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聯軍也在全力往利尼維亞城趕,但他們拖著各種家當和給養物資,還有當初為了在暴雲寺院長期駐紮而攜帶的各種工匠僕役和“閒雜人等”。
整支大軍即使在伊利丹將軍和傑拉爾德爵士這樣的老將的帶領下,行進速度也極其緩慢。
而與此同時,從走私者小徑突破利尼維亞北疆的復仇軍前鋒,則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歐蒂爾鎮內的交通要道,並開始向利尼維亞城方向轉進。
這些復仇軍輕裝上陣,速度自然要比聯軍大部隊快得多,最多再有一個禮拜就能來到利尼維亞城下。
雖然這支部隊的兵力不足以向城高壕深的利尼維亞城發起進攻,但他們完全有實力清掃掉利尼維亞近郊的衛城和幾個王畿領主的城堡,使利尼維亞人的首都變成一座無法與外界聯絡的孤城。
當然,這樣的“聯絡”不是說任何一個信使都無法進出,而是指的大批次的物資。
在沒有安全又穩定的交通線的情況下,即便商人為首都送來了糧食,也會很容易在路途中被複仇軍奪去。
對於利尼維亞城這樣一座有著幾十萬人口的巨城來說,每天僅僅是糧食的消耗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提還有維持城市正常運轉的其他物資了。
而且都城不同於其他,這裡彙集了利尼維亞全國的知識和文化精英,還有數不清的能工巧匠。這些人可不是能被隨便拋棄的累贅,他們是支撐起利尼維亞的柱石。
所以面對復仇軍前鋒的威脅,聯軍不能坐視不理...
精靈們的動作比利尼維亞人稍快一些,因為在聯軍從暴雲寺院撤回前,他們就已經做好回國的準備。
同樣的原因,使得精靈們走在回撤大軍的前列。
為了儘快馳援利尼維亞城,從精靈軍隊中分出一支偏師,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最優選擇。
至於誰來帶領這支偏師,除了奧利之外,伊利丹將軍和傑拉爾德爵士顯然都想不到更好的人選。
首先奧利出身於精靈,她熟悉精靈的部隊,也曾經指揮過精靈部隊;其次她如今又為利尼維亞效力,能夠令傑拉爾德爵士代替迪納斯簽署的王家法令去調動附近的軍力。
只有一樣,傑拉爾德爵士不確定奧利已經許久不曾領兵,面對兵鋒正盛的復仇軍她是否還能應付得過來。
不過奧利連續三箭都精準地射中了五十碼外的箭靶紅心,自然也就無須再回答傑拉爾德爵士的疑問了。
伊利丹將軍撥給了奧利一百名獅鷲騎士和五百名步兵,另外還有亞歷山大留下來的三千多名暮光精靈步兵。
再加上主動請求跟隨奧利一同出征的諾昂爵士和附近駐軍,即便是佔領歐蒂爾鎮後賽多爾還獲得了額外的後續援軍,他們憑藉主場優勢應該也能和復仇軍打得有來有回。
奧利得到兵權後,便立刻啟程趕往利尼維亞西郊。
時間不等人,就算聯軍主力在東面攔住了從銀石鎮南下的維魯克,復仇軍只憑一支佔領了歐蒂爾鎮肥沃平原的偏師也能對利尼維亞造成很大的威脅。
奧利的計劃是將那些復仇軍的注意力引向別的地方,讓他們暫時騰不出手來完成對利尼維亞城的包圍和封鎖。
只要她能給利尼維亞城爭取到三個月的時間,屆時即使迪納斯王的身體仍然沒有康復,傑拉爾德爵士和王城裡的貴族官僚們也能能從街頭巷尾拉出一支新軍,並完善利尼維亞的城防和物資儲備工作。
而引誘敵人的地點,奧利就選在了利尼維亞城西南的銀像森林。
首先奧利也必須要回避她不擅長指揮大兵團戰鬥的缺點,或者說,是因為她此前從未有過指揮大兵團的經驗,她不敢在如此危機的關頭去賭自己能做成一件未曾做過的事。
所以奧利選擇了一種更穩妥的打法。
而且銀像森林不僅是她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還容易隱藏和奔襲,並且茂密地森林天然不利於大兵團的集結和展開。
只要把復仇軍的鐵拳散開,再加上覆仇軍著急南下壓根兒沒時間消化他們在歐蒂爾鎮的成果,奧利就有機會帶領少數精銳部隊輾轉在叢林之間,將分散的敵人逐個拔除,以此來瓦解掉復仇軍的進攻勢頭。
這是她擅長且有把握的。
......
興許是見到賽多爾准將擊敗歐蒂爾伯爵就像搶小孩子糖果般容易,也可能是出於其他想要爭奪功勞的目的,被維魯克派來支援的兵團長瓦盧斯男爵,對賽多爾准將的安排顯得有些不屑一顧。
而由於黑魔王的改革是逐步的,也就是說並非所有復仇軍都需要像賽多爾所帶領的這個團一樣,執行那套宛如機器和物理定律般的指揮規則。
所以賽多爾准將面對這位不聽號令的兵團長,也只能選擇妥協退讓。
畢竟他們都是維魯克大人手下平等的兵團主官,既然他不願意拆解自己的部隊執行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封鎖任務,而執意要去開疆拓土、奪取新勝利的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賽多爾准將也只能允許他帶著自己的部隊,沿著白水河繼續南下再繞到利尼維亞城的東南,切斷和洛扎貢城之間的聯絡。
反正一支黑騎士兵團的實力賽多爾准將也是瞭解的:經過多次擴編後,每個黑暗騎士團的兵團已經接近八百名黑暗騎士,其中大半都可以乘馬行軍,還有四分之一左右是能夠騎乘戰馬的重騎兵。另外兵團中還便有兩百多個煉獄法師、一千名暗影弓手和兩千多名來自各個種族的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