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31 遼東浪死,烽火連天

131 遼東浪死,烽火連天

【有人說,隋朝如果沒有三打高句麗,說不定就不會滅亡,那麼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史實是怎樣的。】

【大業八年,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水軍集中於東萊。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

【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戰艦綿延數百里,走海路進攻。】

【按照楊廣的想法,高句麗不過蕞爾小國,勞資這麼大的陣仗,你但凡有點眼力勁,是不是就該主動投降,跪下來叫爸比呢?】

【於是,“戰神”楊廣在戰前就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計劃。何時進,何時止,何時拿下某城。帶兵將領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

【可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你什麼都定的死死的,不給將領一點自主權,會不會導致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呢?】

“報!敵軍打來了!”

“不急!待我看看陛下的錦囊妙計!”

“報!敵軍打了一半跑了!”

“陛下的妙計好像沒有這個呀,待我寫信給陛下請示!”

“報!敵軍拒不投降、堅守不出!”

“待我稟報陛下,再做定奪。”

【高句麗人也不是傻子,一看隋軍像個提線木偶一樣,牽一下動一下,牽一下動一下,就抓緊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

【一方是佔盡地利的高句麗,一方是處處做不了主的隋軍,勝敗,其實早已註定。】

【所以,儘管前期隋軍已經破城四五十餘座,到了遼東城卻還是五個月都寸步難進。】

【無奈,三十萬隋軍邁過遼東城,準備直搗黃龍,卻在前後夾擊、後勤不暢、進退失據中慘敗,幾乎全軍覆沒,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也丟失殆盡。】

【水路的進攻也不順利。猛將來護兒選拔精甲四萬,到達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慘敗,士卒逃回的也不過數千人。】

【第一次攻高句麗,保守估計,隋朝的死傷人數也在百萬以上,消耗的物資更是不可勝數。】

【在那種情況下,但凡有點腦子,都會想一下自己失敗的原因,重新積蓄力量,以待他日捲土重來。】

【於是,楊廣就稍微“痛定思痛”了一下,在第二年再次發兵,圍攻遼東城。】

【然後,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想搞點大新聞。楊廣被迫,從遼東撤軍。】

【又一個第二年,大業十年(614年),意猶未盡的楊廣,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但因為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只好議和收兵。】

【從實際情況來看,除了第一次攻高句麗隋朝吃了大虧,後兩次都是因為內亂而草草收兵,算不上有多大損失。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把隋朝的滅亡,歸咎於三打高句麗呢?】

【民力,只有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