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過,武橫老當益壯,是唐國少有能進行大兵團作戰的人,文易就讓他負責指揮遼東戰事。
聽說慕容評帶著皇帝慕容暐跑到了龍城,他不但沒有擔心,反而很興奮。本來以為只能打打邊角,沒想到天上掉餡餅了。
“本來臣準備逆遼河而上,拿下遼東郡和遼西郡,然後再伺機奪取玄菟郡和樂浪郡,現在看來作戰方式要變動一下了。”
文易猜到了他的打算,但還是配合的問道:“武將軍準備怎麼打?”
武橫一拳砸在地圖龍城的位置道:“臣準備從遼東灣登陸,在燕人反應過來之前包圍龍城,活捉偽燕皇帝慕容暐。”
文易大笑道:“哈哈……武將軍老當益壯啊,我等你的好訊息。”
其餘人都羨慕不已,別說活捉了,就算殺死慕容暐那就是潑天大功啊。別的不敢說,國公之位是穩了。
不過文易並沒有立即出兵,而是一邊加緊操練,一邊等待更進一步的訊息。
桓溫和慕容垂在枋頭擺開陣勢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一方猛攻,一方堅守不出。
桓溫縱使有水師之利,可一時間也拿牢固的枋頭沒有什麼辦法。他試圖派出小股部隊,從陸地襲擾對方的後勤補給線。
卻反被慕容德以優勢騎兵接連反包抄了幾次,損兵折將,最終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
但慕容垂也被死死的限制在枋頭動彈不得,青州大片土地落入另外一支由桓衝率領的偏軍之手。
慕容垂根本就無暇顧及這些了,他深知決定勝負的地方就在枋頭,別的地方的土地都無所謂。
丟了就丟了,只要枋頭能打贏,後面還能奪回來。枋頭打不贏國都要亡了,那裡的地丟不丟也就無所謂了。
所以他也乾脆不在管那裡的事情,只是催促秦國儘快出兵。
秦國也有坐山觀虎鬥的想法,遲遲不肯出兵,一直拖到秋季才派出援軍,而且是王猛親自出徵。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兩萬由苟池、鄧羌率領攻擊晉軍後方的豫州,一路五萬由王猛率領解枋頭之圍。
聽說秦國出兵,文易終於不再等待,下令出兵。
戰艦、運輸船、運兵船兩千餘艘,鋪滿了海面。這裡面可沒有那種小舢板,幾乎都是二十米以上的大船。
這麼多船不可能同時出發,必須分批有秩序的進行。
第一批出動的是賀方,他的任務是率五萬水師進入淮水。
但在此之前他們還有一個任務,拿下東萊國,為後續大軍提供一個登陸點。
東萊國就在山東半島凸出去的那一部分上面,屬於威海和煙臺地界。
第二批出發的是武橫率領的遼東軍。
第三批間隔一天後才出發,是劉猛率領的五萬人。文易是隨第四批五萬人出動的。
……
百濟也是一個海貿大國,自從上次被唐國擊敗就再也不敢炸毛,但他們對唐國的關注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這麼大的動靜根本就瞞不住他們,唐國如此勞師動眾,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他們要做什麼。
百濟王扶余句馬上找來了自己的心腹沙艾,商討此事。
沙艾說道:“中原燕秦晉三國混戰,唐國必然是想趁亂介入中原,看他們出兵的方向應該是想偷襲燕國空虛的後方。”
扶余句道:“我們能不能趁機出兵玄菟、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