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陛下聽好了啊,這事兒得從五行說起。金嘛,大家都知道,代表的是沉降、收斂的力量。但是呢,如果大地爺爺地氣)心情不好,紅彤彤的彤,這裡可以理解為火熱、旺盛的狀態)把火氣撒在金上,金想降卻降不下來,這就憋屈了,對吧?這一憋屈,金就開始鬱悶了,鬱悶到一定程度,它就要找個出口發洩,這一發洩,嘿,咱們的身體可就遭殃了!”
“所以啊,咱們得趕緊給它找個臺階下,讓它別那麼憋屈。怎麼辦呢?得折其勝,散其鬱!就像你跟領導吵架了,得找個機會緩和一下,不然天天憋著,多難受啊!咱們身體裡的這股子鬱悶勁兒,也得讓它散出去。”
說到這,岐伯神秘一笑:“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了!咱們得找兩個穴位,一個是心包絡的出口——天池穴,這可是個‘心情調節器’,按一按,心裡的鬱悶就能少一半。另一個是手少陽的入口——液門穴,這可是個‘清熱解鬱’的高手,專治各種不服!”
“想象一下,天池穴就像是你的心靈花園,液門穴就是你的清熱小站。當你覺得心裡堵得慌,就像是花園裡長滿了雜草,這時候你就得拿起你的小鏟子手指),在天池穴上鏟一鏟,雜草沒了,心情自然就舒暢了。然後,再去液門穴喝上一杯清熱解暑的涼茶氣血流通),哎呀,那叫一個痛快!”
“不過啊,光按穴位還不夠,咱們還得來點實際的。如果這鬱悶勁兒太厲害,咱們就得請出方劑來幫忙了。這方劑嘛,就像是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朋友給你送來的暖心大餐,吃完之後,整個人都暖洋洋的,鬱悶也就煙消雲散了。”
“這個方劑,咱們就叫它‘解鬱大餐’吧!主要成分有:柴胡15克,疏肝解鬱的能手;鬱金12克,專門對付心裡那點小憋屈;枳殼10克,理氣寬中,讓你的肚子也跟著舒暢起來;還有甘草6克,調和藥性,就像是大餐裡的調味料,讓整道菜更加和諧美味。”
“怎麼煎服呢?很簡單,把這些藥材放到砂鍋裡,加上適量的水,就像是在燉一鍋美味的湯。大火燒開,轉小火慢慢燉煮,直到水剩下原來的一半,這時候,解鬱大餐就出鍋了!每天早晚喝上一碗,保證你心情美美噠!”
說到脈象,岐伯又變得嚴肅起來:“脈象啊,就像是咱們身體的天氣預報,能反映出身體的各種情況。如果你感覺心裡憋屈,脈象上往往會有所體現,比如脈弦緊,就像是琴絃一樣緊繃繃的,這時候,你就得注意了,該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了!”
“不過啊,大家也別太緊張,脈象這東西,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只要你多觀察、多感受,慢慢就能掌握其中的規律了。就像是你跟一個人相處久了,他的喜怒哀樂,你一眼就能看出來,脈象也是這樣,咱們的身體,其實是很聰明的!”
想象一下,大自然界裡,天空中的水分子們正憋足了勁兒,想要一猛子扎進大地媽媽的懷抱,來個親密接觸。結果呢?大地媽媽卻穿了個“增高鞋墊”地阜),硬是把這些熱情的小水滴給擋在了外面。這些水滴們被拒之門外,心裡那個憋屈啊,就像你情人節沒收到禮物一樣,最後它們終於忍無可忍,決定“爆炸式”發洩——這就是“降而不下,抑之鬱發”。
這時候,岐伯出場了,他悠悠地說:“要想讓這些憋屈的小情緒散去,咱們得給它們找個出口,把大地媽媽的‘增高鞋墊’給拆掉一部分,也就是‘折其土’,這樣一來,那些鬱悶的水汽就能四處溜達,心情舒暢了,病也就好了大半。”
在中醫的世界裡,這可不僅僅是個比喻哦!岐伯說的是,人體內的溼氣、鬱結之氣也需要這樣的“疏通”。那麼,怎麼操作呢?別急,咱們有秘密武器——針灸!
首先,咱們得找到“足太陰脾經”的起點,現代穴位名叫“隱白穴”,它就在你的大腳趾內側,靠近趾甲根的地方。想象一下,那裡就像是一個小小的排水口,輕輕一刺,就能讓體內的溼氣、鬱結之氣有個出口。記得哦,針灸可不是亂扎的,得找專業的醫師,否則你可能會得到一個“意外驚喜”——比如腳趾頭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跳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下來,咱們還要拜訪一下“足陽明胃經”的終點,現代穴位名叫“厲兌穴”,它藏在你的第二腳趾外側,趾甲根旁邊一點點。厲兌穴就像是胃經上的一座“小山丘”,針灸這裡,就像是給胃經做了一個小小的“山體滑坡”,讓鬱結之氣順暢地滑下去,不再擁堵。
不過,說了這麼多,你可能要問了:“就這麼簡單扎兩針,病就好了?”嘿,岐伯大神的智慧可不止於此。針灸只是開啟了通道,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還得靠我們平時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來調整。比如,少吃點冷飲,別讓身體內部也“穿上增高鞋墊”;多吃點薏米、紅豆這些利溼的食物,給身體來個“內部除溼”。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中醫裡的“方劑”也是調理身體的好幫手。雖然沒有直接提到方劑,但我們可以根據這段理論,構想一個“解鬱利溼湯”。想象一下,這個湯裡得有薏米50克),它就像一把小鏟子,幫你剷除體內的溼氣;紅豆30克),它可是利溼界的“暖男”,既能利溼又能暖心;再加上茯苓20克),這傢伙可是個“吸水大戶”,能把體內的多餘水分統統吸走;最後來點陳皮10克),它就像一位和藹的老中醫,幫你理氣解鬱,讓你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把這些材料放到鍋裡,加足夠的水,小火慢燉,直到湯色變得溫柔而清澈,就像是大自然中的清泉,緩緩流入你的心田。喝上一碗,保證你從頭到腳都舒爽,那些鬱結之氣、溼氣統統跑得無影無蹤。
至於脈象嘛,這可是中醫診斷的絕活!如果體內溼氣重、有鬱結,脈象可能會顯得“沉遲”或者“弦滑”。沉遲就像是一個懶洋洋的人,慢條斯理地走著;弦滑呢,就像是根滑滑的繩子,摸起來有點緊張感。不過,別擔心,只要你按照岐伯的方法,針灸加食療,過一段時間再摸摸自己的脈,嘿,說不定就變成了“平和有力”的脈象,就像是一位精神抖擻的運動員,準備衝刺呢!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