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笙從看守所出去時。
外面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也算是巧合。
母親去世那天也下著這樣的小雨,她被張健樹從家裡趕出去,當著全村圍觀的問罵賠錢貨,他不要她的時候,也下著這樣的小雨。
黎笙因為司念養父那件事,被強制安排了很長時間的固定心理諮詢。
在那個心理諮詢老師口中,黎笙第一次知道了內在小孩這個存在。
隨著年歲的慢慢增加,黎笙也漸漸意識到,自己性格里缺失的那部分,是留在了母親死後,被父親拋棄的那個瞬間。
她一直在試圖自我療愈。
可她很清楚,解鈴還須繫鈴人。
所以她才來見了張健樹。
怎麼說呢?
人類這種生物真的很奇怪,有些人對某個人某件事執著了一輩子,實際上也就是再見一面,心中的執念就能瞬間化解。
黎笙對張健樹沒有執念。
她只是跨過了歲月的場合,替小時候的自己,看清楚父親的本質。
他不值得她的留戀和不捨。
她的內在小孩可以不用在雨中等待母親的回來,等待父親的垂憐了。
“找個地方喝點小酒吧?”司念吸了吸鼻子。
老實說,她看起來,比黎笙還要難過。
雖說司念開酒吧的時候,老是勸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小孩,要快刀斬亂麻的斬斷和破爛的原生家庭的連結,才能獲得嶄新的人生。
可實際上。
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不渴望父母的愛的孩子呢?
又有多少人窮其一生都在追求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