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可靠記載,偉大的易卦乃是由伏羲所創,他開創性地發明了八卦這一神奇的符號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神農氏與軒轅氏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揮智慧,將八卦巧妙地演繹拓展成了更為複雜精妙的六十四卦。而在歷史長河中有確切記錄、真實存在過的周文王以及周公,則以他們卓越的才識對前人的成果加以整理和總結,並最終形成了一部能夠被後世廣為傳頌且可供參考借鑑的經典之作——《周易》,又名《易經》。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一下“易”字背後深藏的根本奧秘所在。說起“易”這個字呀,它所蘊含的基本意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其一便是“簡易”,其意味著世間萬物雖然紛繁複雜,但本質上卻有著簡單易懂的規律可循;其二則為“變易”,表示宇宙間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最後還有“不易”,此乃指在那千變萬化之中始終存在著一些永恆不變的法則和道理。正是由於這三種基本含義相互交織、相輔相成,方才共同構建起了“易”學這座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
簡易,可以說是我們人類在感知層面上對於宇宙規律、天帝輪轉以及《易經》所描繪的象的一種直觀理解。這些象涵蓋了宇宙萬物的種種現象與規律。
其中最為簡單易懂的莫過於乾坤兩卦。乾卦代表著天空,那浩渺無垠的蒼穹,繁星閃爍,星座沿著既定的軌道有序運轉,其遼闊廣袤令人心生敬畏。而坤卦則象徵著地,所謂“殷道親親”,大地宛如母親般慈愛,承載著世間萬物,它既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和堅實依託。
此外,震卦被視為雷的象徵。雷電交加乃是地球雲層之上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它伴隨著驚天動地的轟鳴聲,彷彿大自然在展示其雄渾力量;巽卦對應的則是風,風同樣是地球大氣層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時而輕柔拂面,如絲縷般細膩,時而又狂風驟起,呼嘯而過。
這一系列的卦象不僅反映了自然界的各種現象,更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引導著人們去探索宇宙萬物背後的奧秘。
簡易所闡釋的道理乃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演變發展的規律準則。就像其中所說,震卦象徵著雷霆,而雷霆意味著震動與力量;巽卦代表著風,風具有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特性。之所以將這種變化之理稱為簡易,原因在於易數本身較為簡潔明瞭。《易經》中有言:一生二,二生三,而後衍生出世間永珍。也就是說,其他眾多的數字皆是以“一”作為起始點逐步遞增而得來的。此外,關於其運算方式,總共僅有加法和減法這兩種而已。畢竟,世間萬物的種種變遷轉化,要麼是數量或規模的增加,要麼便是相應地減少,再無其他更為複雜多樣的情況存在。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八卦與六十四卦宛如一座神秘而深邃的知識寶庫,它們以獨特的方式演繹著宇宙的計算模式以及社會、人生的無盡變遷。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展現這些錯綜複雜變化的關鍵竟然只是兩個看似極為簡單的符號:陽爻“——”和陰爻“—”。
古往今來,人類的智慧不斷閃耀光芒。受到八卦原理的啟迪,聰明的人們創造性地發明了極其重要且影響深遠的二進位制數制——即由“0”和“1”組成的數字系統。這種二進位計數法就如同八卦中的陰陽爻一樣,雖然形式簡潔,但卻蘊含著無限可能。
科學家們巧妙地運用“0”和“1”這兩個基本符號,猶如變魔術一般,將其演變成了海量的資訊資料。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裡,計算機技術得以蓬勃發展,各種先進的科技成果應運而生。無論是龐大的資料處理還是複雜的程式運算,都離不開這看似簡單的二進位制體系。
正所謂大道至簡,越是簡易的事物往往越具有強大的變化能力;相反,那些表面上看起來繁雜無比的變化現象,其背後所遵循的法則實際上卻是異常簡易明瞭的。正如八卦中的陰陽相生相剋之理,簡單之中孕育著深奧,平凡之處彰顯著偉大。
變易這一概念,內涵頗為豐富且深邃,大致可以分為四層意思來理解。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那神秘而古老的六十四卦本身便是源自於對大自然奇妙景象與規律的觀察、總結,並透過巧妙的變化演繹而來。就拿其中的“損卦”來說吧,其上卦乃是象徵著巍峨高山的艮卦,而下卦則是代表著波光粼粼、浩渺無邊之澤的兌卦。如此這般上下組合之後所形成的意象及蘊含的意義,彷彿是那高聳入雲、雄偉壯觀的山脈,正遭受著湖水或江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猛烈衝擊以及無情侵蝕。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這座原本堅不可摧的大山竟也會在水的持續作用之下,一點一點地被磨損、削減,直至最終發生某種程度的改變甚至消亡。這種變化雖然緩慢卻又無比堅定,恰如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事物都難以抵擋它那強大而持久的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變易的第二層含義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萬事萬物的變化並非毫無規律可循。以古老而神秘的六十四卦為例,每一卦皆由六爻組成,這六個爻位各自蘊含著獨特且富有深意的象徵意義。其中,初爻宛如新生的嫩芽,代表著事物的起始階段;二爻恰似茁壯成長的樹苗,意味著事物開始有所成就;當進展到三爻時,猶如樹木生長至一定高度後暫時停止向上延伸,暗示著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瓶頸或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而四爻則如一陣春風吹過,帶來變革與突破的契機,推動事物向新的方向演進;緊接著,五爻彷彿繁茂的樹冠,展現出事物興盛繁榮的景象;然而,盛極必衰,上爻就如同夕陽西下,標誌著事物逐漸走向衰落和終結。這種從初生、成長、停滯、變革、興盛直至衰亡的迴圈過程,恰如其分地詮釋了自然萬物變化所遵循的內在法則。無論是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還是生命個體的生老病死,無一不是在這些規則的支配下有序執行。
變易的第三個層面所要闡述的觀點在於強調人的主觀意志具備影響甚至左右事物發展變化走向的能力。這一點從《易經》中的“困卦”便可得到很好地印證。所謂“困卦”,其原本的含義指向的是重重困境、舉步維艱。然而,該卦的第二卦辭卻有著這樣一番表述:“險以說悅),困而不失其所亨。其難君子乎,貞,大人吉。”這裡面的“說”實際上就是“悅”的意思。
它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資訊是,即便一個人身處充滿危險和不確定性的環境當中,內心依然能夠保持愉悅與樂觀即信心不喪失);哪怕被各種艱難險阻所圍困束縛,只要始終堅守自己的志向信念毫不動搖,堅定不移且忠貞不二,那麼最終必然能夠突破重圍,戰勝那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並抵達順遂通暢之境。
正因為如此,當胸懷天下、一心為公並且擁有良好道德素養及修為的君子面臨“困卦”之時,儘管初始階段可能會遭遇諸多挫折磨難,但只要秉持著正直善良的心性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去應對處理,那麼到最後定然會收穫吉祥如意的結果。
變易的第四層含義實際上聚焦於六十四卦自身。眾所周知,六十四卦宛如一幅展現自然界各種靜態景象的宏偉畫卷,每一個卦象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自然狀態或情境。而更為奇妙的是那三百八十四爻,它們猶如靈動的舞者,演繹出三百八十四種充滿活力且不斷變化的動態場景。民間常言“錯綜複雜”,正是對這種情形的精妙概括。這裡所說的錯卦和綜卦更是將事物之間相互交織、紛繁複雜的關係體現得淋漓盡致。
與此同時,我們還不能忽視另一個重要概念——不易。所謂不易,乃是指那些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就拿作卦時所用到的陰爻和陽爻來說吧,它們可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而已,而是分別象徵著自然界中諸多對立又統一的元素,如白晝與黑夜、山陰與山陽、陰晴與圓缺,以及男女、雌雄等。這些看似平常卻蘊含深意的對比,構成了陰陽學說的基礎框架。透過深入理解和把握這些基本要素,我們便能更好地洞察世間萬物執行的規律,從而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找到那份恆常與穩定。
陰陽家的起源可追溯至《易經》中的不易卦象。這裡所說的“不易”,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自然界萬物的變化並非由人類的意志所決定。就如同大道之分陰陽一般,陰與陽既是相互對立的關係,又是彼此統一的整體。正因為這種統一性,事物得以不斷發展;而由於其對立性,當一方發展到極致時必然會走向反面,繁榮昌盛至極也終將衰落。
古代的聖賢智者們從這種“不易”的哲理中獲得了啟示,並總結歸納出人世間的“無為法”。所謂“無為法”,就是倡導人們遵循順其自然的法則去行事。也就是說,符合自然規律的行為應當積極去做,即為有所為;而違背自然法則的舉動則必須避免,此乃有所不為。
具體來說,有所為可以體現為一種自強不息、勇於創新的精神。它激勵著人們不斷進取,開拓新的領域,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有所不為,則能培養起人們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即使身處順境之中,也要時刻保持警覺,預防可能出現的危機和變故。
此外,在“易”的哲學思維體系裡,除了上述提到的含義外,還有諸如交易、反易、移易等等眾多不同層面的意義。這些多樣的概念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且深邃精妙的哲學畫卷,為後人提供了無盡的思考空間和智慧啟迪。
與結繩記事這種古老而原始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蚩尤氏的後裔們採用了一種獨特且富有創意的記事方式——結繩記事。這些精心編制的繩索,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工具,更是承載著他們歷史、文化和傳統的重要載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結繩記事逐漸演變成了苗族人身上那一件件令人驚豔的用各種彩色麻繩編織而成的刺繡衣服的裝飾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