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歲現在才多大啊,他才十五,我才十三歲。
為什麼想把我嫁出去?
我知道我的父母愛我,非常非常愛我。
他們嬌寵著我,我的吃穿用度是家裡最好的了,他們送我讀書,覺得我讀書讀出來可以有好日子過,家裡也可以沾光。
他們是希望我好的。
可是爸爸媽媽,我不一定要透過嫁給一個男人體現自己的價值啊。
我拼命學,拼命學。
其他孩子在玩,我在學習。
其他孩子睡覺了,我還在學習。
父母很高興我的上進心,也心疼我,給我做了好吃的。
哥哥們雖然不理解,但是總是看著我學習的背影露出欽佩的神情,然後給我端茶倒水,不讓我做一點活。
我愛他們,偶爾也會忍不住生氣他們的封建。
我知道這不是他們的錯,這裡的環境就是這樣的。
我在村子裡認識的第一個理解我的朋友是知青點的寧元姐姐。
寧元姐姐非常溫柔,她會給我梳頭髮,給我講故事,會教我學習。
我對她說的城市非常好奇。
那裡的生活,似乎很不一樣。
高考恢復了。
我考上了京都大學,父母很開心,給我擺了升學宴。
臨走的時候,我看見了村民們的目光,裡面似乎沒有了看兒媳婦的審視。
這種尊敬帶著一絲自慚形穢的目光……有些熟悉,前幾天他們看於望恆兄弟倆的的時候,也是這種目光。
我似乎懂了些什麼。
我進入了大學學習。
班級裡有人追我,我婉拒了。
他們的眼神讓我很不舒服。
我見過異性同齡人真正的純粹目光,比如寧元姐姐的弟弟寧安,比如於歲。
這些人眼睛裡帶著慾望,他們只是看上了我的容貌,而不是被我的才華吸引。
我知道我長的不差,雖然算不上傾國傾城,但也是很溫婉的型別。
大二那一年,我遇到了孟思齊,我忽然想談一次戀愛了,我接受了他的追求,交往了一段時間。
他很溫柔,也尊重我,學識好,家境也好。
“我想好了,未來我們結婚了,就生兩個可愛的孩子,你教他們讀書,我掙錢養家,我們一家快快樂樂的。”
孟思齊滿臉寵溺的看著我。
我的心涼了。
他的意思是,我以後就待在家裡,給他相夫教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