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五執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你說說,這氣血在人體裡是怎麼動來動去的呢?”岐伯開始他的科普時間:“在咱們的身體裡,氣血可是有自己的規矩的。上面的氣血,喜歡往右邊跑,就像太陽東昇西落;下面的氣血呢,就愛往左邊溜達,它們就這樣一圈又一圈地繞著身體轉,最後又回到原點,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黃帝撓撓頭,有點疑惑:“我記得鬼臾區老先生說過,對應大地的應該是靜止不動的。可你現在說下面的氣血還往左跑,這我就有點懵了,快給我講講這背後的道理吧!”岐伯微微一笑,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不過咱們得用現代人能聽懂的方式來講。

“想象一下,咱們的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天上是導演,地下是演員。天上的星星月亮七曜緯虛)按照一定的軌跡運轉,那是給咱們看的‘劇本’;而地上呢,五行相生相剋,萬物生長凋零,那是實實在在的‘表演’。這五行啊,就像是我們身體裡的五臟六腑,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路線。地,承載著萬物,就像咱們的身體,裝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而天上的星辰,則像是天空中的精氣,影響著地上的一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到氣血的流動,就像是樹木的根和葉子。根在地下默默吸收養分,然後輸送給葉子,葉子再透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回饋給整棵樹。咱們身體裡的氣血也是這樣,有升有降,有出有入,形成一個完美的迴圈。你抬頭看看星空,雖然星星離咱們很遠,但它們的排列組合卻能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天氣的資訊,這就是‘天垂象’的智慧。”

“現在咱們把話題拉回到穴位上。雖然古人沒有直接用現代的穴位名稱,但他們透過觀察和體驗,發現了身體上的一些特殊點,這些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穴位。比如,你手上的‘合谷穴’,就像是氣血的交通樞紐,按一按,氣血就能更順暢地流動。再比如,腳底的‘湧泉穴’,就像是氣血的源泉,多泡泡腳,整個人都會覺得精神煥發。”

“說到治病,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就像是你做飯,得根據食材的特性和口味來調整火候和調料。同樣,針對不同的病症,中醫會採用不同的方劑和治療方法。比如,如果你感冒了,中醫可能會給你開一副‘銀翹散’,裡面有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的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金銀花15克,連翹9克)煎煮後服用,就能幫助你驅散體內的邪氣,恢復健康。”

“再來說說脈象吧,這可是中醫的獨門絕技。想象一下,你把手腕伸給中醫大夫,他輕輕一摸,就能感受到你身體裡的氣血執行情況。這脈象啊,就像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報,能反映出你身體的寒熱虛實。比如,如果你的脈象跳動得很快,像夏天的暴雨,那可能是體內有熱;如果跳得很慢,像冬天的雪花,那可能是體虛或是有寒。中醫大夫就是透過這些細微的變化,來判斷你的身體狀況,然後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

“所以啊,黃帝陛下,氣血雖然看似和諧,但一旦位置不對或者執行不暢,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咱們中醫就是透過觀察、體驗、辨證施治,來幫助人們恢復身體的和諧與平衡。這就像是在花園裡修剪枝葉、澆水施肥,讓每一朵花都能綻放出最美麗的色彩。”

黃帝說:“嘿,岐伯啊,你說這地為啥總是在我們腳底下,它不是跟天對著幹嗎?”岐伯捋了捋他那不存在的長鬍子,慢悠悠地說:“陛下您這可是誤會地老兄了。地啊,它雖在我們腳下,實則是漂浮在那浩瀚無垠的太虛咱們可以理解為宇宙大空間)之中呢!可不是單純地跟天較勁。”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哦?那它是怎麼穩當當地在那兒的呢?難不成底下有彈簧床?”岐伯笑了:“非也非也,是有一股強大的大氣力量在託著它呢!這股力量,就像咱們生活中的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力量驚人。而且啊,大自然這位調色大師,還用各種元素給地打扮呢。”

“您瞧,乾燥的天氣讓地皮收緊,像是做了面膜;暑熱一來,地面就熱氣騰騰,像是蒸桑拿;風一吹,大地就跟著顫抖,像是在跳迪斯科;溼氣重的時候,地面就溼潤得像剛灑了水;冬天寒氣逼人,地面凍得硬邦邦,跟吃了冰塊似的;至於火嘛,雖然咱看不見明火,但那股溫暖的力量,讓大地萬物生生不息,就像是暖氣系統。”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喲,這麼說來,大自然還是個全能裝修工啊!那這些元素要是鬧彆扭了,地會咋樣?”岐伯繼續說:“那可熱鬧了!乾燥過頭,地就乾旱得裂開縫;暑熱太過,地面就熱得能煎蛋;風大了,地都得搖晃幾下,雖然咱們感覺不到;溼氣重了,地面就泥濘不堪,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寒冷到極致,地都能凍得裂開;火這裡的火指的是溫暖的氣候)要是太過,地就變得堅硬,植物生長都費勁。”

黃帝撓撓頭:“聽起來好複雜,那我們怎麼預知這些天地的變化呢?總不能天天盯著地皮看吧?”岐伯擺擺手:“陛下英明,但這事兒吧,咱們得靠智慧和經驗,不是光看脈象就能行的。《脈法》裡都說了,天地的變化,不是單靠脈象就能診斷出來的。得結合天象、氣候、物候等多方面資訊,綜合分析才行。”

黃帝好奇地問岐伯大師:“嘿,老岐啊,你說這天地間那些個‘間氣’咱們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不同時間、空間下的特殊氣候或能量場),到底咋回事兒?對咱們身體有啥影響不?”

岐伯大師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鬍子,笑眯眯地說:“黃帝兄,這‘間氣’啊,就像是個調皮的孩子,它愛跑哪兒就跑哪兒,但總有個規律,那就是一年到頭,它會在咱們身體的左右兩側來回串門。左邊串串,右邊逛逛,這就是‘期於左右’啦!”

黃帝一聽,更來勁了:“哦?那它啥時候來串門,咱們能提前知道嗎?總不能每次都開門驚喜吧?”

岐伯哈哈一笑:“當然可以!你得學會‘順氣而為’。這氣要是順著它自然流動的規律來,咱們身體就和諧安康;要是逆著來,嘿,那可就得小心生病了。就像你非要在冬天穿短袖吃冰棒,能不感冒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啊,這氣要是沒按它該待的地方待著,比如本該在春天生髮的肝氣,跑去秋天收斂的地盤搗亂,那也是要生病的。更別提這氣還愛搬家,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亂竄一氣,那身體就得亂套了。最嚴重的,是這氣直接玩失蹤,不守崗位了,那身體可就危險了,得趕緊找大夫!”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又追問:“那,那要是脈象上也能看出這些個氣的變化呢?”

岐伯神情變得嚴肅起來:“脈象啊,那可是身體的晴雨表。咱們中醫講究‘寸口診脈’,左右手各分寸、關、尺三部,對應不同的臟腑和氣血狀態。如果脈象出現了‘尺寸反’比如本該沉的脈反而浮,本該有力的脈反而弱),那就是大凶之兆,得小心了。還有‘陰陽交’指的是脈象中陰陽失衡,互不相交,表現為脈象極為複雜紊亂),那也是命懸一線啊!”

“所以啊,黃帝兄,咱們要想預知身體的吉凶禍福,得先了解這一年的氣候特點,再結合脈象的左右變化,綜合判斷。這就像打遊戲前先了解地圖和敵人動向,才能制定策略,打贏這場健康保衛戰嘛!”

說到這裡,咱們不妨來個小插曲,想象一下如果中醫知識也能像遊戲攻略一樣,每個穴位都是個隱藏寶箱,每個藥方都是通關秘籍,那該多有趣!比如,“太淵穴”,就像是氣血的超級充電站,每天按一按,電量滿滿不生病;“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勇士聯手,專治脾胃虛弱,讓你的胃變成永不宕機的伺服器!

再回到正題,岐伯繼續傳授:“記住,要想準確判斷生死逆順,得先立個時間軸,知道這一年是什麼年景,是風調雨順還是多災多難,然後再結合脈象的左右變化,綜合考量。這樣,咱們就能像老中醫一樣,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輕鬆應對身體的各種小情緒啦!”

黃帝好奇地問岐伯:“老岐啊,你說這些個天氣變化,跟咱們人身體是咋個搭配法?還有,萬物生長靠啥?你給咱說道說道。”

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好話題,於是他捋了捋鬍子,慢悠悠地說:“陛下您聽好了,咱們先從東邊說起。東邊嘛,是風的故鄉,風一吹,樹木就茂盛了,樹木茂盛了,就結出酸溜溜的果子,這酸果子啊,對咱們的肝特別好,肝好了,筋骨就強健,筋骨強健了,心臟也跟著樂呵。這風、木、酸、肝、筋、心,它們之間啊,就像是一家人,環環相扣。”

“您再瞧這天上的玄妙,地上的變化,人體的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這風啊,在天上就是風,在地上就是樹木,在咱們身體上就是筋,那股子柔韌性,跟風的溫柔多像啊!在五臟裡,它就是肝,肝的性子就像春天一樣溫暖和煦,它的品德就是和諧共處,作用嘛,就是讓人動起來,有活力。肝的顏色嘛,青翠欲滴,跟春天的新葉一樣。它管的事兒可多了,比如讓植物開花結果,讓咱們身體的氣血順暢。”

“說到這,我還得提提肝的‘小情緒’——怒。您知道嗎?生氣傷肝啊,就像風太大能吹折樹枝一樣。不過別怕,咱們有解藥,啥解藥?悲傷!您想啊,悲傷一來,怒氣自然就散了,這就是‘悲勝怒’的道理。還有啊,風大傷肝,但乾燥的天氣能制約風,就像沙漠裡風就小多了。至於那酸溜溜的果子,吃多了傷筋,這時候來點辛辣的,比如辣椒,就能平衡一下,這叫‘辛勝酸’。”

說到這裡,咱得插播個現代小貼士:朋友們,生活裡遇到不順心的事兒,別憋著,也別大動肝火,試試去聽聽悲傷的歌,或者找個朋友傾訴一番,讓情緒有個出口。還有啊,飲食上也得注意,別一味追求酸爽,偶爾來點麻辣的,讓身體也享受一下不同的滋味。

再回到黃帝和岐伯的對話,岐伯接著說:“這肝啊,不僅管著咱們的筋骨和心情,還跟好多東西有關聯呢。比如它對應的顏色是青色,就像春天的樹葉;它喜歡的味道是酸,就像醋溜土豆絲;它最怕的是風,就像咱們怕冷風吹頭疼一樣。所以啊,咱們得學會保護自己的肝,別讓它受委屈。”

黃帝聽了,連連點頭:“老岐啊,你這一說,我這心裡頭就透亮多了。原來這自然界和咱們身體,是這麼緊密相連的。那,咱們中醫裡有沒有啥具體的法子,來保養這肝呢?”

岐伯微微一笑:“當然有啦,陛下。比如針灸,咱們有‘太沖穴’,就在腳背上,經常按按,能疏肝解鬱,就像給肝做了個spa。還有啊,飲食上可以多吃些綠色蔬菜,比如菠菜、芹菜,它們都是肝的好朋友。至於方劑嘛,那就得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來配了,不過有個基本的思路,就是調和肝氣,比如用柴胡、白芍這些藥材,具體用量嘛,那得找專業的中醫師來開方子了。”

在咱們祖國的南方,那是一片熱情如火的土地,彷彿大自然自己都開了暖氣,熱得那叫一個帶勁。這“熱”,你可別小看它,它可是個萬物生長的催化劑,就像家裡的電飯煲,沒有電熱)怎麼煮出香噴噴的米飯呢?這熱啊,一不留神就“生”出了火,火光沖天,照亮了整個世界,也點燃了生命的激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這火呢,它不僅照亮了夜空,還悄悄地在我們的身體裡玩起了魔術。它一“生”苦,這裡的苦可不是咱們嘴裡的苦瓜那麼簡單,它指的是一種生命的味道,一種深邃而內斂的力量。這苦味啊,就像人生路上的小挫折,雖然不那麼好受,但卻是心靈成長的催化劑。於是,“苦生心”,這裡的“心”不僅僅是心臟那麼簡單,它代表了我們的情感、意志和靈魂深處。當心被這股力量滋養,就會變得強大而富有創造力,就像心臟泵出的血液,滋養著全身每一個細胞。

說到血,那可是咱們身體的河流,流淌著生命的活力。血生脾,脾呢,就像是我們身體裡的土地公公,負責消化吸收,把食物轉化為身體需要的能量。這樣一來,整個身體系統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迴圈:南方的熱,引發了火,火又帶來了苦,苦滋養了心,心又泵出了血,血再滋養了脾,脾又反過來支援著整個身體的運作。

現在,咱們把這套理論搬到天上地下,瞧瞧它怎麼變戲法。在天,這熱就變成了陽光普照,溫暖大地;在地,它就是熊熊烈火,或者是咱們常說的“地氣”,那股子熱騰騰的生命力。在咱們的身體裡,它變成了跳動的脈搏,每一次跳動都是生命的讚歌。在氣息上,它就是咱們呼吸間那股子溫熱,是生命的節奏和韻律。而說到臟腑,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心的代名詞,那顆跳動不息、充滿智慧與情感的心臟。

再來說說這火的性格吧,它的性子是“暑”,就是那種熱得你直冒汗,卻又忍不住想靠近的夏天的感覺。它的德行是“顯”,就像火焰一樣,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的光芒。它的作用嘛,就是“躁”,讓一切都活躍起來,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雖然急了點,但也是生機勃勃的表現。它的顏色自然是紅色,鮮豔奪目,就像初升的太陽,充滿激情與希望。它的變化,能讓萬物茂盛生長,就像春天的花朵,爭奇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