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東昇拿著劇本就去找編劇修改了,高價找了專業的編劇團隊。趙明陽知道這個修改還得精修一遍,這裡可能外行不知道,但從事影視相關專業的應該都知道,頂級的永遠改編不好的。
所謂頂級的,就是經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公認的好,類似四大名著那樣的,很多都沒法按照原著去改編。
因為按照原著改編,受眾面就小了,一般作品有點深度的也沒法按照原著去改編。
首先一點就是很多好的無法避免的就是文字內容要麼反諷,要麼批判,要麼隱喻,要麼是引人深思的。
因為好的繞不開一點,就是對人性的洞察和描寫,這個東西只要深度去了解和展示,會發現人性中的貪婪,自私,兇殘等部分無法去規避掉。
而影視劇中,大部分都會規避掉一些東西,美劇也一樣。這些東西是考驗觀眾的文學基礎,知識儲備,很多人可能看不懂。
看不懂,這就沒法成為爆款影視劇。市面上一些影視劇看起來無腦,但還是很多觀眾看,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作品可以讓人一看就明白,老少皆宜,無障礙觀看。
而西遊記如果按照原著拍出來,那就沒法播出來了,看過原著的都知道,裡面有反骨內容過多,批判的東西也多,還有就是血腥暴力了。
這壓根不是一部兒童可以看的,如果按照原著改編,很多東西都不會被觀眾喜歡的。
所以改成影視劇後,儘量的摘除一些東西,變得老少皆宜,一看就懂,那就有爆款的潛質了。
影視劇的受眾面,是比文學還多的多,文學作品種類太多,一個種類可能就一小批人,而影視劇是面相普羅大眾的。
為什麼一些電影能票房幾十億,壓根沒啥內容可言,或者內容非常的俗套,這就是原因了,因為它們簡單易懂,越是內容過多的影視劇,基本都拿不到高票房。
這也是電影行業,為什麼劃出商業片和賀歲片等概念的,商業就是為了盈利,但頒獎基本不會給商業片,因為內容空洞,商業片核心的元素就是爽和歡樂。
當然,也有很多導演拍的商業片內容很好,但這種好內容的商業片前提是故事結構不能過於複雜,就像藥神那類的,故事結構也不復雜,讓人簡單易懂。
一些東西是需要閱歷,需要知識儲備去閱讀去觀看的,但越是好的,越沒法改編好的作品出來,永遠不會讓讀者滿意的。
就像白鹿原,那和原著出入也很大,原著很多東西沒法去改編出來的,一本如果讓原作者參與改編制作,那麼大機率,這作品要麼過不了審,要麼就是過完審也可能被下架,最後一種就是分道揚鑣,鬧得不愉快。
之後作者越來越少參與影視劇製作了,交給了專業的編劇去做,編劇是知道市場需求的,市場需求最大的點就是簡單易懂,別過多隱喻和反諷這類的。
歐美的作者有的開始轉型當編劇,就是先去了解市場,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市場和行業,看似很像,實則完全不同。
······元宵節到了,趙明陽督促爸媽準備準備,趕緊準備去參加補習班,牛批都吹出去了,以後自己的孩子也只會看到爺爺奶奶是碩士博士,都自己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都對不起書香門第四個字了。
誰能知道趙明陽爸媽一箇中學沒畢業,一箇中學畢業的,趙明陽要手把手打造一個書香門第出來,可惜了,爺爺奶奶年紀太大了,不行的話去國外給他們弄個水博啥的吧。
如果爺爺奶奶學歷上玩不出什麼花,趙明陽只能給他們弄點背景加持了,爺爺奶奶年輕那時候還有很多都在上私塾,至於大學生啥的那都是極少數的,爺爺奶奶最多編造他們曾經在哪裡讀書,找那種學校不存在的學校給他們編造。
爺爺奶奶沒啥太多編造的,那就編造下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父輩的故事吧,反正死無對證。
杜撰幾個人物小傳出來,然後開始製造出一些東西出來,把家族的背景再次昇華一下,比如爺爺的爺爺是當地的鄉紳,樂善好施,經常幫助別人,甚至路見不平救下他人……奶奶的爺爺是當地的秀才,當年參加科舉考試被人頂替了名額,一氣之下棄文從武,是當地有名的武術家……再把爺爺的父親,奶奶的父親打造個人設,比如是當地知名的畫家和當地知名的書法家,這最起碼算門當戶對的一家人了。
趙明陽總不能告訴別人,自己的太爺爺以前窮的叮噹響差點去要飯了,自己太奶奶以前是養豬的吧,那樣不利於編故事啊。
找人給爺爺的父親畫幾幅畫,落款寫上趙明陽太爺爺的名字就行了,再找幾個寫書法的,落款寫趙明陽曾外祖父的名字。
然後把這些東西做舊,最後寫入家譜,後人懂個錘子,等到自己爺爺奶奶百年之後,自己父母百年之後,差不多五六十年後,那就這一圈誰還知道自己家裡的過去啊。
自己子子孫孫都按照趙明陽編造的家譜來,那趙明陽的子子孫孫都深信不疑自己家就是有底蘊的家族,要讓子子孫孫都有一種執念,要在家族先輩的基礎上在創輝煌。
以後子子孫孫出去和人聊天,都能從自己先祖那一輩開始聊,一個先祖就能聊個把小時,這讓人一聽,那就是握草,牛批,這是世家子弟。
趙明陽親自去做這件事,尋找一些不知名的畫師,讓他們幫忙畫一些水墨畫,要求紙張做舊,又找了一些不知名寫術法的人,讓他們寫幾幅字,按照過去一些流傳下的字跡寫,不要仿寫別人字跡,用自己的方式寫。
至於家譜,趙明陽自己親自編寫小故事,爭取讓自己家族給人一種百年家族歷經時代變遷的感覺,之後自己在投拍一些影視劇,就是講述自己家族的。
自己爸媽如何在他們的那個年頭刻苦學習,包裝包裝,這以後趙明陽不管和誰聊,到老了,趙明陽都能講給孩子們聽,關於趙家的故事。
只要自己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子孫後代就信以為真,為什麼很多老人不和子孫後代講自己的過去?
沒得講,都沒啥可講的。趁著年輕,就要趕緊想想如何到老了吹牛批給自己孫子們聽,反正孫子們不會覺得爺爺騙他們的。
·······元宵節過後,2016年這一年真正到了移動端的直播元年,因為各家企業都下場開始做直播了。
最典型的就是週三六和小王兩人了,他們是把錢都砸進來,鵝廠是先人一步入股了慢手。
趙明陽的直播公司也開始步入新的階段,至於直播產業,趙明陽也不去做,不去開發任何的軟體,他知道也怎麼去做也不去做,因為趙明陽不想做出任何一款讓人惦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