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唐國一方。
陝城決戰之後文易目送苻堅撤走,然後派兵接管了洛州,並把戰線前推了一百五十里,陳兵潼關口。
不過他沒有下令攻城,而是就地防守搞起了內政建設。
眾將士非常不解,之前不讓痛打落水狗現在又不讓進攻,幾十萬大軍守在這裡空耗糧食,換成誰都想不通是為什麼。
於是眾將就找到李忠,希望他去問一下。
李忠本人也同樣不解,就順水推舟找到文易詢問緣由。
文易遙望潼關,道:“已經沒必要打了。”
李忠道:“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文易道:“新年到來之前,天下就可以復歸一統了。”
李忠先是不解,隨即腦海中靈光一閃,不敢置信的道:“您是說苻堅會投降?”
文易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道:“在收到確切的訊息之前,不要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免得壞了大事。”
“是。”李忠猶自不敢相信的道:“請恕臣僭越之罪,實在是……苻天王非甘居人下之輩,怎麼會舉國投降呢?”
文易悲傷的道:“因為他胸懷天下,不願讓關中四百餘萬枉死。”
李忠眉頭緊皺,他寧願相信苻堅是為了保全家族投降,也不願意相信這個理由,太扯淡了。
然而當他抬頭看到自家君主的時候,反駁的話怎麼都說不出口,因為眼前這位就是這種人。
可苻堅是氐人,自家皇帝是純純的漢人,怎麼能一樣?蠻夷也能有這樣的仁義之君?
文易看出了他的疑問,但也沒有解釋太多,道:“你就按照這個計劃去準備好了……對了,給北都傳信,讓他們抽調夠四百萬人越冬的糧食過來。”
李忠縱使有一肚子的意見,也不敢再多說什麼。
這就是文易的個人威信,不論他的話聽起來多麼荒謬,下面的人都不敢不聽。
下面的將士們也一樣,當李忠告訴他們:“陛下自有打算不要多問,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將士們也只能聽著,然後恪盡職守不敢有怨言。
……
文易他們可不是在這裡乾等著,這不是唐國的風格。除了留下部分兵力把守要道防止秦軍從關中殺出,其餘人全部到民間幫百姓幹活。
洛州向來是繁華之地,秦國這些年還算安寧人口增長比較快,這幾百裡地上生活著十餘萬百姓。
苻堅撤走的時候只帶走了軍隊和官吏,百姓都留了下來……嗯,士族和地方豪強也跟著逃走了。
一開始百姓們都很害怕,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大多都逃到了野外或者提前準備好的藏身之處。
只有一些實在跑不動的才不得不留下等死。
但很快百姓就發現眼前的這支軍隊不一樣,他們竟然沒有防火,也沒有搶百姓家的財物,甚至還主動幫那些沒辦法逃走的人家幹活。
修補房屋,挑水砍柴,還幫他們治病。
有些百姓大著膽子返回村裡,嘗試著和唐軍接觸……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百姓返回鄉里。
早就選拔好的行政官吏也恰好到來,開始行使權力對這裡進行治理。
首先就是清查人口清丈土地,有軍隊配合這項工作完成的很快,沒用一個星期就查清楚了。
然後就是推倒村子外面的圍牆,給所有人分地。
土改的威力馬上就顯現了出來,這些百姓在拿到土地的當天就成為了唐國最忠實的擁護者。
這還不算完,軍隊開始幫著修建房子,無數的農具、禦寒的衣物從洛陽運送過來,分發到每一戶百姓手裡。
軍隊可不是隻幫忙幹活,同時也在做著宣傳工作。向百姓宣傳唐國的新思想新政策,從根本上讓百姓知道唐國和之前的朝代的區別。
這還只是初步完成改造,後續的學政體系、醫療體系等各項配套機構的建設,還要慢慢來才行。
即便如此,對於百姓們來說這也已經是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了。
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洛州就實現了由亂而治。
而後從南方運送來的糧食就源源不斷進入洛州,一小部分分給百姓讓他們能順利熬到明年夏收,更多的就地儲存等著送進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