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經筋篇第十三(一)

話說有一天,黃帝心血來潮,對著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啊,我一直對那個足太陽之筋挺感興趣的,你給我講講它的道理唄。”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老爺子又開始求知若渴了,行,那我就給你來一場“筋經”大揭秘!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講解:“這足太陽之筋啊,它可是一條從腳到頭的大筋脈,就像是一條超級英雄的能量帶,連線著我們的全身力量。它起始於腳的小趾頭上,然後在那裡打了個結,就像繫鞋帶一樣,不過這次系的是我們的健康之結。接著,它從腳踝那裡斜著往上走,一路經過膝蓋,在下面呢,它還沿著腳的外側,又在腳後跟那裡打了個結,好像在給自己的旅程做標記。然後,它繼續往上,順著腳跟,一直走到膝蓋窩那裡,又結了個大大的結,這簡直就是它的‘筋脈打卡點’嘛!”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岐伯接著往下說:“這還沒完呢!足太陽之筋它還有分支呢。有一支從膝蓋窩外側繞過去,跑到大腿後側中間,跟大腿後側的主筋並駕齊驅,一起往上到臀部,再往上就夾著脊椎,一直跑到頭頂上。這簡直就是一條‘上天入地’的筋脈嘛!還有一支更調皮,它跑到舌根那裡打了個結,好像在告訴我們,說話也要有力氣哦!而直行的那一支呢,它直接衝到後腦勺的枕骨那裡,打了個大大的結,然後又跑到頭上,經過臉蛋,最後在鼻子那裡停了下來,好像在給自己的旅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黃帝聽得目瞪口呆,岐伯繼續他的幽默講解:“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有更神奇的呢!有一支筋脈從腋下後面繞過去,跑到肩膀上的肩髃穴那裡打了個結。這個肩髃穴啊,可是咱們肩膀上的‘大力水手之錨’,經常按摩它,能讓咱們的肩膀更有力量哦!還有一支呢,它悄悄地溜進腋下,然後從缺盆穴那裡鑽出來,跑到後腦勺的完骨穴那裡打了個結。這完骨穴啊,就像是咱們腦袋後面的‘守護神’,保護著我們的腦部健康。”

“更絕的是,還有一支筋脈從缺盆穴那裡溜出來,斜著往上跑到頄穴那裡。這個頄穴啊,就在咱們臉蛋上,靠近鼻子的地方,經常按摩它,能讓咱們的臉色更加紅潤有光澤哦!怎麼樣?這足太陽之筋的旅程是不是既神奇又有趣呢?”岐伯得意地問黃帝。

黃帝聽得哈哈大笑,連連點頭:“岐伯啊,你這講解真是太生動了!不過啊,我還是想知道,如果這足太陽之筋出了問題,會有什麼症狀呢?”

岐伯收起笑容,認真地回答:“這足太陽之筋要是出了問題啊,那症狀可不少呢!比如說,小趾和腳後跟那裡會腫痛,膝蓋窩那裡會抽筋,脊椎會彎曲,脖子上的筋會緊繃繃的,肩膀抬不起來,腋下和缺盆穴那裡會扭痛,連轉頭都會覺得疼。所以啊,咱們平時可得好好保養這條筋脈哦!”

黃帝又問:“那要怎麼治療呢?”岐伯說:“治療嘛,就得用到咱們中醫的針灸大法啦!用火針快速刺入痛點,以病人感到舒適為度,痛的地方就是咱們要刺的穴位。這種病症啊,咱們就叫它‘仲春痺’吧!”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心想:這岐伯真是厲害,連針灸都能講得這麼生動有趣!不過啊,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岐伯啊,你這說的穴位我都記住了,但能不能再詳細講講它們的位置和作用啊?這樣我以後也能給別人講講呢!”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行啊!那我就再給你講講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吧!”

“先說這肩髃穴吧!它就在咱們肩膀上,肩峰的前下方,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咱們肩膀上的‘大力水手之錨’,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讓咱們的肩膀更有力量,還能治療肩周炎、上肢不遂等症狀呢!”

“再說這缺盆穴吧!它就在咱們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胸部的‘通風口’,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寬胸理氣、止咳平喘,還能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呢!”

“還有這完骨穴啊!它就在咱們頭部,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腦袋後面的‘守護神’,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祛風清熱、通絡寧神,還能治療頭痛、眩暈、失眠等症狀呢!”

“至於這頄穴嘛!它就在咱們臉蛋上,承泣穴直下,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臉蛋上的‘美容師’,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疏風清熱、通經活絡,還能治療面肌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呢!”

黃帝聽得目瞪口呆,連連讚歎:“岐伯啊,你這真是博學多才啊!連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都講得這麼清楚明白!”

岐伯謙虛地笑了笑:“哪裡哪裡!這都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啊!我只是把它傳承下來罷了!”

黃帝又問:“那除了針灸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保養足太陽之筋的方法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岐伯想了想,回答:“當然有啦!比如說,咱們可以經常做一些拉伸運動,像瑜伽、普拉提之類的,這些運動都能很好地拉伸咱們的筋脈。還有啊,咱們也可以經常按摩這些穴位,或者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它們,這樣也能起到保養的作用。”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好啊!我以後一定要按照你說的這些方法去做,好好保養我的足太陽之筋!”

岐伯笑著點了點頭:“這就對了!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治未病’,平時多注意保養身體,才能少生病、多健康嘛!”

好了好了,咱們言歸正傳吧!繼續聊聊這足太陽之筋的事兒。其實啊,除了上面岐伯提到的那些穴位之外,足太陽之筋還跟咱們身上其他的很多穴位都有關聯呢!比如說這委中穴吧!它就在咱們膝蓋窩的正中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經常按摩或者針灸這個穴位,能舒筋活絡、涼血解毒、壯腰止痛,還能治療腰痛、下肢痿痺等症狀呢!

還有這崑崙穴啊!它就在咱們腳踝外側,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咱們腳上的“大力士”,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強腰補腎、舒筋活絡,還能治療頭痛、項強、目眩等症狀呢!

黃帝有一天閒來無事,就對岐伯說:“嘿,岐伯,我一直對那個足少陽之筋挺感興趣的,你給我講講它的道理唄。”

岐伯一聽,笑眯眯地說:“黃帝,您這可是問對人了。這足少陽之筋啊,它可是個調皮的傢伙,咱們從頭說起吧。”

“這足少陽之筋呢,它起始於咱們的小腳趾旁邊的那個腳趾,對,就是那個經常被咱們忽略的小次趾。然後它就一路向上,跟外踝打了個結,沒錯,就是咱們腳踝外側突出的那個骨頭。接著呢,它又順著小腿外側往上爬,到了膝蓋外側又打了個結,你說它是不是挺愛打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