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腰維納爾杜姆、馬蒂奇;
中前場則是雷打不動的陳小亮、克瓦、塞斯科、迪巴拉的四重奏。
不過讓陳小亮意外的是,這場和巴雷拉的對決並沒有開啟【宿敵任務】,系統給出的說明也很簡單,他已經連續三次戰勝了巴雷拉,屬於徹底完成了任務。
說得直白點,這位曾經的宿敵如今已經沒有資格成為宿敵了。
開場後羅馬直接展開攻勢。
第4分鐘,姆希塔良在中圈附近接布羅左維奇傳球后沒有停好,被陳小亮強行斷下,羅馬隊長隨即沿著中路向前帶球突破。
姆希塔良立刻回追、巴雷拉、迪馬爾科和布羅左維奇也同時圍了過來。
作為今天小因扎吉留的後手,之所以沒有上壓上能力、進攻能力更強的鄧弗里斯而上了達米安,就是讓他專注防守,在後腰不在的時候去補後腰的位置。
達米安退到了右側肋部,盯上了同時發起快速反擊的克瓦。
由於是意外斷球,加之陳小亮的速度又快,右邊路的迪巴拉並沒有跟上,加上塞斯科和克瓦都陷入了阻擋和盯防之中也沒有好的傳球路線,陳小亮便不等了,直接在接近弧頂右側的地方對著右側球門轟出一腳爆射。
布羅左維奇和迪馬爾科一左一右同時伸長了腿上來阻擋皮球,陳小亮也沒看清楚球碰到了誰的腳面,總是發生了輕微的變向稍稍偏出了立柱。
主裁判保羅·瓦來裡先是吹了國際米蘭的球門球,陳小亮立刻向他申訴,但保羅··瓦來裡似乎不願意改判,國米的球員也圍了過來,他們倒不是在乎這個小判罰,而是不希望一開場主裁判就被對面施加壓力。
看臺上的羅馬球迷不幹了,對著場內大聲叫喊。
羅馬為了應對裁判判罰問題,在鬧出了大衛·馬薩與圭達的判罰風波之後,已經聘請了已退役的前義大利名哨詹保羅·卡爾瓦雷塞作為俱樂部的裁判顧問,一來幫助球員學習判罰桉例,二來也方便俱樂部在遭遇不公正判罰時收集證據。
他這場比賽和資料分析人員坐在二層看臺專設的觀察席,正透過耳機和福蒂交流,這時,他讓福蒂趕緊去找第四官員,讓第四官員建議主裁判去問下邊裁。
福蒂馬上照做了,第四官員也看到了球發生了向上的輕微變向,一面驅趕福蒂、一面確實在用耳機提醒主裁判。
這是個涉及到面子和權威的問題,主裁判在做出判罰後,在一些不重要的事項上如果因為球員的申訴而立刻改變判罰,尤其在剛開場,會極大地影響他接下來判罰的權威性,使得雙方球員頻繁地採用申訴來試圖改變他的判罰。
而主動徵詢邊裁的意見,就能體現出是在同事的建議下,而非球員的申訴下改判,能在不損傷權威性的同時增加自己公正的形象。
果然,邊裁說球確實打到了防守隊員的腳面,保羅·瓦來裡裝模作樣與邊裁反覆討論、確定了好幾下之後再回頭宣佈改判角球。
迪巴拉右側角球開出,阿切爾比搶到第一點頂出,外圍接到球的斯皮納左拉晃開勞塔羅後一腳遠射高出橫樑。
國米這邊雖然攻勢不多,但也依靠著反擊獲得過一些機會。
第11分鐘,迪馬爾科左路反擊,直接下底傳中,中路哲科羊裝搶點,但這球傳得太高,落點很容易判斷,哲科的前插沒能擾亂羅馬防守。
遠點勞塔羅起跳頂球,他的正面有格瓦迪奧爾、背後有馬蒂奇,兩人只是干擾了一下勞塔羅,並沒有起跳,阿根廷人自己就將球頂飛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20分鐘,姆希塔良在中策偏右側接球進攻被馬蒂奇絆倒,迪馬爾科離門30米任意球直接射門,球的力度、角度都不錯,但沒有弧線,被判斷準確的帕特里西奧將球拍在地上然後雙手抱住。
今天羅馬的戰術要點就是一個字,穩,在確保控球與防線完整的情況下尋找進攻機會。
倒不是穆里尼奧不讓球員爭勝,而是希望用控球去消耗國米的耐心,讓他們的球員主動搶出來,從而暴露弱點。
作為中場的樞紐,陳小亮今天在控球率明顯佔優的場面下,不斷來回地中場前後左右各個位置控球、出球、轉移、推進,如此迴圈往復,防守的時候也是退到很深的位置,幫助單側的後腰進行補防。
小因扎吉擺出了一個八人防守的陣型,反擊的時候也就迪馬爾科衝得最兇,姆希塔良和巴雷只是適當性地往前靠一靠,尤其是巴雷拉,隨時都準備著和跑回來和布羅左維奇包夾陳小亮。
戰術心態決定場上的進取程度,既然誰也不願意先亮劍暴露弱點,那比賽只能朝著沉悶的方向走去。
中場休息的時候雙方都沒有做調整,下半場開場後除了定位球進攻與零星的傳中搶點,國米很少壓過半場。
而羅馬這邊,塞斯科也頻繁回撤中場參與防守,更多的是克瓦在邊路與達米安和巴雷拉纏鬥,尋找突破的機會。
雙方就像擊劍專案裡的重劍,互相不停地試探,但絕不輕易捨身壓上,都在耐心依靠假動作與虛招來尋找對手的弱點。
不過在第70分鐘,比賽逐漸開始轉折。
轉折的標誌就是,小因扎吉用無數球迷心心念唸的盧卡庫換下了老將哲科。
從上一輪聯賽開始,所有比賽的開打時間全部被統一,本輪的時間被定為在紅國時間晚上21點。
對米蘭蕩氣迴腸的4比3進球大戰,也讓球迷們無比期待著今晚能在黃金時間看到一場精彩大戰。
可70分鐘過去,兩隊加起來不到10次的射門硬生生讓很多人產生了睏意。
不過盧卡庫的上場總算是吊起了球迷的興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