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向來都不缺聰明人,在某些方面謝安就是最聰明的那一波人之一。
別人對杜子恭瞭解的少,只以為他是被髮配嶺南的時候頓悟,才有了現在的新道教。
謝安、王羲之兩人和杜子恭深入的聊過,猜到他是得到了唐人的幫助。
學習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起碼要有個一年半載。
那麼杜子恭是在哪裡遇見的唐國人,又是在哪裡跟隨唐國人學習這些知識的呢?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晉安郡晉安縣。
王羲之是個比較講究的人,起碼對士族他還是講道義的。尤其是在忘年交謝安面前,他表現的確實很夠朋友。
明知道這些訊息,也一直都忍住沒有去打探,更沒有揭露謝道韞的身份。
但謝安不行啊,他必須要去查清楚。
文易和謝道韞並沒有刻意隱瞞身份,謝安派過去的人很快就查到了無數的資訊。
一群北方逃難來的流民,首領叫文易,有一個姓謝的姑娘……
再打聽這些人曾經在會稽郡待過,而他們出發的時間恰好是謝道韞失蹤的時間。
那還有什麼好懷疑的,肯定就是謝道韞無疑了。
至於文易的身份,他並沒有懷疑唐國的真假,反而更加認定自己的推測是正確的。
唐國幼王登基朝政被權臣把持,也有可能是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
不管是哪一種,反正那個年幼的唐王流落到了晉國民間,不知道怎麼就和一群流民攪混到一起。
偶遇恰好準備回建康探望父母的謝道韞,兩人一來二去看上眼了,就一起帶著流民南下。
謝安心想,難怪當初怎麼都找不到她的任何資訊,誰能想到她會和流民攪混在一起啊。
隨著更多的訊息傳來,謝安也相當無語,這倆人真是一刻都不消停啊。
帶著一群流民南下都能玩出花來,和地方衙門合夥拿地方豪強開刀,可謂是一路打到了南方。
兩千多人的流民隊伍擴大到五千多人,然後又打敗俚人掌控晉安縣。
關鍵是他們一路如此張揚,還沒有引起任何人的警覺暴露身份。
這時候恰好杜子恭去了晉安縣,還和文易鬥了一次法,杜子恭大敗。
謝安猜測雙方應該就是這個時候產生聯絡的,杜子恭得以跟著唐國大儒學習全新的學問,改革道教。
沒過多久文易和謝道韞突然就消失了,同時消失的還有訓練出來的軍隊。
這些人去哪了?
唐國。
那個幼王在晉安縣訓練了一支心腹軍隊,又有唐國內部忠於王室的臣子和將領接應,推翻權臣重新奪回了大權。
然後謝道韞成了王后。
這就是謝安腦補出來的經過。
不怪他糊塗,實在是這個唐國太過於真實了。
僅僅是一個簡化字就讓人無法解釋,更何況後面還有瓷器、琉璃、食鹽,各種先進的製造工藝等等。
他也不相信一個流民少年能讓自家侄女傾心,更不相信他能用三五年就創造一個國家,把全世界人都耍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在晉安縣看到了許多完全不同的政策,什麼取消人頭稅,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之類的。
這完全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想出來的東西,只可能是唐國正在推行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