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黃帝突然心血來潮,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氣有多少種,病有盛有衰,治療起來有急有緩,方子還有大有小,這中間的道理,你給我簡單說說唄?”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可是真大!不過沒關係,咱慢慢聊。你看啊,這氣,它可不是一般的氣,它有高有低,就像咱們人的心情,有時候高興得飄上天,有時候又鬱悶得掉地底。病呢,也是有遠有近,有的病就在表面,比如感冒咳嗽,一眼就能看出來;有的病呢,藏得深,得慢慢找,比如那些慢性病。
“說到治療,那就更講究了。你得看病的輕重緩急,還有病人的體質,來決定用什麼藥,用多少。就像咱們做飯,鹽放多了鹹,放少了淡,得剛剛好才行。
“《大要》這本書啊,它說了個很有趣的規律。就是說,如果方子裡的藥,君藥就是最主要的藥)是一味,臣藥輔助的藥)是兩味,那就是奇數的搭配,叫‘奇之制’。如果君藥兩味,臣藥四味,那就是偶數的搭配,叫‘偶之制’。還有啊,君藥兩味,臣藥三味,也是奇數的搭配;君藥三味,臣藥六味,就是偶數的搭配。
“黃帝啊,你聽聽這多有趣,就像咱們玩牌一樣,有單有雙,還有規律可循。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治病得看具體情況,近處的病,就用奇數的方子,遠處的病,就用偶數的方子。
“不過啊,這裡還有個講究,就是如果你要讓病人出汗,那就不能用奇數的方子,因為出汗得慢慢來,急不得。要是你想讓病人拉肚子,那也不能用偶數的方子,因為拉肚子得一下子解決,拖不得。
“還有啊,如果你要補上面的病,比如肺啊、心啊,那就得用緩和的藥,慢慢來,不能急。要是補下面的病,比如腎啊、肝啊,那就得用猛一點的藥,因為那些地方藏得深,得用大力氣才能到。
“說到這,我得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說,咱們有個中藥叫黃芪,它是補氣的,特別溫和,就像老太太織毛衣一樣,一針一線慢慢來。但是呢,你要是用它來治下面的病,比如腎氣虛,那就不行了,得加點猛藥,比如附子,它就像個小火箭,一下子就能衝到腎那裡去。
“所以啊,急的時候,咱們就得用氣味厚的藥,就像吃火鍋,一下子就能熱起來。緩的時候,咱們就用氣味薄的藥,就像喝綠茶,慢慢品味。
“黃帝啊,你說這中藥治病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像咱們玩遊戲,得根據規則來,但是又不能太死板,得靈活運用。
“還有啊,有些病啊,它藏得特別深,就像捉迷藏一樣,你得先把它引出來,然後再一網打盡。比如說,有個方子叫‘半夏瀉心湯’,它裡面的半夏就像個鉤子,能把藏在心裡的病給勾出來。但是呢,你得小心,不能一下子勾得太猛,得慢慢來,不然病人會受不了。
“說到這,我得給你講個笑話。有一次啊,有個病人來找我,他說:‘岐伯啊,我這肚子老是疼,吃了好多藥都不管用。’我一看,哎呀,這肚子啊,就像個戰場,各種藥都在裡面打架呢。我就跟他說:‘你這是吃錯藥了!’他一聽,愣住了,說:‘我吃錯藥了?那怎麼辦呢?’我就說:‘你得先停停,讓肚子裡的藥自己打一架,分出勝負來,然後再吃對的藥。’他一聽,哈哈大笑,說:‘岐伯啊,你真是個神醫!’
“所以啊,黃帝啊,你看這中藥治病,是不是既科學又有趣?就像咱們玩遊戲一樣,得根據規則來,但是又不能太死板,得靈活運用。而且啊,這中藥啊,它還有個性呢!有的喜歡熱,有的喜歡涼,有的喜歡溼,有的喜歡幹。你得把它們都伺候好了,它們才會好好給你治病。
“比如說啊,有個中藥叫黃連,它就是個‘冰美人’,特別喜歡涼。你要是把它放在熱的地方,它就會生氣,然後就不給你治病了。所以啊,咱們得把它放在涼涼的地方,它才會開心,然後才會把它的藥效發揮出來。
“再比如說啊,有個中藥叫肉桂,它就是個‘暖男’,特別喜歡熱。你要是把它放在冷的地方,它就會傷心,然後也就不給你治病了。所以啊,咱們得把它放在暖暖的地方,它才會開心,然後才會把它的藥效發揮出來。
“黃帝啊,你看這中藥治病,是不是就像咱們交朋友一樣?你得了解它們的個性,然後才能跟它們好好相處,才能讓它們幫你治病。
“還有啊,這中藥啊,它還有自己的團隊呢!就像咱們打籃球一樣,有前鋒、有後衛、有中鋒。這中藥啊,也有君、臣、佐、使。君藥就是隊長,負責帶領大家打仗;臣藥就是隊員,負責輔助隊長;佐藥就是教練,負責出謀劃策;使藥就是裁判,負責保證比賽的公平。
“所以啊,黃帝啊,你看這中藥治病,是不是既深奧又有趣?就像咱們打一場籃球賽一樣,得配合默契,才能贏得勝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啊,我得提醒你一句,這中藥啊,雖然好,但是也不能亂吃。就像咱們吃東西一樣,得適量才行。不然的話,就會適得其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啊,咱們在用藥的時候,一定得小心謹慎才行。
黃帝坐在龍椅上,摸著下巴上那幾根珍貴的龍鬚,一臉沉思狀:“嗯,岐伯啊,你說得對,疾病確實是從身體的根本本)上生出來的,這一點我已經get到了。但是呢,如果疾病是從表面現象標)上冒出來的,咱們又該怎麼對付它呢?總不能看著它囂張跋扈,咱卻束手無策吧?”
岐伯一聽,心裡暗自嘀咕:“這皇上,還真是愛鑽牛角尖啊。”但他臉上卻堆滿了笑容,彷彿在說:“皇上,您這問題問得好,問得妙,問得呱呱叫!”然後,他緩緩開口:“皇上啊,您想啊,疾病這傢伙,它要是反了它的根本,跑到表面上來撒野,那咱們就得反過來,從它的表面現象入手,找到它的根本病因,然後再給它來個釜底抽薪,標本兼治!”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你是說,咱們得來個‘反間計’,從表面現象入手,找到疾病的本質,然後再用特定的藥方來收拾它?”
岐伯點頭如搗蒜:“對對對,皇上您真是聰明絕頂,一點就透!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這個‘辯證施治’,得根據疾病的表面現象標),來推斷它的根本原因本),然後再下藥。”
黃帝一聽,心裡樂開了花:“哈哈,看來我這龍椅沒白坐,中醫的奧秘我還是能懂那麼一點點的嘛!”
不過,岐伯可沒打算就這麼放過他,他接著說道:“皇上啊,您可別高興得太早。這中醫啊,可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不是您那幾根龍鬚能輕易搞定的。就說這治標和治本吧,那可是有大學問的。”
黃帝一聽,眉頭又皺了起來:“哦?那你說說看,這治標和治本到底有啥大學問?”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中醫大講堂”:“皇上啊,您想啊,這疾病啊,就像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它要是隻是表面上調皮,比如發個燒啊,咳嗽幾聲啊,那咱們就得像對待調皮的孩子一樣,給它點‘小懲罰’,讓它知道厲害,也就是治標。比如用點清熱解毒的中藥,像金銀花、連翹啥的,給它降降火,讓它別再鬧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