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我那個廢物兒子有這個膽量和謀略嗎?”
女皇輕笑一聲,置之不理,翻開了第二頁: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享年八十二歲。二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一切都按朕之所想,似乎生命到此終結,也沒什麼遺憾了吧!但為什麼還會有後面那麼多頁呢?”
女皇喟嘆一聲,繼續翻開了第三頁:
景龍四年,李顯死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韋氏改年號為“唐隆”,扶持李重茂繼位,意圖稱帝。
六月,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大肆誅殺韋氏一黨及上官婉兒等人,推舉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李隆基為太子。
先天元年,李旦禪位與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三郎不錯!”
“就韋氏那個蠢女人,居然也敢學朕?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她還敢毒殺顯兒,更是死有餘辜!朕這就命人將她碎屍萬段,免得她有機會下毒手!”
“另外,朕直接就禪位給旦兒,也讓這朝政過渡得安穩一些吧!”
第四頁:
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勤於政事,撥亂反正,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但,他在後期逐漸怠懈,奢靡無度,寵信奸佞,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如日中天的盛唐急轉直下,由盛轉衰,讓人唏噓……
“朕明白了!”
女皇眼中射出精光,直視天空:“上天賜我二十年壽命,是為了讓我能夠督促李隆基勤於政事,務必使我大唐的榮耀能名垂千古!”
說到這裡,女皇斂衣躬身,大禮參拜:“李門武氏,感謝上天憐憫,護佑我大唐子民!”
“武氏在此立誓,有生之年必使我大唐走向新的輝煌!必不使後世子孫斷送了這來之不易的盛世!”
“宣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臨淄王李隆基和眾臣上殿!朕有大事宣佈!”
…… ……
李顯:“陛下讓我來幹什麼?我最近很老實啊!”
李旦:“我也很老實啊,什麼都沒幹啊!”
李隆基:“難道是我的小動作被陛下知道了,準備收拾我?”
張柬之:“臣一片丹心,就是死也要死的明明白白!我承認,我是準備殺了張易之、張昌宗這兩個奸佞,咋咋滴吧?”
武承嗣、武三思:“難道陛下忽然改變主意了,堅持要立我為太子了?”
女皇臨朝。
“朕自輔佐高宗皇帝以來,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一日懈怠!幸蒙上天不棄,把朕列為十大明君。”
“但,朕年事已高,操持國事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所以,朕決定,即日起,禪位與相王李旦!”
什麼?
李旦?
不是李顯嗎?
要麼就應該是武承嗣或者武三思呀?
看著眾人議論紛紛,各懷鬼胎,女皇威嚴的目光一一掃過,眾人立刻就變成了鵪鶉,動都不敢動一下了。
“臨淄王胸懷大志,當為皇太子!”
過分了!
太過分了!
你不僅要把“屬於”我的皇位給了李顯,還把太子的位置給定好了?
我們不服!
“不服?”女皇輕蔑一笑,“朕做事,什麼時候需要別人服氣了?而且,這是上天親賜《大事記》裡記載的,你們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