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了紙,有了廉價且實用的造紙術,書籍才不再是稀缺物品,才能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才能讓我華國文化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高峰!】
【始皇帝,你一天看二百斤奏摺不累嗎?】
嬴政揉了揉肩膀:“累!”
【劉徹,別再用布帛寫字了,容易糊一片,還被人罵浪費。】
劉徹:“除了你還有誰罵我?”
【一尺見方的紙上,就可以寫上千字,你難道不想要嗎?】
劉徹:“有點意思啊!繼續說!只要不是罵我,像這種建議還是可以有的嘛!”
乾隆:“不就是個紙嘛?哪有你說的那麼神奇?朕用了那麼多的紙了,也沒提升國力啊!”
葉昊才懶得理這個廢物,繼續自己的說明。
【如果只有紙,還是需要人工抄寫,於文化的傳播意義並不大。一個人窮極一生,又能抄寫多少字?更何況,抄寫過程中還難免會出現錯別字。】
【舉個栗子,《春秋》為什麼會有好幾個版本?古文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通假字?都是口傳手抄時出現的錯誤啊!】
【如果孔子編《春秋》時,就全國一人發一本,哪還會有什麼穀梁、公羊、左氏之爭?先秦諸子百家的典籍又怎麼會散軼不見?】
【解決這一問題的利器就是,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的神助攻!】
【有了這個神器,弟子三千不是夢!】
董仲舒:“歪理邪說,吾必當奮起而阻之!”
好傢伙,你這是要推翻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戰略,又回到百家爭鳴的時代了啊?
反對!
必須反對!
只可惜,董仲舒一個人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
墨家代表:“此事大有可為,請陛下慎思之!”
農家代表:“我等不敢說有益於家國天下,但信我農家,可得衣食無憂!”
法家代表:“我們的作用,還用說嘛?事實勝於雄辯!”
名家代表:“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對,但我找不出反駁的地方!所以,應該是對的!”
縱橫家代表:“如果你們不介意,我倒是願意教授縱橫之術……別誤會,我們不一定非得在國內搞事,可以去禍禍歪果仁嘛!”
…… ……
關於是不是要否決儒家的作用,會不會迎來儒家的反擊,會不會造成大漢的混亂,葉昊也早有準備。
【董仲舒,你不要以為自己的觀點就都是正確的!給你看看後世儒生的做派,你就明白了!】
畫面閃現:
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蟲;
有百無一用只知道子曰詩云的腐儒;
有死扣聖人之訓、泥古不化的酸秀才;
還有那有賊來襲不知道抵抗,只會攜百姓玉石俱焚的“壯士”。
壯烈嗎?
英雄嗎?
狗屁不如!
只有思想激烈的碰撞,才能真正進步!
才能不因為一家之言而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