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代言人,推出這麼個人出來走向檯面,這其實不是什麼秘密,甚至很多人都清楚,但這個操作一直存在,一直用,最大的用處是幹嘛的?
或許很多人不太瞭解企業的一些事,一般銀行把小微企業定義是年銷售額三千萬到五個億這樣的。
這是銷售額,不是利潤,就是最直觀的銷售資料,當然這類銷售額水分很大,很多企業銷售額都是出貨數量,沒有把退貨和賠損算進去。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企業動不動就銷售額破億,例如一家網店一年銷售額三千萬,實際到手可能就一二百萬。
因為退換貨可能佔了四成,也就是三千萬銷售額,實際銷售額可能也就不到兩千萬,剩下的錢,還要除去商品本身的利潤,為了打價格戰,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也就是剩下頂多兩百萬。
這兩百萬還要除去人工工資,租金等等,老闆可能實際到手百八十萬,所以很多銀行會把年銷售三千萬定位小微企業。
這種企業好處就是崩盤機率低,可以一直半死不活的,最多利益小一點,壞處就是很難做大,投資人也不喜歡投這類企業,就是利潤空間低,資料看起來好看,但沒啥實際利潤和技術支撐。
這也是風***司一般不看你銷售額多少,這玩意注水嚴重,要看財務報表,實際支出,收入,繳稅記錄,負債率等,這些怎麼做,得做出個資料出來,在推算出市場份額和利潤比。
簡單的理解,你有五張信用卡,你一張消費了一萬,但你沒錢還了,你用另一張去填補那一萬,緊接著你又用第三張填補第二張。
以此類推,這樣在一個平臺只會看到你一年五張消費額度,給你推送個年度賬單,這種賬單就不準了,沒什麼實際意義。
就是一年銷售幾個億的企業,實際利潤可能就一兩千萬,這個區域有一點好,就是出不了大事,接觸的層面有限,找人辦事最多給人個超市卡啥的,或者兩瓶酒。
經營範圍頂多在一個區一個縣一個鄉鎮內運營,所以他們的上限是有限的。
這也是小微企業的好處,不會有啥大過錯,為啥大家看到一些小企業半死不活可以存活幾十年的原因。
這類的,自己當老闆無所謂的,其實最多算賺到了錢,但不太多,不一定比當地一些做工程賺的多。
但是安穩啊,這如果是大型企業基本不可能了。
大型企業銷售額可以幾十億百億,甚至千億,淨利潤都是十幾億幾十億上百億的,這裡存在一個和小微企業明顯不同的東西了,本質不一樣了。
接觸的人和上限不一樣了,幾張超市卡和幾瓶酒就行了?肯定不行啊,那金額就巨大了,利益也不大,風險也就來了。
所以到了這個層面,用國外一些分析師總結的,有一個算一個都不經查的,這個風險值就高了,如果靠山出了事,他們必定出事,因為他們的財富很大因素是和靠山掛鉤的。
例如趙明陽,現在的靠山是吳忠華和徐家,這兩家如果有一家出事了,趙明陽必定被連累,因為所有人認定了趙明陽就是他們的人了。
而趙明陽接下來如果一直這樣,那麼還要接觸更多人,每一次的接觸結識對於趙明陽而言都是風險。
趙明陽必須找一個人去充當建立一切關係的人,即使出了事,是這個人出了事,和企業和趙明陽沒關係,他的個人行為。
這才是為什麼一些人被推出來的原因,承擔潛在風險。
比如趙明陽想說什麼,他不敢說不好說,害怕引起麻煩,他可以讓這個代言人說啊,試探下,如果出事了,這就是這代言人的個人行為,如果不出事,利益趙明陽就得到了。
電
影教父裡,主角想要幫家族洗白,可他越往上接觸越害怕了,因為他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黑,這就是高處不勝寒了。
趙明陽現在就臨門一腳快接近山頂了,但他不能真的上去,上去他就沒退路了,他要站在半山腰,可退可進,給一個人系一根繩,讓這個人往山上爬,如果沒啥危險就一直這狀態,如果有危險,趙明陽就直接鬆開繩子和那人無關,自己也有時間趕緊下山或者從另一面上山。
此時此刻趙明陽漸漸的明白了歷史書上,那些人說的步步為營和伴君如伴虎的意思了,真的是越到金字塔頂端越要走一步想三步,四周都是危機四伏,太費腦子了,還是底層好啊,這或許是很多上了山的人真實想法吧。
趙明陽本打算推出顧嫚和葉文舒這樣的,但最終放棄了,她們最多是有名,但不能成為神話,無可避免的,現在全球知名的女企業家很多人叫不出名字,董小姐是知名打工的,而不是自己創業的。
這裡繞不開的一個致命點就是男的成功了,大部分會找男方成功的原因,比如靠岳父,靠父母,靠誰誰誰,而女的成功了很多人第一個想的是她靠哪個男的?
這就是為什麼趙明陽不敢推葉文舒和顧嫚成為神話的原因,他非常清楚,有些東西,無法和數以萬計的人去反駁,他們會拿著放大鏡找答案的。
身正也怕影子斜,更何況趙明陽身子不正呢,萬一查到這波女人都和他有關,他可能被記錄在史書中了。
不想被人關注到,那麼最好找個男的出來,而這個男的怎麼培養成為神話呢?
造神是可複製,這個是有捷徑的。
國內很多企業家,尤其被推倒臺面上的,都可以找到原本,比如像馬斯克的,像喬布斯的,像巴菲特的,這在商業中叫做名人複製,就是找到現有模板,然後去學習對方言談舉止和風格,很快會獲得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