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以“右腳將居左,左撇子右傾”為特點的“逆足邊鋒”不斷湧現出來,其中的一個代表人物便是荷蘭邊鋒羅本。
羅本具有超強的進攻能力,他標誌性的內切更是堪稱“全世界都知道,但就是防不住”的大殺器。
事實上,內切當然不是羅本的原創,擅長內切的攻擊手也不勝列舉。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小飛俠”的這一殺招更準確的名稱應該是“慣用腳外腳背控球內切”。但相比如此吹毛求疵的拗口叫法,“羅本式內切”無疑更朗朗上口和深入人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阿爾揚·羅本,1984年1月23日出生,自幼便表現出非凡的能力。2004年夏天,20歲的羅本從荷甲豪門埃因霍溫加盟切爾西,從此踏上了巨星之路。
作為天生的左腳將,羅本的特點是速度奇快、爆發力出色,因此在“穆一期”的切爾西和荷蘭國家隊,他更多是在左路擔任發起反擊、高速突破和下底傳中的爆破手角色,而他日後的招牌動作也正是在那時初露鋒芒。
2007年夏天,羅本轉會皇家馬德里。200809賽季,由於範尼重傷,羅本同勞爾、伊瓜因組成了“銀河戰艦”全新的進攻組合,荷蘭人開始經常出現在右路,這讓他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不過,由於在切爾西和皇馬時期飽受傷病困擾,羅本的天賦反而被自身“玻璃人”的屬性所掩蓋。
2009年夏天,隨著弗洛倫蒂諾的“二進宮”,羅本被甩賣給了當時遠非頂級水平的拜仁。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小飛俠”的職業生涯從此迎來質的飛躍。
由於左路的裡貝里如日中天,時任拜仁主帥範加爾將羅本固定在了右路,羅本也接受了俱樂部的安排。
結果,“小飛俠”有了最好的施展舞臺,“羅本式內切”開始名揚歐洲,為拜仁的“雙冠王”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213賽季,拜仁各項賽事一路高歌猛進。歐冠半決賽次回合,“南部之星”在諾坎普挑戰“宇宙隊”巴塞羅那。
首回合四球慘敗的現實意味著巴薩必須全力進攻,而這給了拜仁可乘之機。
下半場剛剛開始不久,羅本右路內切晃開阿德里亞諾後弧線球破門,10!
加泰巨人徹底無力迴天,拜仁最終以70的總比分昂首晉級並最終奪冠。
201314賽季,瓜迪奧拉正式執掌拜仁教鞭。在這位西班牙戰術大師的調教下,羅本從一名球風偏獨的邊路魔翼進化為意識出眾的前場多面手,而其昔日“行走江湖”的招牌絕技也並沒有被棄用,反而在使用時機的選擇上更加老練。
當然,還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範加爾。
2014年巴西世界盃,荷蘭主帥範加爾將羅本定位成前場自由人,給予他巨大的戰術自由,而羅本也回饋了老帥的信任。
對於羅本的上場。
溫格其實早已經有了準備,畢竟作為拜仁的頂尖邊鋒,溫格又怎麼可能將對方遺忘呢。
他在羅本等候著上場的時候,對著場上的防守球員們做出了一些手勢。
默特薩克等人紛紛點頭回應,這是在賽前就做好的準備。
溫格在看了很多羅本的錄影後,曾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羅本的內切需要隊友做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當羅本準備內切時,其他隊友只需要讓出空間就可以了。
事實上,這句看上去的玩笑話道出了“羅本式內切”的精髓:速度不能少,但空間更主要!
所以,當比賽中需要羅本以個人能力解決問題時,其他人要做的就是為他拉開空當,並迅速尋找有利位置。這樣一方面是為了吸引防守隊員,另一方面是接應接下來可能的分球,同時也尋求補射等二次進攻的機會。
站在防守隊員的角度,若想剋制逆足邊鋒,最關鍵的就是利用單人貼防或多人包夾的方式壓縮空間,封鎖持球人的出球線路。
這也正是羅本在面對歐洲頂級防守強隊如切爾西、馬競等球隊時,絕招難以施展的原因。而對於對羅本的防守,很有代表性的一個人就是阿什利科爾。
2012年5月20日,切爾西在歐冠決賽中挑戰拜仁。
儘管多名主力缺陣,但眾志成城的藍軍仍然奇蹟般地戰勝德甲巨人成功捧杯,而羅本更是在經驗豐富的阿什利·科爾的防守下碌碌無為。
所以今天這場比賽,溫格就是以之前切爾西防守羅本為藍本做出來的防守戰術。
“希望能夠防守住吧。”
溫格深深的吐出一口氣。
這場比賽,他還是有些緊張的,阿森納能不能透過這場比賽蛻變,就看這最後的二十多分鐘了。
他把目光看向了蒙雷亞爾,羅本上場,蒙雷亞爾的任務將會非常重。
場上。
蒙雷亞爾自己也有所準備,注意力全部放到了剛剛上場的羅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