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剛才的那個丟球,純粹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
羅馬中圈開球后,那不勒斯的中前場球員盲目上搶,奧斯梅恩都一路搶到了帕特里西奧的腳下。
前鋒倒也算了,但兩名中前衛都不理智地上去緊逼,而後場又沒有適當的前移壓迫,造成了中場地帶巨大的真空。
不過羅馬也真是兵行險著,萬一真被那不勒斯給斷下球,那現在在慶祝的可就不是他們了。
搶開局不成,反被對手搶了開局,那不勒斯的球員在中圈開球后,開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衝鋒式的進攻。
而羅馬也回到了典型的穆里尼奧式的風格,大幅度收縮防守開始打反擊。
別看羅馬擺起了大巴車,他們的反擊可一點都不含湖,下半場的比賽比之上半場,場面精彩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按照義大利天空體育的兩位常駐解說嘉賓皮耶羅與基耶利尼類似於英國本土天空體育的加里·內維爾與卡拉格)的說法,此時場上的兩支球隊代表了義大利最尖的矛與最贏的盾。
那不勒斯的進攻不像北方三強那樣,只要佔據主動,就習慣於提高控球率。
他們的進攻風格就像奧斯梅恩個人的風格那樣,簡單、明瞭、甚至粗暴。
邊路有空檔,那就傳中,中前衛與中鋒一同插上爭頂。
中路有路線,那就直塞,邊鋒當中鋒使,內收到禁區一同反越位打對方的身後。
絕不在對方的禁區外從左傳到右、從右傳到左。
沒有射門的控球率毫無意義。
進攻結束後,不管羅馬開球門球還是正常的攻防轉換,那不勒斯一定就地發起逼搶,同時高速回撤。
說白了,就是足球場上的炮轟戰術。
越老越妖的斯帕來蒂並沒有豪門運,執教國米並沒有什麼亮眼的成績,倒是執教羅馬的時候拿過連續兩個賽季的義大利杯冠軍,其餘的主要榮譽就是遠走俄羅斯,帶領聖彼德堡澤尼特拿過兩次俄超聯賽冠軍。
但自從他來到那不勒斯之後,大有將這支在義大利國內球迷數量力壓羅馬、僅次於北方三強老牌球隊打造成第四豪門的氣勢。
雖然在這一點上,羅馬上賽季的大獲成功讓他們走到了前面,但沒有人可以否認,現在的那不勒斯要比北方三強更加出色,幾乎是這賽季意甲當中最能夠給羅馬衛冕製造困難的球隊。
雙方此時在場上,幾乎就成了一場大型的折返跑演示。
第52分鐘,洛薩諾禁區前從右路內切後射門被恩左用身體擋下,隨後接球的陳小亮分給左路插上的克瓦,那不勒斯立刻進入了防守陣型。
右邊前衛安古尹薩上前封堵,而右後衛迪洛倫左則在隊友的拖延下瘋狂從羅馬額的半場回撤,其餘的中後場球員同樣如此。
而剛才完成射門的洛薩諾也在拼了命地朝克瓦衝去。
現代足球,防守不再是後衛的專職,邊鋒回撤幫助防守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尤其是很多知名的主教練,比如瓜迪奧拉、克洛普、以及此時正在曼聯和c羅鬥法的滕哈赫,選擇邊鋒時都會把防守能力與防守積極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孫子兵法》在2500年前就清楚地指出了“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說得直白點,就是人多能打人少。
而足球在雙方總人數都是11個人的情況下,如何在有球的區域性區域形成以多打少,就是一名主教練戰術水平高低的直接體現。
畢竟像梅西那樣一個人能挑好幾個人的球員實在是太少了。
面對安古尹薩的防守,克瓦重新傳回給陳小亮,並和他做了一個二過一配合。
安古尹薩內心還把陳小亮作為第一防守重點,因此克瓦回傳時,毫不猶豫地衝向了陳小亮,這也讓二過一後重新接球的克瓦直面迪洛倫左。
幹過阿什拉夫、滅過阿諾德的克瓦,今天把迪洛倫左也好好地羞辱了一番,一對一的情況下,他有著絕對的自信。
對於防守球員來說,克瓦這種左右腳都能過人、都能傳中、又都可以射門的球員是最難防的。
防他走內線,他可以下底用左腳傳中,防他走外線,他可以內切用右腳射門,迪洛倫左根本拿他沒有辦法。
克瓦又是一個標誌性的虛晃、停頓加變向的過人,利用嫻熟的節奏把控,乾淨利落地把迪洛倫左甩在了身後,朝禁區直插而去。
不過還沒等他做出下一步動作,回防的洛博特卡和金玟哉就過來準備對他關門包夾。
並且周圍回防到位的那不勒斯球員已經有了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