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五常政大論第七十(二)

咱們來到了一個叫做“伏明之紀”的神秘時代,這時代啊,就像是自然界在玩兒一場“反轉游戲”。本該是萬物瘋長的季節,結果卻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那些本該肆意張揚的生命力,就像是害羞的孩子,躲在了家裡不出來。藏著的氣息比如冬天的能量)反而悄悄瀰漫開來,本該收斂的氣息秋天的感覺)卻自個兒玩起了平衡術,搞得夏天的熱情都變得稀薄了。

這時候啊,大自然就像是個調皮的畫家,一邊承接著生命的延續,一邊卻讓這些生命“生而不長”,果實呢,看著挺誘人,咬一口卻發現還是個小嫩娃。就像是我們種的番茄,明明該紅透了,結果還是個青澀的模樣。連那些本該冬眠的小蟲蟲,也早早地躲進了洞裡,生怕被這場“反季節派對”給嚇壞了。

這時代的空氣啊,悶得能擰出水來,動不動就來個情緒大爆發,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又是暴風驟雨,搞得人心也跟著忽上忽下。最讓人頭疼的是,這季節還特別容易讓人心情低落,心痛、迷糊、悲傷、健忘,好像心臟都被這股子“伏明之氣”給繞了個結。醫生說啊,這都是因為“從水化”,也就是水元素太多了,影響了心臟的健康。所以啊,這時候得多吃點兒苦鹹味兒的東西,比如栗子、桃子,還有黑豆、稻米,給身體排排毒,讓心情也明亮起來。

再來說說顏色吧,這時候的世界彷彿被染上了玄黑和赤紅兩種顏色,就像是一幅抽象的現代藝術畫。動物們呢,馬兒和豬兒特別活躍,昆蟲界則是鳥羽和魚鱗的天下。音樂嘛,聽聽徵音和羽音,能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

哦對了,還有個小秘密要告訴你,這“伏明之紀”裡,音樂的調子要是少了徵音或者羽音,那就跟炒菜忘了放鹽一樣,少了那麼點味兒。而商音呢,不管是上商還是正商,聽起來都差不多,就像是雙胞胎姐妹,讓人分不清誰是誰。

再逛逛“卑監之紀”這個場景。這裡啊,就像是自然界的“簡約風”展覽,化生的力量被削弱了,但生命的誕生卻異常顯眼,就像是在告訴你:“看,我即便條件有限,也能綻放出生命的奇蹟!”不過呢,這生命力雖然頑強,但成長的過程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雨水倒是挺多,但果實卻不那麼飽滿,就像是空有其表的花瓶。

這時候的空氣啊,就像是被打散了的氣球,靜悄悄的,沒什麼活力。人們容易得些面板病、潰瘍之類的毛病,就像是身體在默默抗議:“給點陽光雨露吧!”脾胃也容易出問題,就像是家裡的廚房太久沒打掃,積了一堆“溼氣”。所以啊,這時候得吃點兒酸甘味兒的食物,比如李子、栗子,還有豆子、芝麻,給脾胃來個大掃除。

顏色上呢,這時代偏愛蒼綠和土黃,就像是秋天的田野和冬日的暖陽。動物界裡,牛和狗成了主角,昆蟲則是那些沒有羽毛和鱗片的傢伙們。風啊,總是帶著點兒怒氣,吹得樹木搖擺不定,就像是自然界的搖滾樂手在瘋狂演奏。音樂上呢,宮音和角音最能安撫人心,就像是大自然的搖籃曲。

說到病症啊,這“卑監之紀”裡的人啊,容易感覺身體被什麼堵住了一樣,不順暢。這時候啊,就得從木元素入手,就像是給身體加點“綠意”,讓它恢復生機。

最有趣的是,這時代的音樂要是少了宮音或角音,那就像是唱歌跑調了一樣,不和諧。而上宮和正宮、上角和正角聽起來又差不多,就像是音樂界的“撞臉”事件。

“從革之紀”,聽起來就像是秋天的專屬樂章,對吧?咱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大自然在換季時的一場華麗變裝秀。這“從革”,指的就是金屬變革之意,象徵著秋天萬物從繁茂到收斂,就像金屬經過冶煉,變得更加堅韌內斂。

“是謂折收”,哎呀,這不就是說秋天嘛,萬物開始收斂,葉子一片片“摺疊”起來,準備過冬。這時候,自然界的“收氣”也就是收藏之氣,它慢悠悠地來,但別小看它,它一來,春天的那股生機勃勃的勁兒就開始蓄勢待發了,這就是“生氣乃揚”。

“長化合德,火政乃宣”,這裡的長化指的是生長與變化,秋天雖然主收,但也在為來年的生長做準備,火政嘛,咱們可以理解為陽氣還在溫和地照耀,讓萬物在收斂中不失溫暖,這樣萬物才能“庶類以蕃”,也就是種類繁多,生生不息。

再來說說秋天的“氣揚”,就像秋天的風,雖然清爽,但有時也帶著點小脾氣,讓人感覺“躁切”,就像偶爾的秋風掃落葉,有點急促和猛烈。這時候,人如果不注意調養,就容易“動鏗禁瞀厥”,大概就是頭疼腦熱,暈乎乎的感覺。還有啊,咳嗽、氣喘這些毛病也容易找上門來,因為秋天對應的是肺臟嘛,肺可是個嬌弱的器官,得好好呵護。

說到秋天,怎能不提美食呢?“其果李杏”,李子、杏子這些酸甜可口的水果正是秋天的代表。而“其實殼絡”,說的是果實的外殼和脈絡,就像秋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果肉的甜美,還有那些細微之處的變化,值得細細品味。至於“其谷麻麥”,麻子和麥子,也是秋天豐收的好物,多吃這些,對身體大有裨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秋天的色彩是豐富的,“其色白丹”,白色代表純潔,丹色則是溫暖的紅,這不正是秋天給人的感覺嗎?既有清冷的一面,又不失溫暖。再來說說聲音,“其聲商徵”,商音低沉,徵音高昂,就像秋天的風,時而輕柔,時而激昂,讓人沉醉。

說到養生,秋天可是個關鍵時期。咱們得順應自然,保護好肺臟。就像古代說的“邪傷肺也”,秋天乾燥,容易傷肺,所以要多喝水,多吃潤肺的食物。至於穴位嘛,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具體穴位,但咱們可以聊聊肺經上的重要穴位——太淵穴現代名稱未變),它可是肺經的原穴,按一按,能增強肺的功能,預防感冒咳嗽。

“炎光赫烈,則冰雪霜雹”,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意思是如果夏天的熱氣太過強烈,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可能會出現突然的寒冷天氣,比如冰雹什麼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自我調節機制,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有個度,過猶不及。

這段文字還隱含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就像秋天的萬物,雖然表面看似蕭瑟,實則是在為來年的生機做準備。人生也是如此,有時候的收斂和沉澱,是為了更好的出發。所以,小夥伴們,讓我們在享受秋天的美好時,也不忘為未來的自己加油打氣吧!

“涸流之紀”可不是說小溪乾涸那麼簡單,它更像是大自然的一個叛逆少年,在陽氣本該收斂的時候,偏偏玩起了“反陽”的把戲。想象一下,冬天了,該是萬物收藏、準備冬眠的時候,結果這傢伙卻像是夏天沒過去似的,到處生機勃勃。

“藏令不舉”,就像是學校的鈴聲響了,該放學回家了,可孩子們還在操場上瘋玩,不肯進教室。這時候,大自然的“化氣”反而昌盛起來,就像廚房裡燉的湯,火候大了,香味四溢,連那些本該冬眠的小蟲子都捨不得睡了,四處溜達。“蟄蟲不藏”,你說逗不逗?

再看這土地,那叫一個滋潤,雨水雖然少了點,但土地卻像是被精心護理過的面板,水嫩嫩的。草木呢,更是瘋了似的長,綠得發亮,花開得那叫一個燦爛,簡直是自然界的“美顏相機”效果全開啊!

可別看這景象美好,背後卻藏著點小秘密——“氣滯”。就像是交通堵塞,車流不暢,得想辦法疏通才行。這時候,中醫的智慧就顯現了,它告訴我們用“滲洩”的方法來調理,就像是給城市排水系統來一次大掃除,讓氣血流暢起來。

說到這“滲洩”,咱們不得不提提那些天然的“疏通劑”——食物和藥物。比如,吃幾顆甜甜的棗子或杏子,那果肉軟綿綿的,不僅好吃,還能幫身體“疏通”呢!再比如,黍米和稷米這些五穀雜糧,它們甘甜的口感下,藏著的是溫和的力量,能幫身體慢慢恢復平衡。

說到顏色,這時候的大自然,就像是個調色盤,黃色和黑色成了主打色,就像夕陽下的稻田和夜晚的星空,美得讓人心醉。而對應的動物呢,豬和牛成了主角,它們的肉質醇厚,正好能補充這個季節人體所需的能量。

再聊聊昆蟲吧,鱗蟲和倮蟲也就是那些有鱗的和沒鱗的蟲子們)也開始活躍起來,自然界的小劇場熱鬧非凡。不過,這熱鬧背後,也暗藏著風險,比如空氣裡的塵埃多了,視線都變得模糊起來,就像是霧霾天出門忘了戴口罩,心情也跟著鬱悶起來。

說到聲音,這時候的音樂應該是柔和而又深沉的,就像是古箏和宮調的和諧共鳴,能撫平人心中的煩躁,讓人迴歸寧靜。

可別忘了,這“涸流之紀”還容易帶來一些小病小痛,比如腿腳無力痿厥)、便秘堅下),這都是因為身體沒能順應自然規律,被這股“反陽”之氣給帶偏了。這時候,就得從脾胃入手,因為脾胃屬土,能調和四方之氣,讓身體重新找回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