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服完徭役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半年以後了,當時我覺得你跟小時候的模樣有了些許變化,還跟你娘說了,你娘卻說小孩子的長相跟小時候長得有變化很正常。不過想想跟孩子也有兩年沒見了,記憶出現些微偏差,也是不無可能的。”
“如今想來,應當是那段時間裡,你娘精神恍惚,對你的事有些疏忽,等你們相處的時間長了,你娘已經認定你了。”
張辰聽了這些,沉默下來。
當年孫李氏因為自作主張把孩子送走,孫楊氏自然會看她不慣,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她使個絆子什麼的,絕對做得出來。
孫周又是那樣的蔫貨,在老孃跟前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孫李氏受到為難的時候自然就更多了。
而飽受婆婆磋磨,精神有些恍惚的孫李氏,在終於抱回孩子的時候,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救贖的,即使是當時覺得孩子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也會選擇性的忽略。
感情都是相處出來的,她跟孩子的感情越來越好,自然就越來越相信這確實就是自己的孩子。
其中孫李氏自己的心理暗示,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孫楊氏對於孩子本就一點都不關心,說句不好聽的,或許她不是一下都沒有抱過這個孩子,自然也發現不了其中的不同。
男人本就粗心,孫周在每日的辛苦勞作之後,能每天看到家人都是奢侈,自然妻子說孩子是原來的那個,那就是了。
至於當初的張念君為什麼又會在普通人家被找回,想來應該是那個遊僧把他送給了一戶人家領養。
如今那位遊僧在哪裡,已經無從考證,他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自己同張念君調換,也已經是不得而知了。
所有的前塵往事,如今都已經沒有了追究的意義,可是張辰現在,卻因其飽受了一番磨難,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而且這件事還有張念君這個後遺症,只要張辰一天不揭開他的真面目,他就會在自己跟前蹦躂一天,噁心自己一天,想想就覺得喪氣。
這個時候孫周才看到老老實實坐在一旁的樂溪,張辰又為兩人引見了一番。
得知是眼前這個小姑娘救了張辰的性命,他比二妞剛剛還激動,一個勁兒地朝著她道謝,就差把她給當菩薩供起來了。
惹得樂溪一張小臉通紅,幾乎以為自己是救了怎樣一個重量級的人物。
張辰倒是很明白他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自己這次真的出了事,張家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憑張懷安的勢力手段,查到事情的真相,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到時候怒氣發洩的張念君的身上,就不是他能承受的了。
現在自己平安無事,就算是真的知道是張念君從中搗的鬼,孫周憑著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也能腆著臉向張懷安求一求情,張念君不至於死路一條。
有時候張辰都有些氣惱自己的看破,如果對於所有的事都懵懵懂懂,他不會像現在這般難受。
可是事實卻總是如此,儘管他不願意承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