悄悄給你發訊號:“嘿,注意啦,我這裡有點不對勁!”然後,怪事發生了,第一天還沒緩過勁兒來呢,第二天就開始咳嗽了。這咳嗽聲啊,就像是在心臟和肺之間搭了個橋,告訴肺:“老兄,我這兒出問題了,你也得小心點!”
接著,第三天,這傢伙的脅肋部也開始疼了起來,就像是有誰在背後偷偷給他來了一記“黯然銷魂掌”。到了第五天,更慘了,整個人感覺像是被堵在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小黑屋裡,氣都喘不勻,身體疼得像被幾百斤的大石頭壓著,走路都費勁。這時候啊,如果還不趕緊想辦法,那情況可就急轉直下了。書上說,再過三天,如果還沒好轉,哎,那就可能真的要去見閻王了。而且,這病啊,還特別挑時間發作,冬天喜歡在半夜,夏天則偏愛正午時分,簡直是讓人防不勝防。
再來說說肺病,這傢伙一旦“喘咳”起來,那可真是驚天動地,連周圍的空氣都跟著顫抖。三天之後,不僅咳嗽加重,連脅肋部也跟著湊熱鬧,滿滿當當的疼,好像裡面塞了無數個氣球要爆炸一樣。再過一天,身體開始變得沉重,疼痛遍佈全身,就像是被一群蜜蜂追著跑,渾身不自在。到了第五天,肚子也開始鼓脹起來,就像是肚子裡藏了個小宇宙,隨時要爆發。要是再拖上個十天半個月,嘿,這結局嘛,就不用我多說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呢,咱們現代人講究的是科學養生,預防為主。雖然古時候的條件有限,但那份對疾病的細緻觀察和總結,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這心病和肺病的傳變過程,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是個精密的系統,一個地方出問題,往往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麼,咱們怎麼應對呢?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作息規律,就像給身體安了個“定時鬧鐘”,讓它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該工作。其次,適量運動,增強體質,讓身體變得像銅牆鐵壁一樣,病毒細菌來了也得繞道走。還有啊,心情也很重要,別整天愁眉苦臉的,笑一笑,十年少嘛!
至於穴位和方劑嘛,咱們可以簡單聊聊。比如,心痛的時候,可以按一按內關穴,這個穴位在手腕上,輕輕一按,就像是給心臟送去了溫暖的擁抱,能緩解一下疼痛。而肺病咳嗽呢,可以試試拍打肺經上的穴位,比如雲門、中府等,幫助肺部排排毒,清清肺。
至於方劑嘛,那可就複雜了,得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來調配。不過,我可以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小方子,用來日常保健。比如,用枸杞、菊花、決明子泡水喝,這個方子簡單又實惠,就像給身體泡了個“溫泉”,既能養肝明目,又能清熱解毒,適合長期對著電腦、手機的小夥伴們。
咱們聊聊肝病那點事兒。想象一下,如果你某天醒來,感覺頭像被雲霧繚繞的仙境給“綁架”了,暈乎乎的,眼睛看啥都像隔了層磨砂玻璃,那就是“頭目眩”的直觀感受了。再摸摸自己的肋骨兩側,哎呀媽呀,脹得跟塞了倆小皮球似的,這就是“脅支滿”的煩惱。接下來的幾天,身體彷彿被灌了鉛,走路都費勁,還伴隨著全身痠痛,就像剛跑完馬拉松沒拉伸一樣。到了第五天,肚子更是鼓得像懷孕幾個月似的,這就是“脹”的升級版。再過三天,腰啊、脊背啊、小肚子啊,還有小腿肚子,那叫一個酸爽,簡直是“全身疼痛大聯歡”。要是這症狀還不消停,嘿,那可就得小心了,老祖宗說了,“三日不已,死”,當然啦,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提醒我們得及時就醫,別把小病拖成大病。
至於“冬日入,夏早食”,這其實是告訴我們,冬天的時候,病情容易在晚上加重,得注意保暖休息;而夏天呢,早晨起來吃點東西,養養胃氣,對病情有好處。這就像是給身體定了個“四季養生小鬧鐘”,提醒咱們順應自然,科學養生。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脾病。脾一不高興,那也是全身遭殃。一開始,你可能只是覺得身體沉甸甸的,像背了個隱形的沙袋,這就是“身痛體重”的初體驗。緊接著,肚子也開始鬧意見,脹得跟氣球似的,這才第一天呢!第二天,腰啊、脊背啊,還有小腿肚子,又開始了它們的“痠痛巡演”。到了第三天,背部和脊柱兩側的筋啊,那叫一個疼,就像被誰偷偷拉緊了弦,小便也開始不順暢,感覺像是被什麼堵住了。這還沒完,再過兩天,身體重得彷彿能壓塌床板,這時候要是還不採取措施,老祖宗又發話了,“六日不已,死”,當然,咱們知道這是強調病情嚴重的意思,但足以讓我們警醒。
“冬夜半後,夏日昳”,這又是脾病的小貼士了。冬天的時候,病情容易在後半夜加重,得注意保暖,別讓寒氣趁虛而入;而夏天呢,中午過後,陽光最烈的時候,也是身體最需要休息和調養的時候,別光顧著貪涼,得悠著點。
話說啊,要是您不幸遭遇了腎病這位“不速之客”,嘿,那可真是一連串的“驚喜”等著您呢!首先,您可能會覺得少腹就是咱們現在說的下腹部,靠近肚臍眼下方那塊兒)和腰脊後背那條直愣愣的脊樑骨)開始隱隱作痛,就像是有人在那兒偷偷按了“痠痛”按鈕。接著,小腿肚子脛部)也跟著湊熱鬧,酸得跟跑了馬拉松似的。這還沒完,三天後,疼痛這傢伙開始“爬樓梯”了,直接竄到您的背膂差不多就是肩胛骨中間到腰部那一片)和筋脈上,那感覺,就像是有人拿了一根隱形的鞭子,在您身上輕輕抽打,哦不,是重重抽打!更糟的是,小便也開始不順暢了,感覺像是被什麼堵住了似的。再過三天,肚子也跟著鼓了起來,好像裡面藏了個小皮球。再往後數三天,如果兩肋開始隱隱作痛,支撐不住了,那可就是個大大的警告訊號了——得趕緊就醫,不然,嘿嘿,後果您懂的。而且啊,這病還挑時間發作,冬天喜歡在清晨找上門,夏天則偏愛傍晚時分,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再來說說胃病這位“老朋友”,它一發作起來,那也是毫不含糊。首先,您會感覺肚子脹得跟氣球似的,吃啥都不消化,彷彿胃裡住了個貪吃的小怪獸。五天後,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少腹、腰脊、小腿肚子,一一不落地開始痠痛起來,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全身性的“痠痛接力賽”。又過了三天,背膂和筋脈也跟著遭殃,小便也開始變得不順暢,就像是家裡的水管被堵了一樣。再過五天,您會發現身體變得異常沉重,就像是揹著幾百斤的大米在走路,每一步都異常艱難。如果這樣的症狀持續六天還不見好轉,那可就是個大大的紅燈了,得趕緊找醫生求救,不然,後果可能就不只是“胃痛”那麼簡單了。而且,胃病的發作時間也是挑人的,冬天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襲,夏天則愛在白天太陽最毒辣的時候發威,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話說啊,膀胱這傢伙,平時負責咱們身體的“下水道”工作,一旦它不開心,玩起了“罷工”,那可就麻煩了。比如,膀胱病一來,小便就開始耍小性子,乾脆不出了,這可急壞了咱們的身體。第一天,你可能還沒覺得咋樣,心想:“不就是憋會兒嘛,忍忍就過去了。”但到了第五天,哎喲,小肚子少腹)就開始鼓脹得像個小皮球,腰和脊椎也跟著湊熱鬧,疼得你直哼哼,感覺骨頭縫裡都透著酸爽,這滋味,可不好受啊!
接下來的日子,簡直就是“膀胱起義”的連鎖反應:第六天,肚子脹得跟懷了孕似的,連呼吸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炸了”;第七天,身體各部位也開始“起義”了,這疼那痛的,好像全身上下都在抗議:“快給我們解決膀胱的問題吧!”這時候,如果你還不採取行動,嘿,那可真就是“生命倒計時”了,書上說了,這病要是拖到第八天還沒好轉,那就危險了,特別是冬天雞鳴時分,夏天傍晚時分,這兩個時間點,更是容易出狀況。
不過呢,咱們老祖宗的智慧可不止於此,他們早就發現了身體疾病的傳遞規律,就像玩遊戲一樣,病氣會從一個臟腑傳到另一個臟腑,就像是接力賽。但好訊息是,不是所有情況都那麼悲觀,只要病氣還沒傳到三四個臟腑那麼遠,咱們就還有機會“逆風翻盤”。
說到這兒,您可能要問了:“那咋整啊?總不能幹等著吧?”別急,雖然古時候沒咱們現在的醫療條件,但老祖宗們也有他們的“秘密武器”——針灸!不過,這針灸可不是隨便扎的,得找準穴位,下手還得穩準狠。可惜啊,這段文字裡沒提具體穴位,不然咱們還能來個“現代穴位版”的解說。不過,我可以給您舉個例子,比如現在咱們常說的一些穴位,像“三陰交”,對調理泌尿系統疾病就很有幫助,如果膀胱問題嚴重,找專業的中醫師在這幾個穴位上扎幾針,說不定就能“一針見效”,讓膀胱的“小脾氣”瞬間消失無蹤。
當然啦,除了針灸,咱們現代人還有更多選擇,比如中藥調理。雖然原文沒提方劑,但我可以給您腦補一個“膀胱舒暢湯”的配方:取車前子15克利尿通淋)、茯苓10克健脾滲溼)、澤瀉10克利水消腫)、黃柏6克清熱燥溼),再加一點甘草3克調和諸藥),煮成一碗濃濃的湯藥,喝下去,那感覺,就像是給膀胱洗了個澡,清爽又舒暢。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