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5章 面君

謝絕了陳將軍派兵護送的好意。裴皎然一行人便啟程返回長安。沿官道,再加上她又棄車騎馬,快馬加鞭。一行人在正午終於抵達了灞水。

灞水的對岸,是奉旨率三省六部要臣相迎的太子。聽得馬蹄聲由遠及近,朝臣們紛紛朝對岸望去。

那支隊伍不過百人。為首有兩人,一人著明光鎧,騎黑馬,兜鍪上的白纓隨風舞動。五官深邃,輪廓俊朗。而另外一個身著深紫大科菱花紋襴袍,身裹狐裘,手持節杖。杖上的耗牛尾昭示著她的身份。是那位奉天子詔,入河朔行宣慰之職的裴尚書。

一行人跟著裴皎然一塊翻身下馬。

裴皎然持節走向太子,朗聲道:“臣裴皎然奉天子詔出使河朔,幸不辱命。歸都,入殿面君。”

短短兩句話,被她說的擲地有聲。原本還想借河朔大做文章的一眾朝臣,在聽見幸不辱命四字,紛紛選擇緘默不言。又看了眼站在一旁的李休璟。朝廷第二次派去的人,居然被她留在了河朔。她自個反倒先帶著功績回來。

持皇令出,又持皇令歸。原先和裴皎然不太對付的幾位朝臣,面露灰敗。諸多功績加在身上,這位裴尚書似乎已經成為中書令的不二人選。其他人想要和她爭,就得拿出像樣的功績和政治水平來。想到此處,有幾人忍不住看向賈公閭。

“裴卿此行辛苦。”太子虛扶了裴皎然一把微笑道:“父皇已在立政殿相後。諸位此行皆有功,隨孤一塊入宮領賞。”

“喏。”

太子車駕在前,三省六部官員則騎馬跟隨在後。

朱雀門大開,眾人一塊前往立政殿。在門口通傳後,賈、岑和太子三人和裴皎然一塊入殿覲見,餘者則各自迴歸衙署。隨裴皎然出行者,則歸家休息。

長安的冬素來寒冷。魏帝倚著軟枕靠在御座的一側,闔著眸。身邊是張讓以及兩位樞密使。他腳旁的擱了個炭盆,炭火燒的通紅。噼啪的響聲,在殿中格外刺耳。

三人在太子的帶領下叩拜魏帝。

等待片刻後,魏帝睜了眼,“嗯。你終於回來了。”

魏帝的聲音有些含糊,又似乎在表達另外一重意思。

“臣奉詔入河朔宣慰。現河朔太平,重歸王化,特來奉還節杖。”說完裴皎然高捧節杖於頭頂。

節杖乃皇權的象徵。

“張讓,你去替朕把節杖收好,按制交還於禮部。”

“喏。”

“重歸王化?”魏帝眯眼打量著裴皎然。他聽說了這位裴尚書在河朔做的事。挑起魏博內部的紛爭,斬除了軍中的隱患,並且對新任的魏博節帥多有讚譽。於他而言,這樣的舉措他實在挑不出錯誤,“也就你有這個本事,能把他們治的服服帖帖。”

“國有德政,魏博亦有臣心。臣在魏州時多次遣人走訪縣鄉,人皆盼歸,這才使朝廷新令順利推行。”思忖片刻以後,裴皎然攏袖作揖,“臣覺得朝廷雖有新法,人心也向歸。但仍需在河朔立德政碑,以固朝廷權威。”

魏帝雙眼微睜,原本渾濁的瞳孔也在這一刻變得清明起來。他從榻上爬起,扯開了掛在一旁的布幔。露出一幅嶄新的輿圖,囊括了帝國的每一處,包括吐蕃和回鶻也在其中。他持著玉杖指著魏州。他知道,這德政碑就這位女尚書和魏博節帥達成合作的條件之一。

如今的魏博太需要一塊德政碑,來確立自己對於朝廷而言,究竟算什麼。

“陛下,在魏州立德政碑有好處。您不是在詔書上答應過臣麼?”

詢問聲入耳,魏帝斂眸喟嘆。他已經沒有餘力再去阻止這件事。他派去的元彥衝被她留在了河朔,已是最好的證明。而她甚至膽大包天地上奏反駁了他要在河朔設立鹽院,取賦稅進奉朝廷的詔書。又拿重設庠序,為朝廷招賢納士作為幌子,抹去了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