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
那不就是義伯侯離京不久後,被皇帝升了位份的明妃麼。
當時朝堂還大肆爭吵了一番,上諫皇帝不該給他國公主如此高的位份。
不過當時湖西水災還是重中之重,言官上了幾個摺子看勸不回皇帝,而貴妃又十分安分,便沒再提及此事。
沒想到貴妃並不是安分守己,而是私自跑去了湖西插手水災一事!
文武百官氣急敗壞,翌日內閣十幾名言官連上了幾十本奏疏,參今夕後宮干政,意圖不軌。
然而摺子剛呈上去,就被撕成了碎紙全部丟了回來。
老皇帝怒不可遏,將所有參與上諫的言官全部罵了一通。
“若沒有貴妃替朕想出救災之策,如今湖西受災郡縣的百姓,恐怕早就死乾淨了!”
“你們這些人,拿著高官厚祿,卻連救災之策都想不出來!朕讓你們去監察百官,結果卻有人膽大妄為,與地方官員勾結,連賑災的銀兩都要私吞!若不是貴妃微服私訪,朕的子民不知道要被你們這群尸位素餐的狗東西害成什麼樣!”
老皇帝將所有不服的官員罵了個狗血淋頭。
還拿出今夕讓人送回來的名單,把上頭所有有名有姓的官員拉出來,全部斬首抄家。
最後下旨,誰若再敢朋扇朝堂,說貴妃有罪,便都拉出去砍了!
北魏確有不斬言官的律法,可是老皇帝一向任性,如今義伯侯又不在京城,誰能阻擋的了他。
百官雖說仍有不服,可也不想做這個出頭鳥,被第一個處置,便都偃旗息鼓。
雖然表面上這群人都安分了,可實際上卻不然。
不說陸今夕參政,可以說她旁的,反正他們是言官,乾的就是監察,誰也沒說只能監察百官和皇帝。
於是乎,這群人今天參陸貴妃對皇后不敬,明天參陸貴妃喜好奢侈,攬月宮遍地金銀過於奢華云云。
反正是噁心死人不償命。
所有看不慣今夕的官員,是不甘心被一個女人踩在頭頂上,認為今夕就該在後宮好好的伺候老皇帝,就不該插手什麼湖西水災。
而且他們都理所當然的認為,只要給他們一點時間,這個救災之策,他們也能想出來,還能比今夕做的更好。
這群人樂此不疲的找今夕的麻煩,可是百姓的眼睛是亮的,他們清楚的知道,是誰救了他們。
於是這群人都遭了殃。
好好的走在大街上,忽然就被飛來的爛菜葉子臭雞蛋打在了身上。
好不容易躲開了,兜頭又是一盆臭烘烘的水。
上一秒還是朝堂上衣冠楚楚的大人,下一秒就成了街頭的臭乞丐。
這些官員也想教訓這群賤民,可是百姓非常團結,互相打掩護。
這些人找不到證據,要是想強行帶人,這群百姓就當街鬧,即便是把京畿衛招來了,知道前因後果,沒有確鑿證據,也只能不痛不癢的申斥百姓幾句,就把人放回去了。
幾乎所有罵過今夕的官員,都遭到了這樣的待遇。
可是徹底讓他們放棄針對今夕的,還是為首那幾個大人的遭遇。
這些言官的領頭人,官職很大,平時離府身邊有一群護院圍著,百姓不敢招惹。
所以開始,這位大人並未有任何不順之處,依然是每日雷打不動的參今夕。