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操作恩佐轉會交易的本菲卡體育總監,魯伊·佩德羅·布拉茲。
本菲卡從河床收購恩佐的談判,簡單而直接:轉會費1000萬歐元,此外還有200萬歐元的刺激性條款,按照恩佐代表本菲卡上場達到10場、25場、40場以及50場來分別啟用。
然而這筆2022年夏窗的交易,本菲卡也有很大壓力。
和葡萄牙足球關係密切的英超狼隊,也對年輕的恩佐充滿興趣。
而在購買力上,哪怕本菲卡名滿歐洲,也無法和掙扎在英超保級線的狼隊相比。
於是,河床要求漲價,並且提出了二次轉會分成的要求:恩佐未來從本菲卡加盟其他俱樂部,他們將分走未來轉會費的25。
對此,河床立場極為堅定。
不難看出,他們也知道這名球員的潛在升值可能。
然後本菲卡妥協了,河床從和本菲卡的交易中獲得了1400萬歐元。
再然後,從本菲卡將恩佐賣給切爾西的交易中,他們又分得另外3000萬歐元。
對於本菲卡和布拉茲而言,河床這樣的分成,他們完全可以接受。
畢竟就盈利速度而言,半年時間圍繞恩佐·費爾南德斯的交易,已經堪稱是世界職業體育界的奇蹟。
這正是葡萄牙三大足球俱樂部多年來一直在完善的足球商業模式:從拉丁美洲發掘最優秀的足球人才,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快速完成購買,然後安排這些年輕人適應歐洲足球環境,再賣給英超或西甲俱樂部,獲取鉅額利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將南美的足球人才供應鏈,與本菲卡、葡萄牙體育和波爾圖的精英化青訓系統相結合,葡萄牙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頂級足球人才加工廠。
而透過足球人才精英化“淬火”這最後一道工序,他們收穫頗豐。
在英超效力過的葡萄牙中場佩德羅·門德斯,退役後就開始擔任經紀人,他的概括是:“有市場需要,就會有市場供給。葡萄牙的職業俱樂部沒有實力和五大聯賽,尤其是英超俱樂部爭奪頂級球員,所以要麼培養出這些球員、要麼找到這些球員。”
成功的案例,20年來不勝列舉。
未來幾個賽季,葡萄牙三傢俱樂部和英超的往來,會更加密切:路易斯·迪亞斯、達爾文·努涅斯、埃德森、恩佐·費爾南德斯……這些未來新星的名字會逐漸聲名鵲起。
在葡萄牙短暫停留後,他們被銷售給英超的利物浦、曼城和切爾西,總金額大約3億歐元。
而葡萄牙幾家俱樂部從南美或歐洲其他聯賽收購他們的成本,只是略高於5000萬歐元。
菲利克斯、魯本·迪亞斯、貝納爾多·席爾瓦、坎塞洛、格德斯、布魯諾·費爾南德斯、法比奧·維埃拉等,則是從葡萄牙三大俱樂部青訓體系成長起來的,他們加盟英超和西甲各俱樂部,轉會費總額近4億歐元。
此外還有像波爾圖以700萬歐元的價格,從巴西簽下了後衛埃德·米利唐,然後以5000萬歐元,將他賣給了皇家馬德里的精彩操作……
“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是經典的市場供需理論。
許多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哥倫比亞的俱樂部,早就有意識地為歐洲定製各類人才。
巴西許多俱樂部早就開始主打433陣型,因為瓜迪奧拉所影響到的太多歐洲俱樂部,都以433為基本陣容、以邊鋒為進攻戰術主導。
而在阿根廷,教練們寧可冒拔苗助長的風險,也要將許多低齡球員早早提拔到一線隊,就是為了讓這些球員快速成長,更早得到歐洲球探的青睞。
拉美經濟的窘困,迫使這些俱樂部不得不將出口歐洲作為生命線,然而年輕球員大多生澀,即便天賦異稟,也很難直接在歐洲豪門立足,早衰或者夭折的風險過大。
在速度、身體素質和戰術紀律性等多方面,他們還有很多差距需要彌補。
更重要的是,從南美去到歐洲,文化鴻溝的跨越,或許比足球場上的競技難度更大。
“我們早就意識到了這種供應鏈中最後但最重要的‘淬火’環節。”對此,經紀人佩雷斯有過公開分析。
“例如,來自里約貧民窟的小球員,他們能吃苦,也有著從街頭足球練就的心態,天賦極高。但他們很難在英超直接立足,環境差別太大了。如果讓他們貿然登場,他們會不知所措。他們需要中間這一小段適應的步驟。”
葡萄牙為這些南美人才,提供了一個最好不過的歐洲登陸點:既有相對熟悉的語言和文化環境,但足球競技又更接近西班牙和英格蘭的風格型別。
這些球員可以很快在葡超聯賽大放異彩——葡萄牙這三大俱樂部的戰術打法,和皇馬、曼城、利物浦、切爾西相當類似,在大多數時間都是擁有大量控球權的球隊。
更重要的是,這些葡超球隊連年征戰歐冠,不僅能讓年輕球員早早體驗歐洲最頂級的職業足球,更能讓歐冠成為他們展示才藝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