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十六)

現在,重點來了!癸巳、癸亥年,還有個特別的現象,叫做“寒化雨化勝復同”,聽起來是不是像天氣預報裡的“雨雪交加”?其實,這是說這一年的氣候變化可能比較大,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一會兒溼一會兒幹。這樣的天氣,最容易讓身體裡的“邪氣”趁機而入,所以啊,咱們得提前做好準備,別讓身體“感冒”了。

那麼,怎麼應對呢?老祖宗們早就給出了答案:“其化上辛涼,中咸和,下鹹寒”。簡單來說,就是上面的肝經需要點辛涼的食物或藥物來疏解,比如薄荷、菊花;中間的心火呢,來點鹹的,但別太鹹,比如海帶、淡菜,中和一下;下面的“活力源泉”呢,就需要點鹹寒的了,比如海帶湯稍微涼一點喝,既清熱又滋補。

說到吃的喝的,咱們不得不提“藥食宜也”。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癸巳、癸亥年,咱們得多吃點對肝、心、腎好的食物,比如綠葉蔬菜、魚類、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等。當然,也別忘了適當鍛鍊,讓身體動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抵禦外界的“邪氣”。

至於穴位嘛,咱們可以根據五行原理來推測。比如,肝經上的“太沖穴”,就像是肝經的“開關”,多按按能疏肝解鬱;心經的“神門穴”,是心靈的“守護者”,失眠、心煩的時候按一按,立馬見效;腎經的“湧泉穴”,則是腎氣的“源泉”,多泡腳、多按摩,能讓腎氣更充足。

咱們來聊聊脈象。癸巳、癸亥年,由於氣候變化大,脈象也可能會有所變化。比如,肝脈可能會顯得有點弦緊,像是繃緊的琴絃,這時候就得注意疏肝了;心脈呢,可能會偏快或偏數,像是小兔子在亂跳,這時候就得養心安神了;腎脈呢,可能會顯得有點沉細,像是深海的魚,不易察覺,這時候就得補腎壯陽了。當然啦,這只是大概的描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脈象也會有所不同哦!

在咱們中醫的世界裡,有個超級神奇又嚴謹的“時間表”,就像是大自然的鬧鐘一樣,準時準點地提醒著萬物生長收藏的規律。這叫做“定期之紀”,意思就是天地間萬物變化的週期和規律。比如說,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寒來暑往,這些都是有“常數”的,不是隨便亂來的哦!

而“勝復正化”,聽起來是不是像武俠小說裡的秘籍?其實它講的是自然界中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平衡調整的道理。比如說,春天木旺,木能生火,所以夏天火旺;但火太旺了就會燒乾水,於是秋天水開始積聚,金生水嘛,秋天就涼爽乾燥了;到了冬天,水旺則生木,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一定的“常數”在執行,咱們得好好觀察、學習,不然可就錯過了大自然的秘密啦!

接下來,“知其要者,一言而終”,就是說,如果你掌握了這些規律的要領,那麼解釋起來就一句話的事兒,簡單明瞭。但要是你沒get到這個點,哎呀,那可就像進了迷宮,繞來繞去,永遠找不到出口,簡直就是“流散無窮”嘛!

好啦,說到這裡,咱們是不是已經覺得中醫的哲學思想既深奧又有趣了呢?別急,接下來咱們來點更接地氣的,比如穴位和方劑!

先說穴位吧,古代人說的穴位名稱,有時候聽起來就像是外星語,比如“足三里”、“太沖穴”。咱們現在就用現代名字來解釋,讓這些穴位變得親切可愛。

比如說“足三里”,它就位於咱們小腿外側,膝蓋骨下面大約三個手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啊,簡直就是身體的“超級能量站”,按一按,能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還能緩解疲勞,簡直就是“懶人版健身房”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來個“太沖穴”,它藏在咱們腳丫子大拇指和第二趾之間的縫隙往腳背上摸,大約兩指寬的地方。這可是個“情緒調節器”,壓力大、生氣了,趕緊揉揉它,保證你心情立馬陰轉晴,比喝奶茶還管用呢!

接下來,咱們聊聊方劑。古時候的方劑,名字都美美的,像“逍遙散”、“六味地黃丸”,聽起來就像是武俠小說裡的療傷聖藥。咱們就以“六味地黃丸”為例,詳細說說怎麼製作,換算成現代單位,讓你在家也能當小藥師!

“六味地黃丸”,顧名思義,六種藥材組成:熟地黃240克補腎陰)、山茱萸120克養肝)、山藥120克健脾)、澤瀉90克利水)、茯苓90克滲溼)、丹皮90克清熱)。把這些藥材混合均勻,然後研磨成細末,每次取適量,加水調成糊狀,或者做成小藥丸,每天吃那麼幾顆,長期堅持,就能補腎陰、益精髓,讓你精力旺盛,好像永遠十八歲!

咱們聊聊脈象。中醫把脈,那可是門藝術,也是門玄學。

想象一下,你的手腕上有一條“秘密通道”,裡面流淌著你的“生命之河”。中醫大夫輕輕一摸,就能感受到這條河裡水的流速、溫度、還有裡面的“小魚小蝦”血液、氣血狀態)。比如說,“浮脈”就像是河面上漂著的樹葉,輕輕一碰就動,說明你可能感冒了,正氣和邪氣正在河面上“打架”;“沉脈”呢,就像是河底的石頭,得用力才能摸到,說明你的氣血不夠通暢,得加把勁兒鍛鍊身體啦!

其實,中醫不僅僅是治病救人的學問,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哲學。它教會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達到身心的平衡。

所以,下次當你覺得累了、壓力大了,不妨試著按按“足三里”、“太沖穴”,或者給自己熬一碗“六味地黃丸”的湯,再或者,靜靜地坐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的脈象,聽聽身體在說什麼。你會發現,原來,健康和快樂,就藏在這些看似簡單卻又深奧的中醫智慧裡呢!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