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哇,我們也想聽這首曲子,絕,你就彈帕卡貝爾的卡農pacbe's canon)這首,小茵的提議很不錯!”
鄭弦首先拍手叫好!大聲說道。
“絕,可以開始了,小茵說的帕卡貝爾《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這曲子,應該你也喜歡,不妨彈彈我們聽聽!”
雲嫣也同樣熱情地對凌天絕說道。
關於這首曲子,藍茵小時候聽自己爹地彈奏時,便不自禁得喜歡上了。後來便練習彈奏無數次,每一次給她以深深的靈魂洗禮,伴隨她走過童年直至現少女時代……
鄭弦與雲嫣則是在音樂會上聽過與演奏過此鋼琴曲多次,每一次給她們的震撼都是來自那種心靈深處,那份感觸,一直深深鉻印在心頭……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be 帕卡貝爾, 1653-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它能讓你感受到一種“穿透脊骨的顫抖,直達靈魂”對她們來說,每次聆聽卡農,感受是同樣地刻骨銘心,儘管她們已經聽了它多少遍;而每次卻都會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聽,讓自己沉醉,然後莫名感傷,接著沉默,思緒開始發呆,沉溺在感動之中。
準確地說,作為一種曲式名稱,卡農並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如人世間至死不渝的愛情,相愛的兩人生死相隨,纏綿至極。在帕卡貝爾的卡農誕生後約三百年,好萊塢將其改編成電影《凡夫俗子》的配樂,首次進入流行文化和大眾視野,至今魅力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作品,卻也因此被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在其名作《惡俗》中列為惡俗音樂。儘管如此,人們絲毫不減對卡農的熱愛,在生命的某個幸福或不幸福時刻,仔細聆聽卡農,體會其中包含的無窮音樂元素,一種淡淡的憂傷油然而生,卻又攜帶著一絲甜蜜和安靜。
帕卡貝爾《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這曲子,確真如她們說的,凌天絕自小也喜歡,最開始聽母親彈奏過,給他小小心靈有些感觸,他無數次坐在鋼琴旁,練習這首曲子,或者由母親親自指導,漸漸領會其意境。可以說這首名曲,伴隨了他的孤獨童年與少年,已臻化境。
此曲注重對位、編排,如同自然、數學公式般以演繹的方式,紡織永無止境的理性之路,給人以寧靜、平和和鼓舞,被稱為“人類理性在音樂上的代表作”。
彈奏起這首曲子,會讓他不自禁地走入那……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為什麼藍茵也會喜歡?至少遇到藍茵後,他自然地改變了一些……他不想再踏入過去的沉默中……
當然,藍茵喜歡的曲子,也是他喜歡的。
於是,他也輕聲回答了她們的話:
“好吧,既然大家要求,就顯醜一次!
畢竟這曲想必你們和我一樣,不管是聽過還是自己親自彈奏都是無數次了吧!所以如有彈奏中的缺點,儘管指出來!”
“好的,大才子,開始吧,不要說那些顯醜,誰不知你的才華!突然說話這麼謙遜,不象你的作風!”
鄭弦一針見血地首先說著凌天絕道。
“是的,絕,我們都是由這曲子從童年到少年陪伴中度過,聽過彈奏過很多次!但今天更想聽聽你的彈奏,呵呵!”
雲嫣也微微笑著對他說道。
“絕,相信你手指下的帕卡貝爾《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會讓我們的心靈有一個新的洗滌,或是新的震撼!曲譜在上面。”
藍茵高興地對他說道。
喜歡茵絕遙請大家收藏:()茵絕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