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盧森堡和巴西頑強對抗了90分鐘,最終只是遺憾地輸了個12。
最終,普斯卡什帶領匈牙利拿下了那屆奧運會的冠軍。
而盧森堡擊敗英國、遺負巴西的表現,絕對可以算是該國足球史上的最高光。
除了這次遙遠的高光,盧森堡在絕大多數時間基本就是個預選賽醬油和慘案背景板的定位,國際足聯排名在一百名之後徘徊,最慘時跌到過195,巔峰也就是個82名。
如果翻翻他們的榮譽簿,會發現國家隊歷史最佳射手萊昂·馬特只不過打進了16個正式比賽進球,而且這位老人家踢球時還是遙遠的19331946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為一條歐洲最老牌的鹹魚,盧森堡如今能在歐足聯分檔的c檔裡,有個一戰之力已經很不容易了。
眾所周知,一個足球弱雞國家想要翻身基本只有兩條路可走:青訓和歸化。
盧森堡也是靠著這兩條腿站了起來。
2002年,盧森堡足協在首都的新總部正式開業,而他們還沒搬家前就開始籌備著一個大專案:在盧森堡西南部名叫蒙代康日的小鎮,建一個國家級足球青訓中心。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援下,蒙代康日足球學校很快就建了起來。
而且所有的佈局和安排,看起來都很像是鄰居法國那個克萊楓丹的濃縮版。
蒙代康日足球學校確實大大促進了盧森堡人民對足球的熱情和青訓的發展。
2002年,他們的註冊球員為多名,學校建成後每年都能新增註冊接近1000人,目前的註冊人數基本穩定在4萬人以上。
更多成年人開始在業餘時間踢足球,也有更多的孩子開始加入足球青訓。
各種原本只是打醬油的俱樂部開始正兒八經地搞起了青訓梯隊,並且在足協的協助下和蒙代康日足球學校展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
青訓作為基礎當然很重要,但盧森堡這麼個小國純靠青訓是很難真的有迅猛發展的。所以,他們必須藉助另一條腿:歸化。恰好有大量的前南家庭因為戰火紛爭移居盧森堡,這也給盧森堡帶來許多新的足球血液。
也正是依靠這兩點。
盧森堡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魚腩,但是他們在逐漸的成為歐洲魚腩之中的強隊!
時間很快來到了10月7號。
西班牙國家隊將會在主場伯納烏球場,進行和盧森堡的比賽。
這場比賽。
不管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
那都是一面倒的支援西班牙隊。
似乎沒有人支援盧森堡。
哪怕是盧森堡自己的國家隊球迷們,也沒有覺得這一場比賽他們能夠勝利。
他們和西班牙這樣的強隊,差距太大了。
大到所有人都沒有了信心。
在盧森堡這樣一個“魚腩”球隊的球迷們夢想之中,只要球隊能夠進西班牙一個球,那他們就是成功!
也正是帶著這樣的想法。
盧森堡的球迷們,其實對於這場比賽心理壓力不大。
當你對於一件事情,沒有太過美好的預期時,就能夠平靜接受一切結果。
在晚上七點半的時候。
整個伯納烏球場,響起了《a roja baia》的歌聲!
“啦啦啦啦啦啦啦~esp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