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四月,史語所成員陸續離開長沙向昆明集中。史語所在創立之初,先後設第一組歷史組、第二組語言組、第三組考古組、第四組人類學四個小組。第二組語言組成員於一九三七年一月下旬到達,隨後租借拓東路六六三號一座樓房作為辦事處,此後四、三、一組成員陸續到達,因為人數的增加,拓東路的樓房不敷分配,因此史語所加租了靛花巷三號樓房的一部分。三月下旬,全所工作全部恢復,從三月下旬到六月底,史語所第一、二、四組在拓東路辦公,第三組在靛花巷辦公。
因靛花巷在城北,拓東路在城東南。靛花巷在城裡,拓東路在城外。兩地距離較遠,四個小組分隔兩地辦公諸多不便,最終史語所退租了拓東路的樓房,租下了靛花巷三號的整棟樓房,從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開始,史語所全員集中到靛花巷辦公。因此到八月份蒙自分校結束,陳寅恪從蒙自回到昆明時,史語所早已在靛花巷三號安頓下來,所有成員的工作也完全進入軌道了。
傅斯年作為史語所的所長和創辦人,卻因為整日事務纏身,到得比所有人都晚。
傅斯年雖然身材矮矮胖胖,卻穿著時下最流行的大翻領的abc白襯衫,沒有打領帶,外面罩上一套白嗶嘰西裝,較之聯大不修邊幅的先生們,傅斯年的風度格外與眾不同。
傅斯年拖著大皮箱跟著陳寅恪進了靛花巷三號的大門,他一邊大口地喘息著,一邊從西褲口袋裡掏出一方潔白的手帕揩抹他的額上不斷滴落的汗珠。
傅斯年一進門,本來在院中閒談說笑的幾個年輕的研究生立馬收起笑容,臉上露出既侷促又拘束的神情,安安靜靜站在原地。察覺到屋外的異樣,幾個史語所成員從樓裡跑出來,一見是所長回來了,趕緊規規矩矩地站成一排迎接傅斯年的到來。
剛剛聽到動靜,從二樓下來的羅常培一看到傅斯年,臉上就露出了笑容,他剛想迎上去,誰知道傅斯年竟把臉一沉,一下子把皮箱扔在地上,發出砰地一聲悶響。
“大好的時間不在屋裡做研究,還有閒工夫在外面曬太陽?我們一路從北到南這麼折騰,花了這麼多錢,費了這麼大的勁,就是為了讓你們浪費時間在這兒胡鬧的嗎?”
年輕人都盯鞋望天,一動不動,一聲不吭,連大氣都不敢喘。
“還這兒杵著幹什麼?該幹什麼幹什麼去!這一年多淨瞎折騰了,還不抓緊時間多做點事情?”
史語所年輕的研究員們噤若寒蟬,趕緊溜回到自己的房間捧起書本,接著當起“書蟲”來。
羅常培雖人到中年,面龐卻白皙清秀,斯斯文文,他走到傅斯年跟前,幫他提起地上的皮箱,操著濃濃的北平口音說道:
“孟真兄,他們是特意出來迎你,這麼嚴厲幹嘛呀?有話好好說嘛!”
“我這不是著急嗎?這一年多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了!我傅斯年一輩子做事講求個無愧於心,咱們史語所成立是為了做事兒的,不是為了混日子的!那些虛頭巴腦的假招子在我這兒沒用!”
“沒錯,你是‘一片冰心在玉壺’,我自然是明白的,可你不覺得所裡的人都很怕你嗎?那些年輕人一看見你都跟老鼠見了貓似的,躲得遠遠的!”
“我有什麼好怕的?不就是嗓門大點嗎?性子急點兒嗎?”
羅常培無奈一笑,搖搖頭沒有說話。
傅斯年這才注意到拄著手杖站在一邊的陳寅恪,趕緊謙恭客氣地說:
“寅恪兄有些疲累了吧?我知道你有睡午覺的習慣,我趕緊扶你回房休息吧!讓莘田羅常培字)陪我就好!”
陳寅恪擺了擺手。
“無礙,孟真兄,我帶你看看青園學舍吧!”
傅斯年上下打量眼前這棟古樸的三層小樓。
“青園學舍?這不是這樓本來的名字吧?該不會是寅恪兄你命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