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五常政大論第七十(四)

黃帝問岐伯:“嘿,老岐啊,給我講講那自然界的寒熱燥溼,怎麼就對咱們人體有那麼大影響呢?有沒有什麼秘籍?”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笑容裡藏著的可都是千年的智慧啊,他慢悠悠地說:“黃帝啊,您問得好!這自然界的寒啊、熱啊、燥啊、溼啊,它們就像四位脾氣各異的鄰居,影響著咱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比如吧,當少陽這位‘小清新’坐鎮泉水這裡指一年中的某個時段,咱們就想象成是大自然的情緒週期吧),嘿,寒毒這傢伙就得靠邊站,不敢造次。這時候,食物嘛,帶點辛味的能提振陽氣,治療上呢,苦酸搭配,就像生活裡的苦盡甘來,穀物嘛,自然是青色的麥子和紅色的米,看著就養眼,吃著也健康。”

“再瞧瞧陽明這傢伙,他是溼潤的代言人,他一掌權,溼毒就消停了。他喜歡的味道是酸溜溜的,氣氛嘛,自然是溼溼潤潤的。治療上,得辛苦甘三味並進,就像人生路上,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吃的穀物,紅色和白色的都有,色彩斑斕,營養滿滿。”

“太陽呢,那可是熱情如火的代表,他一來,熱毒就躲得遠遠的。這時候,食物帶點苦味能清熱,治療上淡鹹搭配,就像夏日裡的一杯淡鹽水,解渴又提神。穀物嘛,就是那些金黃色的黍子和黑色的黍米,看著就讓人想起豐收的喜悅。”

“說到厥陰,他就像個溫柔的守護者,清毒見了他都得繞道走。他偏愛甜味,治療上酸苦相濟,就像生活裡偶爾的酸楚後總能迎來甜蜜。穀物呢,青紅相間,色彩斑斕,他的氣息純淨而專一,味道也正,就像初戀的味道,純粹而美好。”

“少陰呢,也是個怕冷的傢伙,他一掌權,寒毒也消停了。食物上,辛味依然受歡迎,治療上辛苦甘三味同下,就像生活中既要努力也要享受,穀物嘛,白色的米和紅色的米,簡單卻溫馨。”

“最後說說太陰,這傢伙是個乾爽達人,他一出現,燥毒就無處遁形。他喜歡的味道是鹹,氣息溫暖如春,治療上甘鹹並進,就像冬日裡的一碗熱湯,暖身又暖心。穀物還是那些金黃色的黍子和黑色的黍米,但在這個季節裡,它們似乎更加珍貴和溫暖。”

咱們得明白,“補上下者從之,治上下者逆之”,這話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啊,就像是給身體做spa,哪裡缺啥就補啥,但要是哪兒堵了,就得反其道而行之,給它疏通疏通。想象一下,你腰痠背痛,按摩師不是直接按你痛的地方,而是從旁邊輕柔地揉開,這就是“逆之”的智慧。而在中醫裡,如果身體上部比如心肺)虛弱,就順著氣血流向滋養;要是下部如肝腎)出了問題,調理時就得逆向操作,引導氣血回流,達到平衡。

接下來,“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這簡直就是身體的“天氣預報+調節器”。如果你感覺自己像夏天裡的冰淇淋,冷得直哆嗦,那就是“寒”了,得用暖寶寶哦不,是溫熱療法或溫性藥物)來溫暖你;反之,如果熱得像火爐,那就是“熱”了,得吃點“冰棒”其實是寒涼性食物或藥物)來降降火。至於“盛衰”,那就是看病症的輕重緩急,輕拍重按,因人而異,靈活調整。

說到“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這就像是玩“找茬遊戲”。身體哪兒不對勁了,咱們就來個“對症下藥,精準打擊”。比如頭疼腦熱,不一定非要吃藥,揉揉太陽穴上取),或是泡泡腳下取),說不定就輕鬆緩解了。而“內取外取”,則是說有時候表面的問題可能是內裡失調的反映,比如臉上長痘,可能得從調理腸胃內取)開始;而關節炎這種“外在”的疼痛,透過艾灸、拔罐外取)也能有效緩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再來說說“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這可不是要你去嘗百草,搞成“神農嘗百草”的續集。這裡的“毒”,指的是藥性猛烈或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就像吃辣椒,有人無辣不歡,有人一點就辣得眼淚鼻涕齊飛。所以,醫生開藥時,會根據病人的體質和耐受能力,量身定製。體質強壯的,可以用點“猛藥”,快速見效;體質弱的,就得溫柔以待,用些藥性溫和、劑量小的藥物,慢慢調理。

接下來,咱們聊聊“氣反者”的治療大法。這簡直就是中醫版的“逆向思維”訓練。比如,你胃疼,醫生沒直接給你胃藥,反而讓你多揉揉腳底的胃反射區想象一下,胃在腳上有個“分身”),這就是“病在上,取之下”的經典案例。反之,如果腿疼,有時候揉揉腰或者做做腰椎牽引,也能緩解,因為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身體各部分是相互關聯的。

至於“治熱以寒,溫而行之”,這就像是你家廚房的調溫器。熱了就開冷氣,但別忘了調到合適的溫度,別一下子凍成冰棒。同樣,用寒涼藥物治熱病時,也要溫和地來,別過猛傷了正氣。治寒病也是同理,用熱性藥物時,如果病人本身虛火旺盛,就得稍微涼一點地送服,免得“火上澆油”。

“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補之瀉之,久新同法”,這簡直就是身體的“大掃除”策略。不管你是長期的老毛病,還是剛冒頭的新問題,中醫都有一套應對方法。該清理的清理比如積食用消食藥,瘀血用活血化瘀藥),該排出的排出比如催吐、瀉下),該補充的補充補氣、補血),該疏通的疏通瀉火、祛溼),總之,就是要讓身體回到那個“和諧共處”的最佳狀態。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問岐伯:“哎,岐伯兄,你說這病啊,它既不實實在在地呆在一個地方,也不硬邦邦的,還喜歡在身體裡聚了散、散了聚的,這可咋整啊?”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那笑容裡透著股子“你問到點子上了”的得意:“黃帝啊黃帝,你這問題問得可真夠細的!來來來,聽我慢慢道來。這病啊,如果它沒形成什麼頑固的積塊,咱們就得從五臟六腑裡找原因。要是虛了,那就補;用藥呢,就像給身體請個‘清道夫’,把垃圾帶走;然後再來點食療,跟著藥勁兒,給身體加點營養餐。別忘了,水也是好東西,多喝水,或者泡個藥浴,內外兼修,和諧統一,病啊,自然就溜之大吉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又追問道:“那吃藥這事兒,有毒沒毒的,有啥講究不?”

岐伯捋了捋鬍子,一臉嚴肅又不失風趣地說:“嘿,你這個問題問到要害了!病有新有舊,藥方自然有大有小,至於藥性的毒與無毒,那可是有規矩的。咱們得根據病情來,就像炒菜放鹽,多了鹹少了淡。大毒的藥,就像重炮轟擊,病去六成就得停;中等毒性的,差不多七成;小毒的,能搞定八成;而無毒的,那就更溫和了,九成病都能慢慢調理好。剩下的那點兒,就得靠日常飲食來慢慢養了,五穀雜糧、肉類果蔬,營養均衡,慢慢調理,千萬別貪多,過猶不及,傷了正氣可就不好了。”

“要是病還沒好透呢?”黃帝好奇地問。

“那就再來一輪唄,但得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你得先看看今年的氣候咋樣,別逆天而行,傷了自然界的和諧。還有啊,別給本來就強壯的身體再加猛藥,也別忽視虛弱的身體需要溫補。咱們治病,是為了讓人長命百歲,可不是製造‘短命鬼’的。記住,別讓邪氣有機可乘,也別把身體正氣給整沒了,這樣才能讓人健康長壽,遠離災禍。”

黃帝眉頭緊鎖,心裡琢磨著:“那些纏綿病榻多年的老友們,明明病情有所好轉,怎麼看著還是面黃肌瘦,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呢?”這時候,岐伯老先生悠悠然出場,那智慧的光芒簡直能照亮整個大殿。

“陛下啊,您這問題,問得那叫一個妙不可言!”岐伯笑眯眯地捋了捋鬍子,繼續說:“這事兒啊,得從根本說起。咱們人體啊,就像是個大自然的小宇宙,裡面的氣血執行、經絡通暢,都是有它自己的節奏的。這‘化’,指的是身體自我修復、自我更新的過程,就像春天的花兒自然開放,秋天的葉子自然飄落,誰也沒法代替;而‘時’,則是時間的流轉,四季的更迭,你得順應它,不能逆天而行。”

“您看,那些久病之人,雖然病邪被驅逐了,但身體裡的氣血、經絡可能還沒完全恢復到最佳狀態。這時候,就得像對待嬌嫩的花朵一樣,細心呵護,慢慢調養。別急著大補特補,得讓身體自己慢慢找回平衡,跟正常人一樣,氣血充盈,經絡暢通無阻。這就好比咱們現在流行的‘慢生活’,不急不躁,享受過程。”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那具體怎麼做呢?”

岐伯繼續娓娓道來:“首先,得‘養之和之’,就是得用溫和的方式調養身體。比如說,飲食上,別整那些大魚大肉,油膩辛辣的,得吃點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蒸蛋羹,還有那些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它們可都是身體的好幫手,能幫咱們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讓身體從內到外都煥發光彩。”

“然後呢,就是‘靜以待時’,別整天急吼吼的,得學會放鬆心情,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和恢復。可以練練太極、瑜伽,或者就是簡單地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讓心情像藍天白雲一樣開闊。”

“最關鍵的,還得‘謹守其氣’,這氣嘛,就是咱們中醫裡說的正氣、元氣,得好好保護,別讓它流失了。怎麼守呢?別熬夜,別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別動不動就發火或者傷心。這就像咱們存錢一樣,得省著點用,還得想辦法多賺點,身體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疾病,恢復健康。”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嗯,有道理,有道理!”

岐伯見狀,又補充了一句:“還有啊,陛下,這調養身體啊,還得有個長期規劃,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得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效果。這就像種花一樣,得定期澆水、施肥、修剪枝葉,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來。”

黃帝哈哈大笑:“岐伯啊岐伯,你這一番話,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看來,我這當皇帝的,也得學學怎麼養生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