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的,這時候的穀物啊,白色的稻米、紅色的高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它們不僅顏色鮮亮,更是營養豐富,滋養著人們的身體。而那些“間谷”,也就是偶爾出現的特殊穀物,被賦予了“太”這樣尊貴的名字,它們雖然不常見,但每一顆都蘊含著天地間的精華,彷彿是大自然特意為這特殊時期準備的禮物。
不過,這陽明之氣太過強盛,也不是沒有代價的。你看那白色的甲殼類生物,還有那些輕盈的羽毛類生物,它們似乎在這股熱氣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生命力似乎都被削弱了幾分。而金與火,這兩個看似對立的元素,在這時候卻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夜空中最亮的太白星與熒惑星交相輝映,給人間帶來了不一樣的景象。
說到這“政切,令暴”,就像是突然宣佈的緊急政策,讓人措手不及。連那些本該冬眠的小蟲子都被驚醒了,四處亂竄;河水也不再結冰,流淌得比往常更加歡快。但這樣的變化,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煩惱。咳嗽、喉嚨堵塞、忽冷忽熱、突然發病、身體顫抖、小便不暢……這些症狀就像是一連串的“驚喜”,讓人防不勝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大自然總是充滿智慧的。在這股燥熱之氣達到頂峰之前,一股清新的力量會先行而至,就像是一陣及時雨,給那些柔軟的、毛茸茸的小動物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因為它們無法適應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而隨後而來的,則是更加猛烈的熱浪,那些有著堅硬外殼的生物,比如烏龜、螃蟹,也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災難。這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場考驗,只有適應者才能生存。
但別擔心,這世間的萬物都有它的平衡之道。當這股燥熱之氣達到極致時,一股清涼之氣也會悄然升起,它就像是一位公正的裁判,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這清熱之氣在氣交之間徘徊,既不過於寒冷也不過於炎熱,恰到好處地調節著這個世界的溫度與溼度。
說到這裡啊,咱們不妨把這陽明司天之政想象成一場自然界的舞臺劇。陽光、風雨、雷電、萬物生靈都是這舞臺上的演員而觀眾呢就是我們這些有幸生活在這個美麗星球上的人類。我們不僅要學會欣賞這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更要學會從中領悟自然的智慧學會與這個世界和諧共處。畢竟啊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自然的規律才能更好地保護這個給予我們生命與希望的家園!
話說啊,這年初的第一口氣兒,就像是大地媽媽悄悄換了件衣裳,從暖和的春裝換上了秋日的薄衫。陰氣開始悄悄凝結,空氣裡多了那麼幾分肅殺之氣,連河水都凍得直哆嗦,變成了亮晶晶的冰鏡子。這時候,要是有人不注意保暖,嘿,熱脹冷縮的原理在人體上也應驗了,不是說天冷了人就該冷縮嘛,但這裡說的“熱脹”,其實是體內陽氣被外寒一激,亂了陣腳,表現出來就是身體莫名發熱,臉上、手腳還容易浮腫,跟吹氣球似的。晚上睡覺呢,比小豬還能睡,一覺到天亮,但醒來鼻子不通氣鼽),時不時還流鼻血衂),打噴嚏、打哈欠接連不斷,胃裡也不舒服,想吐,連小便都黃得跟濃茶似的,嚴重的還跟開了水龍頭沒關緊似的,滴滴答答淋)。
到了第二氣,太陽公公終於不再偷懶,慷慨地灑下陽光,人們的心情也跟著明媚起來,萬物復甦,一片生機勃勃。但這時候也得防著“厲大至”,就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疾病,像是不速之客,冷不丁就讓人措手不及,有時候甚至讓人措手不及地“暴斃”,雖然誇張了點,但提醒我們要注意衛生,增強體質哦!
轉眼到了第三氣,天老爺開始發威,涼風習習,但偶爾也會跟熱浪來個親密接觸,燥熱和乾燥交織在一起,就像烤串上撒了把辣椒粉,燥得讓人受不了。這時候啊,人體也容易跟著遭殃,一會兒冷一會兒熱,跟坐過山車似的。
到了第四氣,寒雨綿綿,像是天空在哭鼻子。這時候可得小心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病神”附體,突然倒地不起暴僕),渾身顫抖振慄),胡言亂語譫妄),氣都喘不勻少氣)。喉嚨幹得能冒煙,恨不得把整條河的水都喝光嗌幹引飲)。心痛、長包包癰腫)、長瘡、得瘧疾,還有骨頭軟得像骨痿),甚至便血,這些都是身體在抗議呢!
到了第五氣,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本該是冬天才有的寒冷,這時候卻像春天提前報到,小草都提前穿上了綠衣裳。人們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一團和氣。
終於到了年底的最後一口氣,陽氣滿滿,連本該冬眠的小蟲蟲都忍不住跑出來看熱鬧,河水也不再結冰,暖洋洋的。大家夥兒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一派祥和景象。不過呢,也得提防“溫病”這個小妖精,它就喜歡在暖和的時候出來搗亂,讓人頭疼腦熱。
說到治療,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比如前面說的熱脹、浮腫,可以試試喝點“冬瓜薏仁茶”,冬瓜切片,薏仁一把,加水煮個半小時,清熱利溼,簡單又實惠。至於流鼻血、打噴嚏這些,可能是肺氣不宣,可以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就像給鼻子做個按摩spa,舒服又有效。
再聊聊那些複雜的病症,比如心痛、癰腫,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得找專業大夫開方子。不過,咱們可以學學中醫的養生之道,比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飲食起居,多吃時令蔬果,少吃生冷油膩,早睡早起,適量運動,增強體質,自然就能少生病啦!
咱們得明白一個詞——“歲谷”和“間谷”。歲谷啊,就像是每年必吃的“網紅美食”,是根據當年的氣候特點,大自然推薦給你的最佳營養餐。比如說,今年雨水多,那可能就是各種祛溼健脾的穀物大受歡迎,像薏米、小米這些,吃了它們,身體裡的那股子“潮溼勁兒”就能被溫柔地化解掉,讓你感覺整個人都清爽了起來。而間谷呢,就像是偶爾來串門的“健康小零食”,專門對付那些不時之需,比如換季時的小感冒、小咳嗽,吃點對應的間谷,就像給身體來了個快速的小修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下來,咱們說說這“歲宜以鹹、以苦、以辛”的講究。這可不是說讓你天天吃鹹菜、喝苦水、嚼辣椒啊!這裡的鹹、苦、辛,是指食物或藥材的味道屬性,它們各自有著調節身體平衡的小秘密。鹹能入腎,補腎強骨;苦能清心除煩,像是苦瓜就是夏天的解暑神器;辛則能發散風寒,吃點蔥薑蒜,感冒初期就能給你擋回去。這三種味道,就像是身體的小衛士,根據不同的季節和身體狀況,靈活調整,讓你遠離邪氣侵擾。
那麼,怎麼運用這些“小衛士”呢?古人說了,“汗之清之、散之”,意思是要根據病症的不同,採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如果你感冒了,身體有點發熱,那就得讓身體出出汗,排排毒,這就是“汗之”;如果體內有熱毒,那就得用清涼的方法來清除,比如喝點綠豆湯,這就是“清之”;如果是風寒入侵,那就得用辛溫的藥材,比如薑湯,把寒氣給散出去,這就是“散之”。
再來說說“安其運氣,無使受邪”。這句話聽起來挺玄乎,其實就是說咱們得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身體的和諧穩定,別讓外界的邪氣有機可乘。怎麼做到呢?除了上面提到的吃對食物,還得注意作息規律,適當運動,心情保持愉悅,這樣身體自然就能抵禦外界的侵擾了。
還有啊,“折其鬱氣,資其化源”。這就像是給身體做按摩,把那些鬱積在體內的負面情緒和毒素給疏通掉,同時補充身體的正能量,讓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得到加強。怎麼做呢?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還可以試試冥想、瑜伽、按摩等放鬆身心的活動。
至於“用涼遠涼,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這簡直就是生活小百科啊!簡單來說,就是夏天別吃太涼的東西,冬天別吃太熱的東西,避免身體受到過度的刺激。比如,夏天雖然熱,但你別整天抱著冰淇淋不放,不然容易傷脾胃;冬天雖然冷,但火鍋也不能天天吃,不然容易上火。
“食宜同法”,就是說吃東西得有個度,別暴飲暴食,也別偏食挑食。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