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25 生活所迫,搖尾乞憐

125 生活所迫,搖尾乞憐

天幕之上,葉昊正在述說秦檜的生平來歷、豐功偉績。

【秦檜,字會之,生於黃州,先居住在常州,後徒居江寧,遂為江寧人。】

【雖然父親秦敏學走過兩任縣令,卻大概沒給秦檜留下什麼家底,導致秦檜這個小小的“二代”居然要做私塾先生,靠微薄的束脩過日子。】

【為此,秦檜曾吟詩一首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那時候的秦檜,大概還沒想到,自己也有發達的一天,只是想當個富家翁、能實現經濟自由而已。】

【但,還是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翔總會發臭的。】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補為密州教授。接著又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算是在教育系統內螺旋式上升了一下。】

【這兩個職務,其實也只是個大一點的“猢猻王”,算不得什麼高官,而且可能是因為接觸的圈子比較窄,彼時的秦檜頗有些書生意氣。】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初,秦檜上奏,認為對南犯的金軍不宜顯示出太怯懦的態度,使自己的力量削弱。】

【十一月,金兵包圍京師汴京,派使索求三鎮,秦檜上書言軍機四事:召百官詳細討論、加強守備、將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趙佶嫌他多事未予答覆,只任命秦檜為職方員外郎,不久改為幹當公事,隸屬河北割地使張邦昌。秦檜認為此職專為割地求和,有違自己的主張,三上奏摺請求辭去此事。】

【後來,趙佶堅持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以求宋金雙方息兵,範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不同意。】

【汴梁失守後,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趙佶、趙桓被廢為庶人,莫儔、吳開從金營回來,傳金軍元帥之命要推立異姓為帝。監察御史馬伸主張共進議狀,儲存趙氏江山。秦檜表示支援,遂寫議狀,上書金帥乞立趙氏為帝,被拘押在金營。】

【四月,義不投降的秦檜,和趙佶、趙桓共同踏上了“北方十年遊”的旅程。】

影片中,秦檜面對金人,侃侃而談,義正辭嚴;對老趙家的皇位的正統性,一力維護,忠君愛國;對如何阻擊金人,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才幹練達;拒不接受“割地使”這一屈辱性的賣國官位,人品高潔。

如果放在治世,必為治世之能臣;放在亂世,也是大宋集團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更難得的是,他的妻家,名相王珪的後人,已經很“明智地”變為“良禽”擇了金人這根好木頭而棲了,他還是全了君臣之義,毅然北上。

趙佶:“秦檜,當年我還是比較看好他的。”

趙桓:“孤苦無依之時,尚有人不離不棄,我趙宋恩德未溟、國祚當續啊!”

秦熺:“父親,當年您還那麼剛呢?”

秦檜:“誰人年少不輕狂呢,都過去了哈!”

秦熺:“難道,這次評論的奸臣,並非是父親?”

秦檜:“且看看再說。”

【正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如果只看當時秦檜的表現,給秦檜一個“抗金義士”的稱號,不過分吧?】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時候,秦檜變成了一個堅定的主和派呢?】

【生活,必須是生活!】

【畢竟,一個在溫暖繁華的南方生活了半輩子的人,未必能扛得住北國的寒冷;一個吃慣了稻米菜餚的宋人,也不一定能有牙口啃食骨頭上的那幾乎看不見的肉絲——吃肉是不可能的——金人遠沒有很富裕到要給囚犯吃肉的程度!】

【趙佶、趙桓已經徹底投降,沒什麼利用價值了。之所以不殺他們不是金人憐憫,更不是為了表現什麼仁義,只是為了有個抓手、有個理由,時不時地可以拿出來噁心南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