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139 新紀元

還更改了紀元方式,唐國沒有采用自己的紀年方式,而是採用了開元紀年。

以黃帝即位之日為開元元年,今年就是開元3052年,從此之後所有的紀元方式都要改成這個。

所有的史書只要出現年代,都要改為開元紀年。

採用這種紀年方式的好處實在太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曆法也採用了全新的太陽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六)天。

陰曆誤差非常大每年能誤差十好幾天,所以有時候一年有三百八十多天,有時候一年又只有三百天出頭。

每年三百六十五(六)天的演算法,一年誤差只有幾十秒,四捨五入就相當於是沒有。

陽曆並非西方傳過來的,中國自古就有陽曆曆法,天干地支就是陽曆演算法。

只是古代缺少計時用的工具,太陽的變化不如月亮變化明顯,所以人們開始用月亮來記日子。

但陽曆也沒有消失,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陽曆來推算的。

古代我國一直用陰曆來計算日子,用陽曆計算節氣確定農耕時間。

這才是農曆的本質,既不是單純的陰曆也不是單純的陽曆,而是陰陽曆。

文易採用陽曆的原因很簡單,他有足夠的紙還掌握有印刷術,可以印刷日曆表發給百姓。

百姓可以用日曆表來計算日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擺脫了看月亮計時的限制。

有國就要有法,還頒佈了全新的《唐律》,在秦漢律法的基礎上廢除了很多殘酷的刑罰,也廢除了一些法條,又新增了另外的法條。

比如推行了全新的徭役賦稅制度。

徭役這個文易也沒有辦法,必須要徵用。前世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家裡長輩還服過徭役去挖河,更別提古代了。

賦稅則正式確立了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廢除人頭稅等各種苛捐雜稅,只徵收地稅。

商業稅等一些特種稅也有響應的法條,但暫時並未頒佈。

後續就是具體職務的認命。

薛大元任內閣大學士兼尚書令,柴犇擔任樞密使,甘憲擔任廷尉兼刑部尚書,莫俊任兵部、工部、禮部尚書。

吳儀擔任戶部尚書兼任夢啟城大總管,趙正志擔任衛尉,古義擔任國子監祭酒兼衛醫監祭酒。

肖柏山任內閣行走兼晉安縣大總管,賀方、嶽山、劉猛、馬亦白等人也各有官職擔任。

至於御史大夫、中書省、門下省等部門暫時空缺,應該說大部分官職都處在空缺狀態。

不是找不到人擔任,而是沒必要。就他這點人,搞這麼多當官的就是浪費人力物力。

事實上除了多了幾個頭銜之外,大家乾的活兒和之前沒有多大區別。

主要原因還是文易的實力太弱小,治下的百姓也不多,只能先搭空架子。

哪怕大多數職務都是空著無人擔任,也比沒有要強。只要架子在就可以慢慢的擴充,總比等事到臨頭了在做要好的多。

一項項決議透過,唐國的框架逐漸完整起來,文易很激動其他人也非常興奮。

雖然現在還很弱小,但這也意味著他們從一個草臺班子步向了正軌。

他們所追求的榮譽和地位也有了初步的回報,接下來大家的目標就變得更加明確,讓唐國變的更強。

只有這樣他們的榮譽才能擁有更高的含金量,地位才能更加穩固。

其實,實力的強弱要看和誰對比,和晉朝以及北方那些異族勢力比確實弱。但和西域三十六國比,一大半都不如此時的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