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雷公心血來潮,對黃帝說:“嘿,黃帝啊,我一直對咱們身體裡的那些經絡挺感興趣的,特別是大腸手陽明之脈,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它的來龍去脈啊?”
黃帝一聽,心裡暗笑:這雷公還真是好學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好嘞,雷公,您聽好了!這大腸手陽明之脈啊,它可是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的傢伙。它起源於咱們大拇指旁邊的食指尖端,對,就是那個我們經常用來指指點點的食指尖兒。”
雷公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麼說來,這大腸經還挺接地氣的嘛!”
黃帝笑了笑,繼續講道:“沒錯,它確實是從咱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手指開始的。然後啊,這條經絡就順著食指的內側邊緣往上走,走到手掌和手背的交界處,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合谷穴’那兒。您知道合谷穴嗎?就是那個咱們一使勁按就會感到酸酸漲漲的地方,俗稱‘萬能穴’,頭疼腦熱、牙疼啥的,按按它都能緩解。”
雷公點了點頭:“嗯,這個我知道,合谷穴嘛,我經常讓人幫我按按,確實挺管用的。”
黃帝接著說:“對,從合谷穴出來,大腸經就繼續往上走,穿過手背的兩根骨頭之間,進入手臂的外側前緣。它一路高歌猛進,經過肘關節的外側,再往上走到肩膀的外側前緣,最後穿過肩膀的頂端,也就是咱們說的‘肩髃穴’。這個肩髃穴啊,可是治療肩周炎、肩膀痠痛的寶地哦!”
雷公聽得津津有味:“哎呀,這麼說來,這大腸經還真是個‘攀登高手’啊,一路往上竄!”
黃帝笑著回答:“沒錯,它可不止往上竄那麼簡單。從肩髃穴出來,它還會繼續往上走,穿過脖子的後面,到達後腦勺的下方,也就是咱們中醫說的‘天柱骨’那兒。然後啊,它會拐個彎兒,進入咱們胸前的‘缺盆’部位,也就是鎖骨上窩那兒。在這兒,它會跟咱們的肺臟聯絡聯絡感情,再往下穿過膈肌,最終歸宿到大腸裡。”
雷公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它還有沒有別的分支呢?”
黃帝點了點頭:“當然有啦!從缺盆那兒,大腸經還會分出一條支脈,這條支脈會上行到咱們的脖子上,穿過臉頰,進入下齒槽,再從嘴唇旁邊繞出來,經過人中溝,交叉到對側去。最後啊,它會沿著鼻子的外側往上走,到達鼻翼旁邊的‘迎香穴’。這個迎香穴啊,可是治療鼻塞、流鼻涕的絕招哦!”
雷公一聽,哈哈大笑:“哈哈,這大腸經還真是多才多藝啊,既能治牙疼、肩周炎,又能治鼻塞、流鼻涕!那它要是出了問題,會咋樣呢?”
黃帝正色道:“要是大腸經出了問題啊,那可就不好玩了。它會導致牙疼、脖子腫,還會出現眼睛發黃、口乾舌燥、流鼻血、咽喉腫痛、肩膀和前臂疼痛,以及食指疼痛不能活動等症狀。要是經絡裡的氣血太旺盛呢,它就會沿著經絡所過的部位出現發熱、腫脹的情況;要是氣血太虛弱呢,人就會感到發冷、顫抖,久久不能恢復。”
雷公一聽,皺了皺眉:“那這可咋辦呢?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啊?”
黃帝微微一笑:“當然有啦!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也就是根據病症的虛實寒熱來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要是大腸經太旺盛了呢,咱們就用瀉法來洩掉多餘的氣血;要是太虛弱了呢,咱們就用補法來補充氣血。要是熱症呢,咱們就用快針法來清熱;要是寒症呢,咱們就用留針法來散寒。要是經絡出現陷下的情況呢,咱們就用艾灸來溫通經絡。要是經絡不盛不虛呢,咱們就直接刺激經絡本身來治療。”
雷公一聽,眼睛又亮了起來:“哈哈,這中醫真是博大精深啊!那岐伯啊,你能不能再給我講講這大腸經的虛實怎麼判斷啊?”
黃帝點了點頭:“當然可以啦!判斷大腸經的虛實啊,咱們主要看‘人迎穴’和‘寸口脈’的對比。人迎穴在脖子側面,喉結旁邊,咱們用手一摸就能摸到動脈跳動的地方。要是大腸經太旺盛了呢,人迎穴的跳動就會比寸口脈大三倍;要是太虛弱了呢,人迎穴的跳動就會比寸口脈小。”
雷公一聽,拍案叫絕:“哈哈,這方法真是太簡單了!黃帝啊,你可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啊!”
黃帝謙虛地笑了笑:“哪裡哪裡,雷公過獎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傳承和發展嘛,我也只是把我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您罷了。”
說到這兒啊,咱們的大腸手陽明之脈的故事就講完了。不過啊,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入地瞭解這條經絡和它的穴位們,我還是再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吧!
首先是咱們的“商陽穴”,它就在咱們食指的末節橈側,距離指甲角0.1寸的地方。別看它小,它可是大腸經的井穴哦!有清熱解表、蘇厥開竅的作用。要是您突然中暑了、昏迷了啥的,趕緊掐掐這個穴位,說不定就能醒過來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下來是咱們的“二間穴”,它在咱們食指的本節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它是大腸經的滎穴哦!有清熱解表、利咽止痛的作用。要是您嗓子疼、牙疼啥的,按按這個穴位就能緩解不少呢!
然後是咱們的“三間穴”,它在咱們食指本節後橈側凹陷處。它是大腸經的輸穴哦!有清熱解表、疏經活絡的作用。要是您手指關節疼、手臂酸啥的,揉揉這個穴位就能舒服不少呢!
接下來是咱們的“合谷穴”,這個剛才已經講過了哈!它在咱們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虎口”那兒。它是大腸經的原穴哦!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作用。基本上啥疼都能按按它來緩解一下呢!
然後是咱們的“陽溪穴”,它在咱們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上翹時,在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它是大腸經的經穴哦!有清熱散風、舒筋利節的作用。要是您手腕疼、胳膊酸啥的,按按這個穴位就能緩解不少呢!
接下來是咱們的“偏歷穴”,它在咱們前臂背面橈側,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的地方。它是大腸經的絡穴哦!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作用。而且啊,它還是治療耳鳴、耳聾的特效穴哦!
然後是咱們的“溫溜穴”,它在咱們前臂背面橈側,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的地方。它是大腸經的郄穴哦!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要是您身上哪兒腫了、發炎了啥的,按按這個穴位就能緩解不少呢!
接下來是咱們的“下廉穴”和“上廉穴”,它們都在咱們前臂背面橈側,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下廉穴在肘橫紋下4寸的地方,上廉穴在肘橫紋下3寸的地方。它們都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作用。要是您胳膊疼、手麻啥的,揉揉這兩個穴位就能舒服不少呢!
然後是咱們的“手三里穴”,它在咱們前臂背面橈側,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的地方。它是大腸經的合穴哦!有理氣通絡、疏風化溼、止痛的作用。基本上啥疼都能按按它來緩解一下呢!而且啊,它還是治療肩周炎、網球肘的特效穴哦!
接下來是咱們的“曲池穴”,它在咱們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它是大腸經的合穴哦!注意啦!雖然手三里也是合穴的說法,但按照傳統理論,每條經只有一個合穴,這裡咱們以曲池為準。)它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要是您發高燒、胳膊疼啥的,按按這個穴位就能緩解不少呢!而且啊,它還是降血壓、治療面板病的特效穴哦!
最後是咱們的“肩髃穴”和“迎香穴”,這兩個穴位剛才已經講過了哈!肩髃穴在咱們肩膀上,有治療肩周炎、肩膀痠痛的作用;迎香穴在咱們鼻翼旁邊,有治療鼻塞、流鼻涕的作用。
有一天,雷公突然對黃帝說:“嘿,黃帝,我聽說你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今天我就想問問,那個胃足陽明之脈,它到底是怎麼在體內溜達的呢?”
黃帝一聽,微微一笑,心想:這傢伙,又想偷師了。不過嘛,既然你誠心發問,那我就給你來個詳細解說,保證讓你聽得目瞪口呆,哦不,是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