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七)

岐伯謙虛地擺擺手:哪裡哪裡!都是皇上您英明神武,才讓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醫術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剛才黃帝和岐伯說了這麼多,咱們來總結一下這個五行平衡大法吧!

遇到風氣太盛的病,就用辛涼的藥來平息它;遇到熱氣太盛的病,就用鹹寒的藥來降溫;遇到溼氣太盛的病,就用苦熱的藥來烘乾它;遇到火氣太盛的病,就用酸冷的藥來澆水;遇到燥氣太盛的病,就用苦溼的藥來滋潤它;遇到寒氣太盛的病,就用辛熱的藥來溫暖它。

話說有一天,黃帝閒來無事,便找來了岐伯,倆人開始了一場關於“邪氣反勝”的醫學大探討。黃帝一臉認真地說:“岐伯啊,你說這邪氣要是反其道而行之,咱們該怎麼對付它呢?”

岐伯一聽,嘿,這可是個有意思的話題,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皇上啊,您這問題問得好!咱們先說說這風邪吧。要是風邪本該盛行的時候,偏偏清氣也就是寒冷之氣)佔了上風,那咱們就得用點酸溫的藥材來調和,比如山楂啊、烏梅啊這些酸酸的東西,再加點溫熱的藥材,比如生薑、桂枝啥的,給身體加加溫。然後呢,再用點苦甘的藥材,比如黃連、甘草,來輔助一下。最後,再來點辛味的藥材,比如薄荷、荊芥,讓藥性平和點,這樣風邪和清氣的鬥爭就能平息啦!”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打得真好,山楂、烏梅、生薑、桂枝,這些食材我平時也愛吃,原來還能治病啊!那要是熱邪本該盛行的時候,寒氣卻佔了上風呢?”

岐伯微微一笑:“皇上別急,這時候咱們就得用點甘熱的藥材了,比如人參、黃芪這些大補的,再加點苦辛的藥材,比如黃連、乾薑,來調和一下。最後,再來點鹹味的藥材,比如海藻、昆布,讓藥性更加平和。這樣一來,熱邪和寒氣的鬥爭也能平息啦!”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岐伯啊,你這方子真是絕了!不過,要是溼邪本該盛行的時候,熱氣卻佔了上風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這時候咱們就得用點苦冷的藥材了,比如黃連、黃柏這些清熱的,再加點鹹甘的藥材,比如海藻、甘草,來輔助一下。最後,再用點苦味的藥材,比如龍膽草、苦參,讓藥性更加平和。這樣一來,溼邪和熱氣的鬥爭也能平息啦!”

黃帝聽了,笑得合不攏嘴:“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段子手啊!那要是火邪本該盛行的時候,寒氣又佔了上風呢?”

岐伯聳了聳肩:“皇上啊,這時候咱們還是得用點甘熱的藥材,比如人參、黃芪這些大補的,再加點苦辛的藥材,比如黃連、乾薑,來調和一下。最後,再來點鹹味的藥材,比如海藻、昆布,讓藥性更加平和。您看,這方子是不是和前面那個熱邪反被寒氣勝的方子有點像?其實啊,這就是中醫的奧妙之處,不同的邪氣,有時候得用類似的方子來調和。”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那要是燥邪本該盛行的時候,熱氣又佔了上風呢?”

岐伯點了點頭:“這時候咱們就得用點平寒的藥材了,比如菊花、桑葉這些清熱的,再加點苦甘的藥材,比如黃連、甘草,來輔助一下。最後,再來點酸味的藥材,比如烏梅、山楂,讓藥性更加平和。這樣一來,燥邪和熱氣的鬥爭也能平息啦!您看,咱們中醫是不是很有趣?不同的邪氣,得用不同的藥材來調和,而且還得講究個藥性平和。”

黃帝聽了,笑得前仰後合:“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相聲大師啊!那要是寒邪本該盛行的時候,熱氣又佔了上風呢?”

岐伯笑了笑:“這時候咱們就得用點鹹冷的藥材了,比如海藻、昆布這些清熱的,再加點甘辛的藥材,比如甘草、乾薑,來調和一下。最後,再來點苦味的藥材,比如黃連、黃柏,讓藥性更加平和。這樣一來,寒邪和熱氣的鬥爭也能平息啦!您看,咱們中醫是不是既科學又有趣?”

黃帝聽了,連連點頭:“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寶藏啊!不過啊,你這方子裡的藥材都是怎麼配製的呢?能不能給我講講?”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皇上啊,您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的方子,那都是有講究的。比如說吧,這方子裡的藥材,都得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配製。就像咱們平時做飯一樣,鹽放多了鹹,放少了淡,得恰到好處才行。這藥材也是一樣的道理,得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配製,才能發揮出最好的藥效。”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那岐伯啊,你這方子裡的藥材都是按什麼比例來配製的呢?”

岐伯摸了摸鬍子:“皇上啊,這比例可是個大學問。不同的方子,藥材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不過啊,咱們可以大概地說一說。比如說吧,這方子裡的主藥,一般都是用量最大的,大概佔整個方子的一半左右。然後呢,輔藥就是用量次多的,大概佔整個方子的三分之一左右。再然後呢,就是佐藥和使藥了,它們的用量就比較少了,大概佔整個方子的十分之一左右。這樣一來,整個方子就能發揮出最好的藥效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帝一聽,連連稱讚:“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數學大師啊!不過啊,你這方子裡的藥材都是按什麼單位來計量的呢?”

岐伯笑了笑:“皇上啊,咱們中醫一般都是用‘兩’來計量藥材的。不過啊,這古代的‘兩’和現代的‘兩’可不一樣。古代的‘一兩’啊,大概相當於現代的五克。所以啊,咱們在配製方子的時候,得把這個換算關係給弄清楚。”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換算大師啊!不過啊,我這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這方子裡的藥材都是怎麼煎制的呢?”

岐伯一聽,嘿嘿一笑:“皇上啊,這煎製藥材啊,也是個大學問。不同的藥材,煎制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吧,這有些藥材得先煎,有些藥材得後下,有些藥材得包煎,有些藥材得另煎。這都得根據藥材的特性和方子的要求來決定的。”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烹飪大師啊!不過啊,我這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這方子裡的藥材都是怎麼判斷用量的呢?”

岐伯摸了摸鬍子:“皇上啊,這判斷藥材的用量啊,其實就是要看病人的病情和體質了。病情重的啊,藥材的用量就得大一些;病情輕的啊,藥材的用量就得小一些。體質虛弱的啊,藥材的用量就得溫和一些;體質強壯的啊,藥材的用量就得稍微大一些。所以啊,咱們在看病的時候啊,得仔細觀察病人的病情和體質啊,才能開出最合適的方子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真是醫學界的偵探大師啊!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你這醫學界的段子手、相聲大師、數學大師、換算大師、烹飪大師、偵探大師的名號啊,我可是得給你好好宣傳宣傳啊!”

岐伯一聽,也笑得合不攏嘴:“皇上啊,您真是太客氣了!我這都是些皮毛功夫啊,還得繼續努力學習才行啊!不過啊,能讓皇上您開心一笑啊,我這心裡啊也是美滋滋的!”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