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新聞釋出會的焦點依舊是扎尼奧洛,以及上一場聯賽糟糕的表現。
穆里尼奧都選擇了冷處理,也沒有帶球員一起參加釋出會,畢竟他自己還在接受意甲紀律委員會的調查,如果這幾天不低調點,說不定一場禁賽的處罰就會被加罰。
看上去10天的訓練,但球員們並不輕鬆。
迪巴拉和恩左飛越了半個地球,從歐洲回到南美,參加了阿根廷的兩場友誼賽,然後再從牙買加直奔米蘭與球隊會合。
克瓦與格瓦迪奧爾也代表各自國家打了兩場友誼賽,他倆和恩左和迪巴拉在國家隊的替補身份不同,他倆可是鐵打的主力。
除此以外,比尼亞、切利克、馬拉西亞等人也不同程度參與了國家隊的比賽。
但也有看上去不像好訊息的好訊息,曼奇尼、佩來格里尼沒有入選這次義大利國家隊,斯莫林、亞伯拉罕早就被要備戰世界盃的英格蘭給排除了,馬蒂奇已經從國家隊退役,而陳小亮則是隊內主力球員裡,唯一一個連一場國家隊上場機率都沒有的球員。
再加上這10天的恢復,讓塞斯科徹底傷愈,還是給了穆里尼奧在調兵遣將上保留了一些彈性。
不過國家隊的負擔在強隊之間的競爭裡,總體還算是平衡的,實力球員雲集的國際米蘭同樣也面臨著大量主力國家隊一週雙賽然後趕回俱樂部的問題。
這也大大增加了雙方教練組在賽前預測對方首發名單時的難度。
謎底直到賽前1小時必須上報首發名單時才被揭曉。
羅馬依舊使用4231的陣型,首發:
門將帕特里西奧;
右後衛斯皮納左拉,中衛曼奇尼、格瓦迪奧爾、左後衛馬拉西亞;
後腰馬蒂奇、恩左;
中前衛陳小亮;
左邊鋒克瓦拉茨赫利亞、右邊鋒佩來格里尼、中鋒塞斯科。
而與塞斯科傷愈迴歸相同,本賽季從切爾西租借歸回的比利時前鋒盧卡庫在因為膕繩肌損傷修養一個月後,也登上了本場比賽的首發名單,與迪巴拉和恩左的老鄉勞塔羅再次組成了球迷熟知的“一高一快”組合。
國際米蘭首發使用的352兩側雙翼衛陣型;
門將、38歲的隊長漢達諾維奇;
三中衛從左往右依次為巴薩託尼、阿切爾比和什克里尼亞爾;
左邊翼衛迪馬爾科、右邊翼衛鄧弗里斯;
後腰阿斯拉尼,左中前衛恰爾汗奧盧、右中前衛巴雷拉;
左前鋒勞塔羅、右前鋒盧卡庫。
國際米蘭主教練小因扎吉在首發上做出的調整,證明他多少猜到了穆里尼奧的輪換,尤其是三中衛的人選上,沒有用過往更多使用的189身高的德弗裡和175身高的迪馬爾科,而是改用了192的阿切爾比和190的巴薩託尼兩名防空更好的後衛,就是用來應對羅馬在進攻中對塞斯科非常依賴的支點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羅馬教練組意外的點就是後腰位置的阿斯拉尼。
由於布羅左維奇在國家隊比賽中受傷,需要傷停45天左右,因此國米的中場鐵三角本場出現了這麼一個變數。
20歲的阿斯拉尼已經是阿爾巴尼亞的主力國腳,身高175體重63公斤,從球員的發展模板上來看,他的型別非常像傷缺的布羅左維奇。
跑動積極、體力出色、傳接球能力不錯、攔截主動性好。
最明顯的弱點就是貼身對抗能力略微差了一點,但其他身體素質相對平衡,這一點和身高181、體重68公斤的布羅左維奇簡直如出一轍。
但說到底,體重和對抗有關係,但並不是絕對的關係,除了體重、肌肉、體脂率、對抗技巧、先天的運動能力、甚至球員的主觀侵略性與踢球風格都會影響到對抗的記過。
身高178體重69公斤的恰爾汗奧盧還比布羅左維奇重1公斤,但這位土耳其的“恰球王”,堪稱是整個意甲所有中場裡對抗能力最弱的之一,而他們倆身邊身高175、體重同樣68公斤的巴雷拉,卻又是整個意甲對抗積極性和對抗能力最強的中場之一。
當這個首發名單出來後,福蒂立刻在更衣室的螢幕上播放了阿斯拉尼的集錦素材,陳小亮看到這個將要攔在自己身前的後腰,彷彿看到了自己16歲時剛剛來到倫敦的樣子。
《米蘭體育報》在聯賽開始1個月後就寫過一篇專題,名為《陳小亮效應帶來的意甲豪強中場變革》,裡面專門提到了好幾支本賽季傳統強隊的主教練,不約而同地開始使用體力好、拼勁足的年輕中場來試圖加強中場控制。
上一場絕殺羅馬的亞特蘭大19歲後衛、卻常被加斯佩里尼放在後腰位置的斯卡爾維尼;
尤文圖斯19歲的米雷蒂;
ac米蘭21歲的德凱特拉雷;
就連羅馬自己都引進了21歲的恩左,加上今天國際米蘭20歲的阿斯拉尼,年輕中場一時之間蔚然成風。
要知道,在國際米蘭的替補席上,還有加利亞爾迪尼、戈森斯以及從羅馬自由轉會過去的姆希塔良,這些正處當打之年或是經驗豐富的球員都是可以踢中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