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7章 庠序

天亮,裴皎然便離開了李休璟的屋舍。照例登車去往節帥府。今日她在這約見了田子瞻和崔玉彰等人。

當然今日來的也不止他們倆。還有另外兩鎮的節帥和有一定號召力的世家們,如諸葛氏和盧氏這種本身就是清望名門,且在長安朝廷佔據一定地位的,也都一塊來了。

待婢子奉上茶水。裴皎然朝田子瞻使了個眼色。遂低頭啜飲茶水。

只聽得田子瞻道:“今日邀諸位來,是想談談庠序的事。”

在座幾人中除崔玉彰外,其他人眼中不約而同的掠過詫異。

窺得幾人目中變化,裴皎然抿唇。

所謂庠序,乃教育也。三鎮雖然崇武,但同樣尚儒。再加上此地東臨齊魯,在文化上也具有一定優勢。可三鎮諸州所設的庠序,大多數以私學為主。

而私學的設立者,基本上都是以世家豪強為主。能入學者也幾乎以家有資產者為主,少數也有因才破格入學的。私學中世家所傳授的經術和治國經驗,都是他們歷經風霜不倒的秘密,少不了有所保留。自然對待朝廷的態度上面,也會更偏向於河朔。

她之所以要提出設立庠序一事,是想借用朝廷設立官府庠序,將長安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其中。來防止三鎮繼續利用庠序,對朝廷的政令進行剝離。同樣是不再讓三鎮世家在這方面具有壟斷權,便是長安給予河朔有識之士的最好態度。

最先發言的是傅氏。

“某雖然在河朔,但也聽人說過。長安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以能賦為賢,及

門為貴。及尚進士輕明經之風。又尚文辭而輕明經。”傅氏撫著鬍鬚,慢悠悠道:“而我們河朔則以終身習經為榮。”

傅氏一開口便指摘出朝廷設立庠序的不妥處。你們長安有能力是沒錯,但是我們三鎮在文化底蘊上更勝你們。

“明經有明經的好處,長安尚文辭者難道就不需要學經義了麼?傅公何必心存偏見。”

聽得裴皎然的話,崔玉彰悄悄望了過來。

設立庠序,是歷代執政者對自己政權穩固的一種手段。前秦苻堅在永嘉之亂後,便在長安設立庠序。復魏、晉士籍,使役有常,聞諸非正道,典學一皆禁之。無論是誰為帝都想把這件事辦好了,希望庠序擁護朝廷,所培養出的人才也是向著朝廷的。

以經學傳家的崔氏,也知道設立庠序的重要性。但設立庠序只是一種手段,真正想要讓庠序完全向著朝廷,依舊任重而道遠。因為世家依舊可以靠著經術、財帛繼續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國家設立的庠序裡。

“裴相公,河朔以儒學傳家不在少數。倘若朝廷要設立庠序,那麼某想問問朝廷的人才真的能勝任此位麼?只怕他們寫慣了文辭,對經義早就忘得一乾二淨吧。”諸葛氏的人笑眯眯地插言道。

聞言裴皎然挑唇譏笑。這些人還真是在河朔跋扈慣了。天下又不止他們河朔有世家,長安還有河東,江南哪一處不是世家林立,真要只會文辭,不教經學,早就被人踢出朝局。談什麼傳承百年。

看著幾人,裴皎然莞爾,“既然諸位都對此異議頗多。此前田節帥曾和我提過,朝廷要設立庠序總得讓人服氣。何不如以文會友,以辯學定勝負。”

她知這些人對自家的家傳經學,都是引以為傲的。也知道在經術上的壟斷,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本,朝廷想要觸碰人家的利益,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或許是沒有底的。但這個代價無論是她,還是朝廷都願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