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五)

這時候,咱們老百姓可就容易遭殃了。因為身體裡的熱氣跟外界的熱氣一勾結,就容易出現“腠理熱”,就像是全身的面板毛孔都在喊熱,汗流浹背都不解渴。更糟糕的是,“血暴溢”,聽起來就像是體內的血液突然之間就“叛逆”了,想要衝出血管去涼快涼快,這可就得小心了,別一不小心就“見血”了。

還有那瘧疾,忽冷忽熱,像是身體裡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熱死了,快開空調!”另一個卻說:“冷死了,快把被子蓋上!”這滋味,可真夠受的。再加上“心腹滿熱”,就像是心裡裝了個小火爐,肚子也跟著湊熱鬧,吃啥都不對勁。還有“臚脹”,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頭疼,大概就是腦袋和肚子都脹得不行,感覺像是吃了太多脹氣的食物,卻又排不出去。最嚴重的,還可能“胕腫”,也就是身體某些部位莫名其妙地腫了起來,像是被誰偷偷按了個“水腫鍵”。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了?別急,咱們老祖宗還有辦法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咱們來聊聊“現代穴位按摩法”。想象一下,你的手上有個“清熱穴”,其實就是咱們現代醫學說的“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每天早晚,對著這個穴位按一按,就像是給身體按了個“降溫鍵”,熱氣立馬就消停了不少。還有“消脹穴”,其實就是“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按一按,肚子裡的脹氣就像是被“吸走”了一樣,舒服得很!

至於方劑嘛,咱們來個“現代版涼茶配方”。準備材料:金銀花10克清熱解毒)、菊花10克清肝明目)、荷葉5克清熱解暑)、薏苡仁30克利溼健脾)、甘草5克調和藥性)。把這些材料洗乾淨,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濾去渣滓,一杯清爽可口的“四季涼茶”就出爐了!每天喝一杯,保證你清熱解暑,心情舒暢,連“血暴溢”的煩惱都跑得無影無蹤了!

至於脈象嘛,咱們現代人雖然不一定能自己摸出來,但我可以給你講講個大概。如果你感覺自己心跳得特別快,像是“小兔子亂撞”,那可能就是“熱邪”在作祟了。這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深呼吸幾下,就像是給心臟按了個“暫停鍵”,讓它也休息一下。如果感覺脈象沉重,像是被什麼東西壓著一樣,那可能是溼氣太重了,這時候,不妨喝上一杯咱們剛才配的涼茶,就像是給身體按了個“除溼鍵”,整個人都輕盈了起來!

說起這“五之氣”啊,咱們得先想象一番大自然的脾氣開始有點兒“小情緒”了。就像是你家的老貓突然不愛理你,那氛圍,嘖嘖,那叫一個“慘令已行”。可不是嘛,這寒氣嗖嗖地就來了,寒露跟不要錢似的往下灑,霜呢,也著急忙慌地提前登場,好像生怕錯過了什麼大戲。結果呢,你看那草木,一個個跟被霜打了的茄子似的,黃得那叫一個徹底,落得那叫一個乾脆。這寒氣啊,它不光在外頭撒歡兒,還直往咱們身體裡鑽,冷得咱們直打哆嗦。

這時候啊,那些有修養的君子們,一個個都跟偵探似的,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生怕被這股子寒氣給“盯”上了。可即便如此,老百姓們還是難逃一劫,面板啊、毛孔啊,這些平時不起眼的小地方,這時候都開始鬧意見了,什麼面板乾燥啦、起疹子啦,都是常有的事兒。

再來說說這“終之氣”,那可是冬天的大boss登場啊!寒氣那是徹底放飛自我了,大張旗鼓地來,溼氣也跟著湊熱鬧,倆人一合計,嘿,咱們來個大霜凍怎麼樣?於是乎,霜那是越積越厚,跟個大地毯似的鋪滿了大地。陰氣呢,也開始凝結,水啊,凍得那叫一個結實,連太陽公公都表示:“這我管不了啊!”

要是這時候你不小心被這股寒氣給“撩”到了,那可有的受了。關節啊,就像是被誰給鎖住了似的,動都動不了;腰啊,背啊,那叫一個疼,感覺就像是有人拿著錘子在後頭敲似的。這都是因為寒溼這兩個小傢伙在天地之間搗亂,搞得咱們身體也跟著遭罪。

說到這兒啊,我得插一嘴,中醫裡啊,有個穴位叫“委中穴”,現代人也這麼叫,它就藏在咱們的膝蓋後面,那可是治療腰痛、背痛的小能手。你要是感覺腰啊背啊不舒服,不妨自己在家按一按,說不定能緩解不少呢!當然了,這只是個簡單的自我保健方法,真要是病了,還是得去看醫生哦!

說完了穴位,咱們再來聊聊方劑。這寒溼啊,得用點兒溫熱的藥材來對付它。比如說有個經典的方子叫“附子湯”,那可是驅寒溼的利器。這方子啊,得用到附子、茯苓、人參、白朮和芍藥這五味藥材。咱們換算成現代的計量單位啊,附子大概得用上15克,茯苓、人參、白朮各12克,芍藥9克。把這些藥材放到鍋裡,加水煮它個一兩個小時,煮出來的湯藥啊,那叫一個熱乎乎,喝下去,感覺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不過啊,這方子可不是隨便喝的,得根據你的體質和病情來調整藥材的用量和配伍,所以啊,還是得找專業的中醫大夫才行哦!

再來說說脈象吧。這脈象啊,就像是咱們身體的小秘密,透過它啊,中醫大夫能讀出很多咱們身體的資訊。比如說啊,你要是得了寒溼病,那脈象啊,往往就是沉緊的。就像是冬天的河水啊,凍得硬邦邦的,流動起來那叫一個費勁兒。中醫大夫一摸這脈象啊,心裡就大概有數了:“這傢伙啊,肯定是被寒溼給纏上了!”

溼氣這傢伙,就像是身體裡偷偷溜進來的小淘氣,如果不及時管教,它就會四處搗亂,讓你的身體出現各種問題,比如面板變差、身體沉重、甚至還可能“肉潰皮拆”——想象一下,面板像老舊的牆紙一樣,開始剝落,那可真是慘不忍睹啊!

那麼,古人說了,要想對付溼氣,首先得“折其鬱氣,取化源”。這句話聽起來挺高大上,其實就是說,咱們得想辦法把身體裡的那股憋屈的氣給疏散開,讓身體的自然機能也就是“化源”)能夠順暢執行。怎麼做呢?別急,接著往下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這句話就像是給身體加油打氣,告訴我們要增強身體的正氣,別讓溼氣這種“邪惡勢力”佔了上風。怎麼做呢?吃!對,你沒聽錯,就是吃!吃什麼呢?

“食歲谷以全其真”,歲谷啊,就是每年應季的穀物,比如春天的稻米、夏天的麥子,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吃了能幫你保持身體的原汁原味,也就是“全真”。想想看,吃應季的食物,就像給身體穿上了最合適的衣服,既舒服又健康。

“食間谷以保其精”,間谷呢,就是那些不是每年都有的,偶爾才能吃到的穀物,比如一些稀有雜糧。這些就像是給身體的小驚喜,吃了能幫你留住身體的精華,也就是“保精”。就像是偶爾給自己來一頓大餐,那種滿足感,簡直了!

接下來,咱們得說說怎麼“動手”了。古人說:“故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洩之。”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要施展什麼魔法,其實就是說,對付溼氣,咱們得用點苦味和溫性的食物來燥溼、溫補。如果溼氣太重了,那就得用點“猛藥”,把它發出來,或者洩出去。

“不發不洩則溼氣外溢”,這句話就像是警告信,告訴你如果不及時把溼氣趕出去,它就會像洪水一樣氾濫成災,讓你的身體遭殃。“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所以,咱們得趕緊行動起來。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首先,咱們可以試試吃點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苦蕎茶,這些都能幫你燥溼。再來點溫性的食物,比如生薑、紅棗,它們能幫你溫補身體,驅散寒氣。如果溼氣太重了,那就得用點“猛藥”了,比如拔罐、刮痧,這些都是中醫裡的“發”法,能把溼氣從身體裡趕出來。或者,你也可以試試喝點利溼的茶,比如薏米茶、茯苓茶,這些都是“洩”法,能幫你把溼氣排出去。

說到這,我得插個題外話,講講穴位。比如,你可以試著按摩一下“豐隆穴”,這可是祛溼的大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每天按一按,就像給身體做了一個小小的spa,幫你把溼氣趕跑。

至於方劑嘛,我可以給你推薦一個經典的祛溼方劑——“四神湯”。這個方劑由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四種食材組成,每種大約1520克具體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放在一起煮成湯,既能健脾又能祛溼,味道還很不錯呢!想象一下,你一邊喝著這碗暖暖的湯,一邊感受著身體裡的溼氣被一點點趕走,那種感覺,簡直就像是給身體做了一個深度的清潔spa!

咱們再來聊聊脈象。脈象啊,就像是身體的語言,透過它,咱們能瞭解身體的狀況。溼氣重的人,脈象往往會顯得沉遲或者濡滑。沉遲就像是冬天裡的河水,流動得慢悠悠的;濡滑呢,就像是手裡握著一把溼沙子,感覺黏黏糊糊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脈象是這樣的,那就得趕緊採取措施了,不然,溼氣可是會“蹬鼻子上臉”,讓你的身體越來越不舒服的。

“必贊其陽火,令御甚寒”,咱們可以理解為,就像是給你的身體裡的“小太陽”——也就是咱們中醫說的陽氣,加個油,讓它火力全開,好去對抗那些讓人直打哆嗦的寒冷。想象一下,冬天裡,你手裡捧著一杯熱騰騰的拿鐵,那溫暖的感覺直透心底,這不就是“贊陽火”嘛!不過呢,這陽氣的多少,還得看你身體的“小脾氣”,也就是體質和氣候是不是合得來,合得來的就多給點“燃料”,不合得來的就少給點,免得“火候”太大,把自己給“烤焦”了。

接下來,“同寒者以熱化,同溼者以燥化”,這話聽起來就像是廚房裡的調味秘籍。如果你的身體像是被冬天的寒風“附體”,那就得用點“熱性”的食物或藥物來“中和”一下,比如喝點薑茶,吃點羊肉,讓身體暖和起來。而如果身體感覺像是被梅雨季節的潮溼“纏繞”,那就得來點“乾燥”的,比如薏米紅豆粥,去去溼氣,身體就會舒服多啦!這裡面的“同者多之,異者少之”,就像是調配火鍋底料,身體需要啥,咱就多放點啥,不需要的就少來點,講究個“下藥”。

再來說說“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這簡直就是四季養生的金科玉律嘛!夏天熱得跟蒸籠似的,咱就少吃點冷飲,免得“雪上加霜”;冬天冷得直哆嗦,也別急著猛吃熱性食物,得慢慢來,不然“火上澆油”可不好受。食物的選擇也要跟著季節走,這樣才能和大自然和諧共處,身體自然棒棒的!

“食宜同法”,這句話簡單明瞭,就是吃的方面也得按照這個原則來,別光顧著嘴巴過癮,忘了身體的感受。至於“假者反之”,就是說有時候表面看起來是這個問題,實際上可能是另一個問題的“偽裝”,這時候就不能按常理出牌了,得反其道而行之,這可是中醫裡的高階技巧哦!

說到穴位,咱們不妨來個小插曲。比如有個穴位叫“足三里”,這可是個“萬能穴”,無論是胃痛、便秘還是失眠,按一按它都能有所緩解。想象一下,你正在為工作煩惱得睡不著覺,突然想到足三里這位“老朋友”,趕緊給它來個溫柔的“按摩”,嘿,說不定煩惱就隨著指尖的觸感飄散了!

至於方劑嘛,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比如經典的“四物湯”,這可是補血調經的良方。它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味藥組成,每味藥大約1015克具體根據個人體質和醫生指導調整哦),放在一起煮水,就像是在熬製一鍋愛的湯藥,喝下去,身體就像被溫柔的春風拂過,整個人都暖洋洋、舒舒服服的。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