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本輸篇第二(五)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決定向岐伯請教一個深奧的問題:“岐伯啊,我這心裡頭啊,就像揣了個十萬個為什麼,特別是對這七次脈的事兒,簡直是好奇得要命!您能不能給我講講這七次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鬍子,說道:“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來來來,咱們這就開始一場七次脈的奇妙之旅!”

“首先啊,咱們得從這缺盆說起,缺盆啊,其實就是咱們脖子下面、鎖骨中間那個窩窩。這裡呢,藏著一條重要的經脈——任脈。任脈上有個穴位,叫做天突,就在喉結下面一點點,你摸摸看,是不是有個軟軟的小坑?這就是天突穴啦!它啊,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一個小天窗,能通氣、能化痰,要是你覺得喉嚨不舒服啊,揉揉它,保證你立馬舒服多了!”

“好,接下來咱們說第一次脈,也就是任脈旁邊的那條動脈,它其實是足陽明胃經的分支,叫做人迎穴。你找找看,就在脖子兩側,喉結旁邊,用手一摸,是不是能感覺到脈搏在跳?對,就是這裡!人迎穴啊,那可是個‘大人物’,它能調節氣血,你要是覺得頭暈目眩、血壓不穩啊,多揉揉它,保管你頭腦清醒、血壓穩穩當當的!”

“接著咱們說第二次脈,它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名叫扶突穴。扶突穴啊,就在人迎穴下面一點點,你用手一摸就能摸到。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小助手’,能幫你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這些問題。你要是當老師、講課的,或者經常大聲說話的,可得好好揉揉它哦!”

“哎呀,說到這第三次脈,咱們得聊聊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天窗穴。天窗穴啊,就在扶突穴再往下一點點,你用手一按,是不是覺得酸酸漲漲的?對,就是這裡!天窗穴啊,它能治療咱們耳朵的問題,比如耳鳴、耳聾啊,多揉揉它,保證你耳朵靈靈光光的!”

“接下來是第四次脈,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天容穴。天容穴啊,就在咱們下巴下面,耳朵下面一點點,你找找看,是不是有個軟軟的窩窩?對,就是這裡!天容穴啊,它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小衛士’,能幫你預防感冒、緩解頭痛、牙痛這些問題。你要是覺得頭啊、牙啊不舒服的,趕緊揉揉它!”

“第五次脈呢,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天牖穴。天牖穴啊,就在咱們耳朵後面,靠近髮際線的地方,你用手一摸就能摸到。這個穴位啊,它能幫你緩解肩頸疼痛、頭暈目眩這些問題。你要是經常對著電腦、手機啊,肩頸不舒服啊,趕緊揉揉它,保證你肩頸放鬆、精神百倍!”

“說到第六次脈,咱們得聊聊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天柱穴。天柱穴啊,就在咱們後脖子上,髮際線下面一點點,用手一按,是不是覺得酸酸漲漲的?對,就是這裡!天柱穴啊,它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小柱子’,能幫你支撐起整個頭部,還能緩解頭痛、失眠這些問題。你要是覺得頭重腳輕、睡不著啊,趕緊揉揉它!”

“最後啊,咱們說說第七次脈,它是督脈上的穴位,叫做風府穴。風府穴啊,就在咱們後脖子正中間,髮際線下面一點點,用手一摸就能摸到。這個穴位啊,它可是個‘大人物’中的‘大人物’!它不僅能幫你緩解頭痛、頭暈這些問題,還能幫你提高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呢!不過啊,風府穴這個地方比較敏感,大家揉的時候可得輕點哦!”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您這一講啊,我這心裡頭的十萬個為什麼算是解決了!不過啊,我這還有個問題,這七次脈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絡或者規律啊?”

岐伯一聽,又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鬍子,說道:“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這七次脈啊,它們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七條‘高速公路’,把氣血輸送到全身各個角落。它們啊,各有各的路線、各有各的作用,但同時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所以啊,咱們在調理身體的時候啊,可不能只看一個穴位、一條經脈哦!”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岐伯啊,您這一講啊,我可是受益匪淺啊!以後啊,我這身體要是有什麼不舒服啊,我就按照您這七次脈的方法來調理!”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黃帝啊,你這學得快啊!不過啊,我這還得提醒你一句啊,這七次脈啊,雖然神奇啊,但也不是萬能的哦!咱們啊,還是得平時多注意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行啊!”

黃帝有一天心血來潮,突然發問:“嘿,岐伯,我這心裡頭有個事兒,特想弄明白。你說這腋下的動脈啊,還有腋下往下量三寸那地兒,到底有啥講究?中醫裡頭這倆位置是不是藏著啥寶貝?”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捋了捋長鬚,慢悠悠地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天人合一,身體裡的每一個部位都有它的奧秘。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先說這腋內動脈吧,那可是咱們手上的太陰肺經的地盤,中醫裡頭給它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天府’。你想啊,天府之國,那是四川,沃野千里,物產豐饒,咱們中醫就把這條經絡上,靠近腋窩的這個重要穴位比作天府,意味著它是氣血匯聚、滋養全身的寶地。位置嘛,就在你胳膊上,找起來也簡單,你把胳膊抬起來,手掌朝前,用另一隻手去摸你胳膊靠近腋窩那一塊軟軟的肉,再稍微往下一點,摸到一根粗粗的筋,旁邊凹陷下去的地方,就是天府穴啦!這穴位可厲害了,多揉揉它,能幫你潤肺通氣,治療咳嗽、氣喘啥的,簡直就是天然的‘潤肺小能手’。”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這麼神奇?那腋下三寸那地兒呢?聽說也是個穴位,叫啥名兒?”

岐伯哈哈一笑:“你記得真清楚,那地方啊,是咱們心包經的領地,穴位名叫‘天池’,聽著就讓人聯想到天池水怪,不過別擔心,咱們這天池穴可溫順多了。天池穴就在你乳頭外側,大概一寸半到兩寸的位置,也是靠近腋窩那兒。你想象一下,天池嘛,就像是山間的一片清澈湖泊,心包經的氣血在這裡匯聚,就像湖水匯聚成潭,靜謐而深邃。多按摩天池穴,能幫你寬胸理氣,緩解胸悶、心悸這些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工作壓力大,經常覺得心裡堵得慌的朋友來說,簡直就是心靈的‘解壓閥’。”

黃帝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啊,我這人愛學習,今天特別想知道關於刺三關的學問,你趕緊給我講講唄!”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老爺子又犯好奇病了,但誰讓他是老大呢,於是慢悠悠地回答:“皇上啊,您這可是問對人了。刺三關這事兒,學問大了去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快說說,快說說!”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刺上關啊,就是刺那個顴髎穴,位置在面部顴骨下緣,當中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您想啊,要是刺了這個穴位,病人要是想張嘴‘啊’一聲,那可就費勁了,得使勁兒才能張開,為啥呢?因為這穴位跟咱們面部的肌肉活動關係密切,一刺激它,肌肉就緊張了嘛!”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有意思,有意思!那刺下關呢?”

岐伯繼續講:“刺下關啊,就是刺那個下關穴,它在下頜骨髁狀突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您想象一下,要是刺了這個穴位,病人要是想打個哈欠,那可就難了,得憋著勁兒才能勉強合上嘴。為啥呢?因為這穴位跟咱們下頜關節的活動緊密相連,一刺激它,關節就僵住了嘛!”

黃帝一聽,更樂了:“哈哈,岐伯啊,你這說得跟變魔術似的,那刺犢鼻呢?是不是跟牛鼻子有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