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黃帝陛下突發奇想,決定向岐伯請教一個深奧的問題:“岐伯啊,你說這中醫裡的‘逆從’是個啥玩意兒?是不是跟咱宮廷裡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差不多啊?”岐伯一聽,差點沒笑噴出來,心想這帝王陛下還真是會聯想。不過,他還是耐心地解釋道:“陛下啊,您這可比喻得有點偏了。在中醫裡,‘逆從’其實說的是治療的方法。逆者,就是正治,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對症下藥’,哪兒不舒服就治哪兒;從者呢,就是反治,聽起來有點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
“哦?反治?這聽著挺新鮮啊!”帝王陛下眼睛一亮,顯然被這“反其道而行之”給勾起了興趣。
岐伯一看陛下上鉤了,便繼續娓娓道來:“這反治啊,可是中醫裡的獨門絕技。簡單來說,就是熱病用寒藥,寒病用熱藥,聽起來好像挺矛盾的,但實則蘊含著中醫的深奧智慧。比如,一個人體內熱氣太盛,咱們一般人可能想著得用寒性的藥來降降溫。但有時候呢,這熱氣太頑固了,直接降火反而適得其反。這時候,咱們就來個‘熱因寒用’,用看似熱性的藥,但實際上是透過激發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讓熱氣自己找到出路,乖乖地散去。這就好比是咱們宮廷裡的間諜,明明看著是敵人派來的,但其實心裡向著咱,最後還能幫咱們把敵人的情報給偷了回來。”
黃帝聽得頻頻點頭,覺得岐伯這比喻真是絕了:“那其他的‘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又是怎麼回事呢?”
岐伯微微一笑,繼續他的爆笑講解:“這‘塞因塞用’啊,就好比是咱們宮廷裡的那些大臣們,有時候一個個堵在門口,意見不合,誰也不讓誰。這時候,你要是直接硬闖,那肯定會鬧得雞飛狗跳。但要是來個‘塞因塞用’,也就是先聽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自己先吵吵,等吵夠了,意見統一了,自然門就通了。在中醫裡呢,就是對於那些因為虛弱導致的堵塞,咱們不急著疏通,而是先補補身子,等身體有勁兒了,自己就能把堵塞給解決了。比如說,有人因為氣虛導致的大便不通,你要是直接用瀉藥,那肯定會傷了他的元氣。這時候,用點黃芪、黨參之類的補氣藥,等氣足了,大便自然就通順了。”
“至於‘通因通用’嘛,那就更好玩了。這就好比是咱們宮廷裡的那些宴會,有時候場面太熱鬧了,大家都吵吵嚷嚷的,你要是直接讓大家安靜下來,那反而顯得突兀。這時候,咱們就來個‘通因通用’,也就是再加點料,讓這宴會更加熱鬧,等大家玩得盡興了,自然也就不那麼吵了。在中醫裡呢,就是對於那些因為實熱導致的通洩,咱們不急著止瀉,而是先清熱瀉火,等火降下去了,腹瀉自然也就止住了。比如說,有人因為吃了太多辣椒導致的拉肚子,你要是直接用止瀉藥,那肯定會把熱毒留在體內。這時候,用點黃連、黃芩之類的清熱藥,等熱毒清了,拉肚子也就不治而愈了。”
黃帝聽完岐伯的講解,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岐伯啊,你這中醫講解真是太有意思了!看來,這中醫不光是治病救人,還能逗人樂呵呢!”
岐伯也笑著回應:“陛下說得是啊,中醫本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既包含了深奧的醫理,也蘊含著生活的智慧。只要咱們用心去學,總能從中找到樂趣和收穫。”
說到這裡,岐伯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啊,陛下,這反治之法雖然神奇,但也不是隨便就能用的。必須得先搞清楚病因病機,做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就是說,要先找到疾病的主要矛盾,再根據病因來選擇合適的反治之法。否則的話,那可是會適得其反的哦!”
黃帝一聽,連忙點頭稱是:“對對對,岐伯說得在理。看來,這中醫還真是得好好學呢!”
說到這裡,咱們不妨再舉幾個具體的中藥例子來加深理解。比如說,對於那種因為陰虛火旺導致的口腔潰瘍,咱們就不能直接用寒涼的藥來降火,而是得用點滋陰的藥,比如麥冬、石斛之類的,等陰液足了,火自然就降下來了。這就好比是給火爐加把溼柴,火自然就燒不旺了。
再比如,對於那種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咱們也不能直接用開胃的藥來刺激食慾,而是得先健脾養胃,比如用點白朮、茯苓之類的,等脾胃功能恢復了,食慾自然也就上來了。這就好比是給農田施肥,土壤肥沃了,莊稼自然就能長得好。
所以啊,這中醫的反治之法,看似簡單,實則深奧。它要求咱們不僅要了解藥物的性質和作用,還要深入瞭解人體的生理病理機制,才能做到用藥如神、藥到病除。
黃帝這天心情格外好,大概是朝堂上的事情都處理得順順當當,他悠閒地踱著步子,來到了岐伯的居所。岐伯這老頭,別看他平日裡總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但一說到中醫中藥,那眼睛裡可全是光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黃帝一屁股坐在岐伯對面的草蓆上,笑道:“岐伯啊,你說咱們這中藥啊,要是能把人的氣調理得順順當當的,那該多好啊!”
岐伯捋了捋他的長白鬍子,慢條斯理地說:“陛下啊,這事兒啊,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中藥啊,就像咱們這世間的道理一樣,有時候你得逆著它來,有時候你得順著它來;有時候它明明逆著你,你卻得跟著它走;有時候它明明順著你,你卻得反過來治它。總之呢,你得學會疏通那股子氣,讓它調和,這才是正道啊!”
黃帝一聽,眼睛就亮了:“喲呵,岐伯啊,你這說得跟繞口令似的,不過聽起來倒是挺有道理的。那你快跟我說說,這中藥到底是怎麼個逆來順受、疏通調和的法兒啊?”
岐伯嘿嘿一笑,從身邊的竹簍裡抓出一把草藥來:“陛下啊,你看這草藥,就像咱們這世間的人一樣,各有各的脾氣,各有各的性子。你得先了解它們,才能用好它們。”
“比如說這人參吧,它可是個大補的好東西,專門補咱們的氣。但是呢,你要是給一個本來就氣壯如牛的人吃,那可就不對了,非得把他補得鼻血長流不可!所以啊,這時候你就得逆著它來,別給它太多的機會。”
黃帝一聽就笑了:“哈哈,岐伯啊,你這說得倒是挺有意思的。那要是給一個氣虛體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