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還要泡嗎?”阮小健回憶自己上的兩節泥塑課。
那陶泥是藝術老師直接發在每位同學手裡的。
秦元玉解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這項活動不是那麼簡單的!光你們上課用的陶泥,就需要提前一週準備。”
“為什麼?”之前不願再參加陶藝課的阮小健沒察覺,自己的雙腳又站進了特色藝術教室。
“因為要保證你們在40分鐘的課程內捏好心裡想要的作品,陶泥軟了硬了都不行啊。”秦元玉看魯嘉跳下凳子,自己也走進教室,耐心地解釋,“所以,我們要把陶泥敲碎,加水泡軟,再捏成泥團,然後再進行晾曬,再加水和泥……一直到適合你們用才可以。”
說著,她彎腰從講臺後面拖出紙箱,從中拿出成塊的陶泥,放在已鋪好的紙板上,然後接過魯嘉手中的錘子,一下一下用力敲著泥塊。
“校長,我來!”阮小健興趣大增,伸手接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行,你來敲,要敲碎噢。”秦元玉立即將錘子遞給了他,自己拎起兩隻水桶:“那我和魯老師去打水啦?”
“嗯!”阮小健的忐忑與怯懦已不見了影子。
魯嘉跟著秦元玉走出教室,回頭看了眼認真行動的學生,輕聲說:“校長,我沒想到,您為阮小健會做這麼多!”
秦元玉拎著桶,搖頭:“我不是為他一個人做……難得專案在我們松寧三中落地,我盼著每一個學生都能受益,而不是被‘豆腐校’壓住成長的可能!”
“可有些家長還是沒理解!”魯嘉嘆氣。
“沒事的!”秦元玉放桶接水,用樂觀的笑,洗魯嘉的憂,“他們其實是對自己、對孩子缺少信心,不相信孩子能上到好學校。”
看著嘩嘩的水漸漸裝滿水桶,魯嘉也將心事向秦元玉坦承:“其實,除了阮小健他爸,還有其他家長反對孩子參加興趣課程。不反對的那些,也有不少是抱著多一項活動讓孩子玩玩的心態。”
“這不是短期能改變的,大部分家長樂意就行。”秦元玉安慰。
魯嘉依然擔憂:“我還是覺得花費了很多心思,收效不一定很理想……”
“就像你做班主任,上英語課一樣,對不對?”秦元玉笑問。
魯嘉剛關了龍頭,拎起水桶,聽到這個,“咚”的一聲又撒了手,侷促:“校長……”
秦元玉伸手,把水桶拎了下來:“我雖然不教英語,可你備課、授課、帶班的情況還是能看得清。你是有想法、有能力,想教好學生、帶好班級的好老師。”
“校長!”魯嘉又呼喚了一聲,呆呆地看著秦元玉拎起水桶,又往特色藝術教室去。
秦元玉對她的評價,是她以前未曾聽過的。
年級組長批評過她的急性子,教研組長說過她的粗心,老教師講過她的浮躁,學生家長更是明裡暗裡埋怨她帶的成績上不去,漸漸消磨了她曾經的那份心思。
秦元玉卻偏偏要像泡陶泥一樣,想把她的心泡開!
“阮小健估計敲了不少了,我們趕緊!”秦元玉在前面回頭催她,又交了另一件任務,“白天,我和副校長說了個想法,他擔心把事情做得太複雜,反而給我們惹麻煩。可我還是請你一起參與。”
“嗯?”魯嘉不解,拎桶跟了上去。
秦元玉緩緩起步,“我們學校公眾號之前更新挺不規律的。我想著,可能把咱們開設特色藝術課程的動態,連續發上去。”
“好啊!”魯嘉當然贊成,“我可以採寫這些內容。”
“可這樣不夠。”秦元玉認真看她,“我還想請各位家長一起關注學校公眾號,留意這些資訊,反饋意見。所以,我想開放意見通道,由你來蒐集、整理意見資訊。”
“這……”魯嘉猶豫了。
意見通道一設進公眾號,沒準會跳出這樣、那樣挑剔的言語,無關藝術課程的各種抱怨,只怕也會湧進,沒準還有非家長人員關注,說些冷言冷語,那是真的麻煩了!
“哎~,沒加錢,沒給名,還搞這些亂七八糟,越來越麻煩!”
因校內添了滑冰、乒乓兩項運動類的興趣課程,章形樹自然安排了教師在體育館、乓乒棚的輪值。
拖動不情願的腿,懶洋洋轉悠在乒乓球檯邊,看學生們玩耍、笑鬧,梁老師時不時看著手機的時間,度日如年。
實在無從洩憤的時候,他總算抓到了進棚打掃衛生的保安人員,吐槽。
“是啊,像以前一樣上好課不就行了嗎?現在,事多了這許多!”保安人員左右看著沒有其他教師,湊近梁老師的耳朵,“外面的家長也在怨麻煩呢……”
喜歡不覺玉樹映金臺請大家收藏:()不覺玉樹映金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