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頭到這裡,軍士們也紛紛附和著,議論著退伍後的生活是多麼無奈,那點微薄的退休金根本不足以供養他們生活,許多前輩為了生計不得不加入傭兵再次刀尖舔血...
“別忘了我們現在還在和黑魔王打仗,一個生長於宮闈之中的小孩如何能統領王國和軍隊?”
雖然亞歷山大也不過才十五歲,精靈的血統還讓他看上去可能更年幼一些。
然而在他計程車兵當中,卻沒人真得會把他當孩子看——至少是他的心智方面。
兵士們的話語給了亞歷山大很多啟發,但他卻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次變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利益方面,任何一個王子繼位都各有其支持者;但從現實考慮,卻並非每一個王子和其背後的獲利者都有繼承的能力。
“如果讓我來選擇,我會支援...”
亞歷山大本想說,如果他是利尼維亞的貴族,他會選擇支援一個在軍中服役且有帶兵經驗的私生子繼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先克服眼下黑魔王之亂的危機。
但在他說這番話的時候,大概是他天生的敏感,或者是來自祖父有意的言傳身教,令他忽然察覺到自己不應該急於表態。
即使是在這樣極不正式的場合,同一群“無足輕重”的人也不行。
哪怕亞歷山大能確信,他們此番不是為了來套自己的話。
可即便如此,亞歷山大也無法保證這些人裡沒有哪一個會在下一次醉酒之後胡言亂語。
士兵們不知道亞歷山大的身世和來歷,然而那些真正有實力決定王國命運的大人物們卻不一定。
一旦被有心者聽去,將亞歷山大的妄言當作暮光公國的態度,這將引起巨大的外交事件乃至是衝突。
所以亞歷山大收住了他已經吐出一半的話,“...迪納斯王的決定。”
“我不是利尼維亞人,但我會尊重利尼維亞的法律和傳統,並執行暮光公國和艾瑞戴爾的意志。”
後面的話當然是毫無意義的外交辭令,士兵們聞言也知不能再追問下去,便岔開話題爭論別的去了...
士卒們之間的閒談可以被輕易岔開,但領主們之間的陰謀與詭計則不會輕易放棄。
在利尼維亞軍隊班師的途中,一場內戰的陰雲正在所有人頭上積聚。
......
雖然迪納斯王已經簽署瞭如何撤軍的命令,並在病倒前親自部署了各支部隊該以何種順序撤退。
但就像已經躺在病床上的迪納斯管不了貴族重臣們為了王儲一事而爭鬥那樣,他也難以阻止貴族們改變他早已擬定好的撤退順序。
因為利尼維亞的指揮體系高度集中在迪納斯王本人手中,軍隊指揮部在失去迪納斯的權柄後便已然形同虛設。
各部貴族為了儘可能地保全自己的實力,而隨意改變撤退路線和順序,好讓自己的部隊儘快逃離復仇軍的攻擊範圍:本該殿後的部隊跑到了隊伍中央,本該從北線撤退的部隊為了抄近路插到中線...
插隊的部隊遭遇按照路線行進的部隊之後,非但不肯停下來讓路,甚至還要動手搶路。
幸而兩支部隊的領主互相認識,併發覺他們同屬一個陣營,都是一位王子的支持者,遂才將刀劍收鞘,避免了一場毫無意義的內戰。
混亂一直持續到傑拉爾德爵士聞訊趕來,靠著自己在軍中僅次於國王的巨大威望才使部隊重新恢復基本的秩序。
但他仍需解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兩派貴族的利益,使他們能暫時放棄爭奪,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應該是“低頭看看腳下的路”。
如今黑魔王都要打進利尼維亞的家門口了,這些蠢貨竟然還在想著王座應該由誰來做?
興許是克萊蒙曾經提出來的那套戰略太有說服力,竟然讓這些貴族們沒有意識到戰局的危險;但也有可能他們只是太過自信,以為當年他們能夠打敗黑魔王,這次也依然能夠重現父輩的歷史。
不過傑拉爾德爵士也必須要承認,貴族們的爭論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迪納斯王抱恙,利尼維亞軍隊失去一個可以匯聚各方力量的主心骨,進而指揮混亂、令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