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十)

岐伯沉吟片刻:“這就得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了。比如風寒感冒,咱們可以用‘麻黃湯’,這方子可不簡單,麻黃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喝完之後,保證你出一身汗,寒氣全跑光。不過,記得哦,發汗別太猛,不然得虛脫的。”

黃帝聽得目瞪口呆:“原來中藥還能這麼神奇!那脈象呢?我一直對脈象挺感興趣的。”

岐伯來了精神:“脈象啊,那可是咱們中醫的獨門絕技!比如說,浮脈就像一根漂在水面的稻草,輕輕一按就能感覺到,這通常是外感風寒的表現。沉脈呢,就像潛水員深潛海底,得用力按才能摸到,這往往是裡證、寒證的標誌。滑脈嘛,就像滾動的珠子,往來流利,多見於食積、痰溼或者孕婦哦,陛下您可得小心別誤診了!”

岐伯悠悠地說了一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這話聽起來高深莫測,但別怕,咱們一步步來,把它翻譯成現代文,再加點調料,讓它變得既有趣又易懂。

首先,“心者,君主之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啊,心臟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皇上,是老大,是主宰一切的存在。你想啊,心臟每天不辭辛勞地“砰砰砰”跳著,給全身送血,這不就是個超級大boss嘛!而且,它不僅僅是個“體力勞動者”,還是個“腦力勞動者”,因為“神明出焉”,這裡的“神明”可以理解為精神、意識、智慧這些高階貨,都是從心臟這裡發出來的。所以,心臟不僅是生命的發動機,還是咱們思想的源泉,厲害吧!

接下來,“可刺手少陰之源”,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嚇人,其實是在說治療心臟相關疾病的一種方法——針灸。手少陰呢,是現代中醫裡的一個經絡名稱,對應的是手少陰心經。而“之源”,指的就是這條經絡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少衝穴。少衝穴在哪兒呢?就在咱們小指指甲的根角旁邊一點點,用指甲掐一下,那叫一個酸爽,不過別擔心,專業人士操作起來可是溫柔得很。

想象一下,如果心臟這位“皇上”不舒服了,比如心悸、失眠、心痛啥的,咱們就可以請出針灸這位“御醫”,輕輕一針紮在少衝穴上,就像是給心臟送上一杯溫暖的“安神茶”,讓它放鬆放鬆,恢復活力。當然啦,這可不是隨便扎的,得找專業的中醫大夫,不然扎錯了地方,那可就得另說了,哈哈!

不過,說到治療,除了針灸,中醫裡還有一堆方劑呢,雖然這段話沒提,但咱們不妨聊聊。比如說,有個著名的方子叫“天王補心丹”,聽名字就霸氣側漏,專門用來滋補心臟,治療那些因為心血不足導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啥的。這個方子啊,裡面有當歸、生地、天冬、麥冬這些滋陰補血的好東西,還有酸棗仁、柏子仁這些安神的小能手,再加上人參、茯苓這些補氣健脾的,簡直就是給心臟開的一場豪華盛宴!

換算成現代的克數,大概是這樣的:當歸12克、生地18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酸棗仁9克、柏子仁9克、人參6克、茯苓12克,還有其他幾味藥,就不一一列舉了,免得你們數手指頭數得頭疼。想象一下,把這些藥材放在一起熬煮,那香氣四溢,簡直就是一碗碗的“心靈雞湯”,喝下去,保證你心曠神怡,精神煥發!

再來說說脈象吧,這可是中醫的獨門絕技。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的“切”,主要就是切脈。心臟有問題,脈象上可是能反映出來的。比如說,如果心臟跳得太快,脈象就像是在跑馬拉松,急促而有力,這可能就是心悸或者心動過速的徵兆;如果跳得太慢,脈象就像是在悠閒地散步,慢悠悠的,那可能是心動過緩。還有啊,如果脈象忽快忽慢,就像是坐過山車,那可能是心律不齊。

岐伯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話聽著就高階大氣上檔次,對吧?咱們得翻譯成現代漢語,讓它接地氣點兒。想象一下,肺啊,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國務院總理,哦不,是“相傅之官”,就是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佬!它負責啥?治節!說白了,就是管理、調節身體的各種大事小情,讓一切井井有條。比如,你深吸一口氣,再緩緩撥出,這就是肺在“治節”,讓你感覺神清氣爽,整個人都“活”了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這位大佬要是累了,或者生氣了比如你老吸霧霾,或者老是生悶氣),它就得給你點顏色瞧瞧了。這時候,怎麼辦呢?岐伯大神又說了:“可刺手太陰之源。”哎呀,這聽起來好高大上,其實就是說,咱們得給肺“按摩按摩”,讓它放鬆放鬆。

“手太陰之源”,翻譯成現代漢語,那就是咱們手上的“太淵穴”。太淵穴在哪兒呢?就在手腕橫紋那兒,你摸一摸,是不是能感覺到脈搏跳動?對,就是那個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肺的一個小秘書,你按一按它,就能幫肺緩解壓力,讓它重新振作起來。

不過,別急著動手哦,咱們得講究方法。首先,你得洗乾淨手,別帶著一堆細菌病毒就去“騷擾”人家肺。然後,用你的大拇指,輕輕地、緩緩地按壓太淵穴,每次按個幾分鐘,每天按幾次,就像是在給肺做spa一樣。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呼吸順暢多了,整個人都精神了!

當然啦,除了按摩穴位,咱們還得注意飲食、作息,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說到吃,我得提個醒,那些油炸的、燒烤的、辣的,能少吃就少吃,它們可是肺的“天敵”。多吃點兒潤肺的食物,比如雪梨、百合、銀耳啥的,讓肺也享受享受“高階定製”的待遇。

至於方劑嘛,咱們就不在這兒詳細展開了,畢竟,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得找專業的中醫大夫“量身定製”。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小秘密: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很多食物本身就有藥用價值。比如,你咳嗽了,不妨煮點冰糖雪梨水喝喝,既美味又治病;感覺喉嚨幹癢,來點兒百合銀耳羹,潤喉又養顏。

說到脈象,這可是中醫的“獨門絕技”。岐伯大神那會兒,可沒有心電圖啥的,全靠一雙手,就能摸出你身體裡的“小秘密”。脈象啊,就像是身體的語言,它告訴你,你現在是“心平氣和”,還是“怒火中燒”,或者是“心力交瘁”。

比如,肺脈要是“浮而散”,就像水面上漂著的浮萍,那就說明肺氣不足了,得趕緊補補;要是“緊而急”,就像被啥東西追著跑,那就得小心了,可能是風寒侵襲,得趕緊驅寒保暖。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