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居不易
就在大家猜測,乾隆是否會強迫曹雪芹改劇本,曹雪芹是否會抗爭到底的時候,新一期的影片播出了。
內容倒是挺新,就是這個定場詩嘛,呃,挺別緻的。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今天咱們考語文,知道這首詩的名字的請把詩名打在公屏上,不知道的,面壁思過一百年!】
【哈哈,開句玩笑,這首如雷貫耳的名詩,大家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草》,準確的名字叫《賦得古原草送別》,小學的時候咱們都學了前四句,後面還有四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雖然這首詩是個“應試作文”——凡是詩名前有“賦得”二字的都是應試用的——但絲毫不影響該詩被廣為延譽。】
【只那一句“春風吹又生”,便道出了生命力的頑強,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這首詩的作者,大家也都清楚,白居易,一個幾乎可以和李杜肩並肩的唐朝詩人。】
【您可別以為我在諷刺白居易,您要知道,那可是唐朝,你如果不會寫詩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的時代。會寫詩不值錢,敢和李杜合稱“李杜白”那才叫本事。】
【在您的印象中,白居易是幾歲寫的這首詩?】
【五歲?八歲?還是十歲?】
【畢竟,前有駱賓王五歲詠鵝,後有司馬光八歲砸缸,白居易怎麼著也得十歲寫草吧?】
【只可惜,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十六歲了,大概相當於後世高考作文滿分?】
【而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
【於是,十六歲的應屆考生白居易,就來到了顧況家裡。】
【說起顧況,您可能有點陌生,在大神遍地的唐朝,顧況的存在感是極低極低的,就算是他最有名的詩句被後人歸納一句著名的成語“紅葉傳情”,也不算是什麼頂流。】
【但好歹也是前輩,而且當時顧況身為著作佐郎(國家政務記錄副官?),跟達官貴人們都能說上話——白居易一個小官家庭出身的子弟,也不能奢望一下子就見到宰相不是?】
顧況:“你叫白居易?”
白居易:“正是在下。”
顧況:“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啊!”
路人:“哈哈哈。”
白居易:“呃……要不您看看我這首詩?我覺著還行。”
顧況:“離離原上草,一歲……好詩好詩啊!道得個語,居即易矣!”
【顧況其實嘴挺損的,你說人家一個年輕人來找你商業互吹一下,你居然嘲笑起人家的名字了,是不是有點不太合適?你怎麼不問問李白到底有多白呢?】
【好在顧況不是段子手,還是很被白居易的才學折服,改口說白居易詩才了得,在長安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了。】
【只可惜,顧況的嘴實在不怎麼靠譜,這一等,就是十三年。】
【那個時候,白居易一邊苦苦學習,一邊忍受著沒錢的苦惱。雖然沒有淪落到住地下室長綠毛的程度,但也比那些“北漂”強不了多少。】
【好在,他認識了元稹,一個三觀相近、志趣相投、榮辱與共、如膠似漆、緣定來世的好基友!】
【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
元稹:“樂天你好,我是元稹,字微之,行九,今年二十三,河南洛陽人。”
白居易:“微之你好,我是白居易,字樂天,行二十二,今年三十歲,雖然是山西太原人,但出生在河南,我們也算是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