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立馬就明白了張大牛今日為何會問讀書訣竅的事了。
“大伯,科舉一事,我要說沒訣竅,你們肯定不信。
但是,我可以誠實的說,科舉一事上,確實沒有什麼訣竅,有的只是一些巧思。
例如,要考縣試,你在知道是縣令大人出題的情況下,你就需要去了解了解縣令大人喜歡什麼樣的文風。
知曉縣令大人喜歡的文風,縣試時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往縣令大人喜歡的文風上湊。
第二便是,縣試的時間是固定的,那麼穿什麼衣裳、帶什麼吃食、帶什麼東西進去也有講究……”
張澤把自己能想到的各個方面的應對科舉的策略,都說了一遍。
張大牛恍然大悟,拍著自己的大腿,“哎呦,上次給青哥兒準備的考籃東西帶少了!”
張澤見他這樣,斟酌著開口:“大伯,青堂哥不是第一次參加科考,這些事他應該都明白的。
青堂哥和泉堂哥學識都比較紮實,只是文章缺了些靈性,大伯回去可以和他們提提,別回頭他們鑽了牛角尖。”
“好好好,我回去就和他們說。”
張大牛向張澤請教了讀書的訣竅,整個人都放鬆下來,晚飯都多用了半碗飯。
張大牛不認識字,怕自己忘了張澤所說,又央求張三牛把張澤所說寫下來,他回頭好帶回去給青哥兒和泉哥兒。
張三牛自然沒有不應允的道理,張大牛道:“還是三弟你有福氣,雖然只有澤哥兒一個孩子卻這般爭氣。”
“大哥哪裡的話,桐哥兒他們三兄弟也很好。桐哥兒孝順,青哥兒、泉哥兒都是童生了,就算他們日後不再考科舉,光憑著能讀書識字都能混口飯吃。”
張三牛話糙理不糙,張大牛用力地點了點頭,“是這個理。”
隨即又嘆了一口氣,“唉,只是我瞧著桐哥兒那模樣,像是認準了死理,一定要考上一個童生一般。
我和他娘私下都勸了他不少次,偏這孩子認死理,不聽。”
張三牛勸道:“家裡如今的光景,桐哥兒想讀書便讓他讀。
家裡讀一個讀書的子輩,咱們臉上都有光不是。
正所謂獨木難成林,張家只澤哥兒一人出息哪行啊,桐哥兒、青哥兒、明哥兒他們都出息了,咱們張家就真正的起來了。”
人的眼界隨著時間,接觸外界等都會得到發展。
“我現在就希望青哥兒、泉哥兒能中秀才,這樣,我就是現在死了,也能瞑目了。”
張三牛難得提高了聲音,“大哥,說什麼呢,這話可不興說。你啊,就等著享福吧。”
兩兄弟嘮了半宿,才睡去。
張大牛三兄弟帶了幾車的東西過來,其中不乏有秦氏等人親手熏製的臘肉、臘雞等。
這些東西耐放,但是不能見潮,等放在乾爽的地方。
王氏指揮著下人,把這幾大車東西,分門別類一一放好。
張三牛帶著三兄弟出門逛源柔府城,又帶著他們去了自家的鋪子、就連張清彤開的興繡坊都沒有錯過。
張大牛、張四牛、張五牛大大的長了眼界,從一開始的看什麼都新奇,到現在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了。
喜歡穿成農家子的漫漫科舉路請大家收藏:()穿成農家子的漫漫科舉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